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琳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紫花
  • 4篇紫花苜蓿
  • 4篇苜蓿
  • 2篇农杆菌
  • 2篇农杆菌介导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转化
  • 1篇遗传转化体系
  • 1篇育种
  • 1篇植株
  • 1篇转化体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植株
  • 1篇耐盐
  • 1篇耐盐品种
  • 1篇基因植株
  • 1篇根癌
  • 1篇根癌农杆菌
  • 1篇根癌农杆菌介...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刘小琳
  • 3篇康俊梅
  • 3篇杨青川
  • 2篇孙彦
  • 2篇胡晓艳
  • 2篇王继峰
  • 1篇卞桂虹
  • 1篇熊军波
  • 1篇孙杰
  • 1篇闫龙凤
  • 1篇乔健江
  • 1篇吴明生
  • 1篇郭文山
  • 1篇金后聪
  • 1篇刘志鹏
  • 1篇谢伟伟
  • 1篇周兴龙
  • 1篇晁跃辉
  • 1篇李燕
  • 1篇刘艳昆

传媒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25
2007年
以“中苜1号”紫花苜蓿7日龄无菌苗子叶和再生无菌苗的叶片为材料,建立了适用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组织培养体系,并对MsNHX1基因进行转化。转化优化条件为:“中苜1号”紫花苜蓿7日龄无菌苗子叶、再生无菌苗叶片,用农杆菌菌液(A600=0.6)侵染6min,然后在培养基上铺一层灭菌滤纸培养7d后清洗,建立了苜蓿快速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
刘小琳王继峰胡晓艳刘艳昆熊军波康俊梅杨青川
关键词:紫花苜蓿根癌农杆菌
农杆菌介导的MsNHX1基因转化中苜1号的初步研究
本研究以本实验室通过常规育种技术育成的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作为基因转化受体,在叶盘法转化苜蓿的过程中,建立了紫花苜蓿高频再生组织培养体系,为苜蓿转基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将本实验室从盐胁迫的紫花苜蓿中克...
刘小琳
关键词:紫花苜蓿
文献传递
苜蓿耐盐分子标记与耐盐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杨青川康俊梅孙彦郭文山吴明生孙杰刘志鹏闫龙凤谢伟伟周兴龙卞桂虹刘小琳乔健江金后聪晁跃辉李燕
本项目分离的苜蓿耐盐分子标记可用于苜蓿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有效地对耐盐材料的进行筛选,对耐盐品种进行鉴定,加速耐盐苜蓿的育种进程。同时本项目克隆的耐盐基因及其功能研究的结果可用于苜蓿耐盐遗传机理的研究;对苜蓿液泡膜Na...
关键词:
关键词:紫花苜蓿育种耐盐品种
MsNHX1基因转化紫花苜蓿及转基因植株的鉴定被引量:11
2008年
以紫花苜蓿"中苜1号"(Medicago sativa L.cv.Zhongmu No.1)7日龄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建立适用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组织再生体系,并进行MsNHX1基因转化试验。MsNHX1基因编码"中苜1号"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将其转化到"中苜1号"中,以期获得耐盐性更好的苜蓿材料。利用PCR技术、RT-PCR技术及Dot Blotting技术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MsNHX1基因已经整合到"中苜1号"基因组内,并且可以转录为mRNA。
刘小琳康俊梅孙彦王继峰胡晓艳杨青川
关键词:紫花苜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