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杰

作品数:26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骨折
  • 9篇钢板
  • 8篇近端
  • 7篇髓内
  • 7篇髓内钉
  • 6篇肱骨
  • 5篇远端
  • 4篇远端骨折
  • 4篇神经干
  • 4篇神经干细胞
  • 4篇锁定钢板
  • 4篇锁定钢板治疗
  • 4篇转子间
  • 4篇肱骨近端
  • 4篇胫骨
  • 4篇髋骨
  • 4篇髋骨折
  • 4篇细胞
  • 4篇股骨
  • 4篇股骨近端

机构

  • 25篇同济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宁波市妇女儿...

作者

  • 25篇刘杰
  • 23篇李少华
  • 11篇陈栋
  • 11篇吴众
  • 10篇李振华
  • 7篇罗林杰
  • 6篇王建广
  • 5篇张磊
  • 5篇余磊
  • 5篇楼列名
  • 4篇朱裕昌
  • 4篇茅凌洲
  • 4篇吴兴
  • 4篇蔡新宇
  • 3篇吴卫平
  • 3篇崔银江
  • 2篇杨春喜
  • 2篇顾昕
  • 2篇蔡郑东
  • 1篇史永振

传媒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7
  • 1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交锁髓内钉结合微创辅助钢板复位治疗闭合性胫骨干B型骨折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结合微创辅助钢板复位治疗闭合性胫骨干B型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012年6月对34例闭合性胫骨干B型骨折采取交锁髓内钉治疗,其中18例术中采取闭合复位,16例采取结合微创辅助钢板复位。术后观...
刘杰李少华李振华吴众陈栋罗林杰
关键词:髓内钉
Knotless TightRope在预防急性踝关节损伤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导致异位骨化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不当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不稳长期存在可继发胫腓间异位骨化,本试验旨在探讨Knotless TightRope缝合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异位骨化的发生与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 56例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合并分离,随机分为A组和B组。术前行踝关节三维CT检查。A组使用Knotless TightRope缝合器重建下胫腓联合。B组采用传统单根三皮质4.5 mm螺钉重建。术中行HOOK试验。随访24h、2周、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AOFAS评分、SF-36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术后1周、3个月、1年踝关节摄片。记录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P值为0.05。结果本组5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24h、2周的VAS评分、SF-36评分、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AOFAS评分A组为(88.2±16.4)分,B组为(76.6±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AOFAS评分和SF-36评分A组分别为(2.1±2.4)分、(88.6±21.5)分和(92.2±8.6)分,B组分别为(5.1±3.2)分、(76.2±15.6)分和(86.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均出现3例皮肤延迟愈合。A组4例异位骨化,B组无异位骨化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踝关节功能评分不相关,A组无再次胫腓分离发生,B组6例断钉后发生胫腓再次分离,组间卡方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传统螺钉固定,Knotless TightRope缝合器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合并下胫腓分离的短期疗效较确切,具有固定不易断裂、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可早期负重锻炼等优点,较传统螺钉固定疗效更佳。需注意弹性固定本身存在异位骨化的风险,但这并不影响手术近期疗效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
蔡新宇郑龙坡茅凌洲楼列名李少华刘杰丛锐军
关键词:下胫腓分离异位骨化
E-钙粘附素/β-连环素复合体对孕鼠神经干细胞迁移和归巢的影响
干细胞的微环境是影响到干细跑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微环境中的粘附分子E-钙粘附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微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功能的发挥离不开β-连环素,常作为一种复合体来研究他们的功能。本课题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量神经...
吴众崔银江刘杰王建广陈栋余磊张磊李少华
关键词:E-钙粘附素Β-连环素神经干细胞
E-钙粘附素/β-连环素复合体对孕鼠神经干细胞迁移和归巢的影响
干细胞的微环境是影响到干细跑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微环境中的粘附分子E-钙粘附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微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功能的发挥离不开β-连环素,常作为一种复合体来研究他们的功能。本课题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量神经...
吴众崔银江刘杰王建广陈栋余磊张磊李少华
关键词:E-钙粘附素Β-连环素神经干细胞
文献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的手术复位技巧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的术中复位技巧,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共采取手术治疗的363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中闭合牵引复位透视发现有45...
刘杰李少华李振华吴众陈栋罗林杰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
文献传递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6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进行1年以上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63例病例有61例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3.4个月)。骨折复位维持满意。腕关节功能根据Gar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19例,良33例,可9例,差2例。并发症12例,发生率19.6%。其中,拇长屈肌腱激惹3例,伸肌腱激惹1例,腕管综合征1例,局部疼痛3例,螺钉松动1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手术后螺钉切入关节腔1例。结论:掌侧锁定钢板能有效地维持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复位,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但它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
刘杰李少华楼列名吴兴朱裕昌茅凌洲蔡新宇
关键词:桡骨骨折锁定钢板
交锁髓内钉结合微创辅助钢板复位治疗闭合性胫骨干B型骨折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结合微创辅助钢板复位治疗闭合性胫骨干B型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2年6月对34例闭合性胫骨干B型骨折采取交锁髓内钉治疗,其中18例术中采取闭合复位,16例采取结合微创辅助钢板复位....
刘杰李少华李振华吴众陈栋罗林杰
关键词:髓内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的手术复位技巧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的术中复位技巧,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共采取手术治疗的363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中闭合牵引复位透视发现有45...
刘杰李少华李振华吴众陈栋罗林杰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
复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PHILOS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比较复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PHILOS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早期随访疗效.方法 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81例肱骨近端骨折分2组治疗:PHILOS钢板组46例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组35例.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应用术后VAS疼痛评分、肩关节上举活动度、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治疗结果.结果 PHILOS钢板组平均随访12.8个月,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随访12.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PHILOS钢板组(76±16.3)min,人工肱骨头置换组(81±12.1)min (P>0.05);平均手术出血量PHILOS钢板组(126±34.4)ml,人工肱骨头置换组(118±38.3)ml (P>0.05);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PHILOS钢板组(116°±34.6°),人工肱骨头置换组(94°±29.9°),(P<0.05);VAS疼痛评分PHILOS钢板组(2.1±1.2),人工肱骨头置换组(1.9±1.3),(P>0.05); 肩关节Constant评分PHILOS钢板组(85.7±12.1),人工肱骨头置换组(74.2±11.3),(P<0.05);并发症发生率PHILOS钢板组15.2%,人工肱骨头置换组0 (P<0.05).在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Constant评分方面PHILOS钢板组明显优于肩关节置换组,但PHILOS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多于人工肱骨头置换组.结论 对于老年3部分与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应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骨折移位及粉碎程度、肱骨头的血供破坏情况、骨质疏松程度以及患者的意愿等决定治疗方法 的选择.
周鑫健李少华黄伟杰刘杰
关键词:骨折治疗临床对照试验
经皮微创新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1
2013年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新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98例,男43例,女55例;年龄65~84岁,平均(71.3±6.2)岁。47例采取经三角肌外侧入路,经皮微创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MIPPO组);51例采取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ORIF组)。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应用Constant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9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42个月,平均18.1个月,2例患者随访期内死亡。MIPPO组较ORIF组平均出血量减少125ml(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MIPPO组较ORIF组缩短5.1d(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并发症发生率MIPPO组低于ORIF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肱骨近端新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和血运破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有效的方法。
刘杰李少华李振华王建广杨春喜张磊余磊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微创性病例对照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