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溶血
  • 7篇溶血磷脂
  • 7篇溶血磷脂酸
  • 6篇心绞痛
  • 6篇血浆
  • 6篇细胞
  • 6篇绞痛
  • 5篇心绞痛患者
  • 5篇型心
  • 5篇型心绞痛
  • 5篇血浆溶血磷脂...
  • 5篇他汀
  • 5篇稳定型心绞痛
  • 5篇伐他汀
  • 5篇不稳定型心绞...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细胞分泌
  • 4篇分泌
  • 4篇SW480

机构

  • 21篇保定市第三中...
  • 4篇河北省保定市...
  • 3篇保定市第一医...
  • 2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二五...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 1篇保定市第五医...

作者

  • 22篇刘海东
  • 8篇靳翠彬
  • 7篇张素敏
  • 5篇赵静惠
  • 5篇孙彦素
  • 5篇许立刚
  • 5篇王静
  • 4篇孙莉
  • 4篇李艳红
  • 4篇高红雨
  • 3篇冯素婷
  • 3篇闫剑平
  • 3篇王祯
  • 3篇孔亚军
  • 3篇石雪丽
  • 3篇张永
  • 3篇段保湘
  • 2篇张素琴
  • 2篇孟祥茂
  • 2篇王彤

传媒

  • 4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河北医药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中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5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葡萄糖和胰岛素对SW480肿瘤细胞分泌IGF-1的影响
张素敏代博曼张雪晴王祯许立刚刘海东孙莉曹艺明刘全勇胡艳苓王芳樊立娜
该课题通过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培养SW480肿瘤细胞培养48小时,结束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W480肿瘤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GF-l浓度。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胰岛素(培...
关键词:
关键词:葡萄糖胰岛素肿瘤细胞培养
血浆内脂素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90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中,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51例,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39例;另外选择3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人群的血浆内脂素的水平。结果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各亚组间比较,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内脂素高于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P<0.01),血浆内脂素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各亚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合并2型糖尿病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升高更明显,而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刘海东靳翠彬张素敏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心病
辛伐他汀联用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孙彦素刘海东孙素芬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内皮血管左旋氨氯地平辛伐他汀
角度板在股骨颈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角度板在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采取空心钉或外固定支架行微创骨折固定。观察组手术中应用自制前倾角角度板做向导打入导针,对照组未使用角度板做向导,仅凭目测及经验打入导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合并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前倾角角度板,可使导针打入迅捷、准确,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闫剑平孔亚军刘海东张永
关键词:前倾角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微创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SW480肿瘤细胞分泌IGF-1、TGF-β_1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SW480肿瘤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发生结直肠癌的相关因素。方法体外常规培养SW480肿瘤细胞。根据所用培养液外加葡萄糖浓度的不同,将实验所用细胞共分6组:0组(对照组)为RPMI1640培养液;1组为RPMI1640培养液+5 mmol/L葡萄糖;2组为RPMI1640培养液+10 mmol/L葡萄糖;3组为RPMI1640培养液+15 mmol/L葡萄糖;4组为RPMI1640培养液+20 mmol/L葡萄糖;5组为RPMI1640培养液+25 mmol/L葡萄糖。每组设3个复孔,置于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内培养48 h,培养结束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IGF-1、TGF-β1的浓度。结果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组IGF-1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F=0.192,P均>0.05)。②4组、5组TGF-β1的浓度明显高于0组,有显著性差异(F=26.036,P均<0.01)。结论葡萄糖不能够上调SW480肿瘤细胞IGF-1的表达,但高浓度的葡萄糖能够上调SW480肿瘤细胞TGF-β1的表达。
张素敏王彤刘海东王祯许立刚
关键词:葡萄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1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病人QTd的影响及QTd对室性早搏疗效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室性早搏病人治疗前后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中QT离散度(QTd)及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病人QTd的影响以及QTd的临床意义。方法室性早搏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稳心颗粒单纯口服组,Ⅱ组为胺碘酮单纯口服组,Ⅲ组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口服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个月检测QTd与24h动态心电图。结果3组病人用药后1个月较用药前QTd有明显的改变(P<0.01)。Ⅰ组病人总有效14例,Ⅱ组病人总有效16例,Ⅲ组病人总有效19例。Ⅰ组疗效最低,Ⅲ组疗效最高。结论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病人均可降低QTd,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效果更佳。QTd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预测价值。
孙彦素刘海东张斌曹易明吴红梅
关键词:胺碘酮稳心颗粒室性早搏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方法我院住院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9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晚1次,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晚1次,测定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血浆LPA。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PA转为正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LPA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LPA水平(P<0.01)。结论LPA的测定可作为血栓预警和了解抗血栓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联合常规治疗应用更有效降低LPA水平,从而减少血栓病的发生率。
靳翠彬王静刘海东赵静惠李艳红高红雨段保湘冯素婷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溶血磷脂酸不稳定型心绞痛
溶血磷脂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血脂 血糖的相关性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血脂、血糖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4月—2006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拟诊或确诊冠心病(CAD)患者120例,所有患者于清晨空腹测定LPA水平、血脂与血糖,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CAD者与无CAD者LPA差异显著,LPA与冠脉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水平与TG、LDL、ApoB呈正相关,与HDL、ApoAⅠ呈负相关,与血糖无相关性。结论LPA水平可以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全面检测血脂指标,及时强化调脂治疗,控制高危人群,可以改善冠心病预后。
靳翠彬刘海东赵彩霞王静赵静惠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冠状动脉血脂血糖
溶血磷脂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血脂、血糖的相关性研究
靳翠彬王静刘海东赵静惠冯素婷马莲茹闫惠芳孟晓敏张同乐高红雨段保湘李艳红田西菊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各种社会及心理压力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增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该课题的结论明确证实血LPA与冠脉病变程度和血脂水平密切相关,与血糖无明显相关,为临床...
关键词:
关键词:降脂治疗药物治疗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影响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从而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干预的有效途径。方法我院住院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测定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血浆LPA。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PA转为正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LPA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LPA水平(P<0.01)。结论LPA的测定可以作为血栓预警和了解抗血栓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联合常规治疗应用更有效降低LPA水平,从而减少血栓病的发生率。
靳翠彬王静刘海东赵静惠李艳红高红雨段保湘冯素婷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溶血磷脂酸不稳定型心绞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