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物
  • 2篇用药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2篇抗菌药物
  • 1篇药物配置
  • 1篇药物配置中心
  • 1篇药学
  • 1篇药学服务
  • 1篇药学服务模式
  • 1篇叶提取物
  • 1篇异鼠李素
  • 1篇银杏叶
  • 1篇银杏叶提取物
  • 1篇应用抗菌药物
  • 1篇用药频度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中黄

机构

  • 6篇连云港市第二...

作者

  • 6篇刘玲玲
  • 3篇杨辉
  • 1篇赵广富
  • 1篇营大礼
  • 1篇张会珍
  • 1篇孙敏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今日药学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HPLC法同时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两种不同剂型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测定银杏叶片提取物两种不同剂型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3种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含量。结果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分别在6.4~32.0μg/mL、4.4~22.0μg/mL、3.2~16.0μg/mL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小于1.29%,良好;回收率为98.9%~100.4%。结论本实验建立了可同时测定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3种成分的HPLC方法。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银杏叶提取物片剂和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刘玲玲杨辉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剂型山奈酚异鼠李素HPLC法
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6种抗菌药年用量变化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统计我院2004-2010年6种抗菌药的年用量(用药频度(DDDs))及产ESBLs大肠埃希菌平均耐药率。采用SPSS13.0软件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6种药物的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阿米卡星的用量与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21、0.821、0.857、0.893,P<0.05);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与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86、0.946、0.929,P<0.05);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与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29、0.857,P<0.05)。结论:抗菌药物用量增加会导致产ESBLs菌株增加,使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甚至是多重耐药。提示临床应注意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防止产生了ESBLs耐药菌株。
刘玲玲
关键词:抗菌药物用药频度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率
注射用炎琥宁与临床常用抗生素、维生素配伍的稳定性考察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考察在室温条件下,炎琥宁与抗生素、维生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炎琥宁分别与V itC、V itB6、青霉素、头孢唑林、洁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配伍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的吸收度,同时观察外观,测定混合液的pH值。结果:炎琥宁与青霉素,V itC、头孢唑林、洁霉素配伍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8 h,含量、pH、外观均无明显变化;但与V itB6、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混合后分别产生白色混浊、胶冻状物、结晶。结论:炎琥宁可与V itC、青霉素、头孢类、洁霉素配伍静滴;但与V itB6、氨基甙类抗生素有明显的配伍禁忌。
杨辉刘玲玲
关键词:抗生素维生素稳定性配伍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8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C及D 4组,每组171例。A组治疗方案:荆花胃康胶丸+奥硝唑胶囊+泮托拉唑+阿莫西林,10 d为1个疗程(1~10 d)。B组治疗方案:1~10 d治疗方案同A组,11~28 d服用荆花胃康胶丸。C组治疗方案:铝镁加合剂+奥硝唑胶囊+泮托拉唑+阿莫西林,10天为1个疗程(1~10 d)。D组治疗方案:1~10 d治疗方案同C组,11~28 d服用荆花胃康胶丸。比较4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治疗结束时与结束后4周的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A、B、C、D 4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率分别为76.6%、80.0%、84.9%和93.5%;4组患者之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率分别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向性治疗分析结果显示,A、B、C、D4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率为74.9%、79.5%、82.5%和91.8%;4组患者之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率分别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前上腹胀、上腹痛、嗳气、纳差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症状评分相比,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4周上腹胀、上腹痛、嗳气、纳差症状评分均得以改善;4组患者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的纳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明显优于含铝镁剂的四联疗法。
刘玲玲营大礼张会珍
关键词: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
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方法以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历3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预防用药品种数及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100%分别下降为干预后的29.4%、34.3%、38.7%;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平均用药天数由干预前的6.5d、6.5d、6.1d分别下降到干预后的1.6d、1.8d、1.9d。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明显改善,对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有很大作用。
刘玲玲
关键词:抗菌药物干预
从本院实施静脉药物配置服务看现代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改进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途径。方法从临床药学的角度,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对医院药学工作的影响。结果虽然PIVAS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建立和运行将会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结论PIVAS的启用拓展了药学服务内涵,使其职能由传统的药品供应保障型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技术服务型的模式转变。
赵广富杨辉刘玲玲孙敏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临床药学药学服务模式合理用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