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迪

作品数:23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城市
  • 5篇城市更新
  • 5篇城市设计
  • 3篇一体化
  • 3篇长三角
  • 3篇长三角一体化
  • 2篇地块
  • 2篇地区城市设计
  • 2篇设计实践
  • 2篇实效
  • 2篇示范区
  • 2篇填充率
  • 2篇管控
  • 2篇风貌
  • 1篇德日
  • 1篇底线
  • 1篇地段
  • 1篇地方文化
  • 1篇迭代
  • 1篇制度经济

机构

  • 15篇中国城市规划...

作者

  • 15篇刘迪
  • 2篇孙娟
  • 2篇郑德高
  • 2篇闫岩
  • 1篇张亢
  • 1篇张振广
  • 1篇杨保军
  • 1篇林辰辉
  • 1篇谢磊
  • 1篇李海涛
  • 1篇蔡润林
  • 1篇马璇
  • 1篇张洋
  • 1篇张永波
  • 1篇李鹏飞

传媒

  • 4篇城市规划
  • 1篇规划师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建设科技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西部人居环境...
  • 1篇城乡规划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持续城市更新的模式研究与政策建议——基于市场理性和社会理性的分析
2023年
文章从更新主体立场的三元性入手,基于对资产模式和现金流模式分析,指出市场理性选择按照“投资—建设—运营(出售)”完成城市更新的资本循环;基于对保留、修复原社群与新、旧社群更替两种社会更新方式的研究,指出社会理性选择按照“社群再生—场景营造—‘生境’培育”完成城市更新的社会循环。文章提出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应耦合资本循环与社会循环,认为城市更新的政治理性应基于市场理性和社会理性,通过各项政策干预,平衡更新中的市场选择与社会选择,促进城市更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双线带动。
刘迪
关键词: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社会理性现金流
基于底线思维的上海市中心城存量住房更新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上海市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存量住房更新作为重要任务,但由于建筑普查信息不完备,存量住房更新实践面临基础底数不清、更新时序底图不清等问题。借鉴香港实施强制验楼计划的经验,本研究以底线思维确定存量住房更新的确定原则,分别以住宅的建筑结构安全、外墙安全、公用设施安全作为判定基本标准;广泛搜集不同阶段的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确定底线要求对应的住房安全使用年限;借助多源数据获得了上海市中心城存量住房更新的基础底数和时序底图,以及基于底线安全的上海市中心城住房更新任务指数和街道分类。研究认为,当前阶段从底线思维出发的存量住房更新应获得更多的政策关注,相关主管部门应从存量住房更新的主体、资金、组织方式、法规等角度寻求制度创新,引领底线型存量住房更新进程。
刘迪唐婧娴李博涵赵宪峰
关键词:城市更新住区更新
发达国家城市更新体系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法德日英美五国为例被引量:22
2021年
我国步入城镇化发展中后期,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进入存量提质优化的新阶段,更新制度体系的建设成为保障空间改善活动有序进行的首要议题之一。为支持我国更新体系科学、合理、系统构建,研究选择更新历程久、制度相对成熟、经验较为丰富的法、德、日、英、美五国为研究对象,从法规体系、管理体系、计划体系和运作体系四个观察维度开展比较研究。五国更新法规体系主要有两种形式,大陆法系国家以主干法+配套法为主要形式,海洋法系国家城市更新的相关法律主要以次国家行政层级颁布的"法律束"形式对城市更新进行法权上的干预。更新管理呈现出明显的权力下放特征,头尾两级在实际事务管理中最为关键,五国基层政府的更新管理大多采用"政府更新管理机构+授权"的市场化合作主体的形式。五国更新计划体系呈现出两条主线,一条线索是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为导向的城市节点地区更新,大多为城市中心区、商业区或交通节点地区;另一条线索是以社会底层保障和住房环境改善为导向的社区更新。更新运作以自上而下的精英决策与自下而上的自主申报相结合为主,为保证更新有序推进,各国政府根据治理理念和财政能力在土地管理、融资、空间监测等方面采取多样化的创新工具。根据我国现行制度环境和城市管理特征,本研究提出了更新体系构建的建议。
刘迪唐婧娴赵宪峰刘昊翼
关键词:城市更新竞争力
流量驱动的当代城市空间再生产研究——以上海市愚园路地段城市更新为例被引量:5
2022年
移动互联网逐步普及和金融系统化改革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城市更新的空间再生产发生转变。研究旨在揭示流量驱动下城市更新新范式的空间生产逻辑,解释资本在该过程中的内在循环机制。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和对空间生产理论的演绎,提出流量取代容量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市场估值取代资产价值成为城市更新中资本盈利的核心手段,新范式下的城市更新呈现出以场所精神吸引流量、以内容运营创造流量、以快闪营销维持流量的特征;选取上海市愚园路的更新实践作为案例,通过对更新过程中流量运营的策略研究,对流量驱动下的城市更新新范式的空间生产逻辑进行印证,并进一步展望流量驱动下的城市更新未来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探索方向。
刘迪彭姗妮赵宪峰
关键词:城市更新
基于关联网络的长三角一体化科学评估与空间优化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科学评估与优化长三角一体化格局,对于探索新时代区域发展范式、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也对其它区域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研究应用人群活动、企业关联等新数据与区域空间组织规律分析等新技术,系统搭建从理论研究到关键网络解析技术的评估体系,构建应用导向的空间优化关键技术框架,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科学评估与空间优化的研究集成。一方面,重点聚焦区域一体化研究的科学范式和量化方法,提炼形成基于长三角又超越长三角、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区域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聚焦区域一体化的空间组织规律与空间优化方法,使经济、社会、环境与空间发展相匹配、相适应。最终形成长三角“城市群—都市圈—城市”三个层次的系列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与研究,积极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郑德高孙娟马璇张振广李鹏飞张亢林辰辉张永波张洋李海涛蔡润林闫岩刘迪谢磊韩旭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关联网络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治理逻辑与规划响应被引量:2
2023年
响应全球城市区域的空间治理的发展趋势,结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一体化治理构架,本文结合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提出了“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载体”的跨界一体化地区治理逻辑,以及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共同目标-关键行动-示范项目”的技术逻辑,总结归纳了示范区一体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符合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办法要求的前提下,响应治理逻辑下的三个创新:一是从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安排转向自下而上的“共识”和“契约”;二是从面面俱到转向聚焦“有限目标”、直指跨界协同难点的“战略破题”;三是从理想终极蓝图转向适应市场不确定性的渐进式政策引导。
郑德高孙娟孙娟刘迪闫岩赵宪峰
关键词:长三角
老旧小区更新协作困境的理论原型与破解机制——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被引量:4
2022年
以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为背景,围绕老旧小区集合产权的特征和更新理论研究欠缺的问题,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老旧小区更新中的集体选择困境,将问题概括为集体合作的困境(公地悲剧)和集体行动的困境(反公地悲剧)两种类型。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借助“风险-收益、成本-效用、投票-博弈”三种模型,分析得出了集体选择困境的破解路径,包括解决集体合作困境的“为不合作付费”和“设置共有产权代理人”,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外部因素调节”和“改变投票激励”。最后,提出了老旧小区更新的“集体精明选择”思路,并阐述其组织机制、运作支撑模式和适用范畴。
刘迪
关键词:公共选择集体行动公地悲剧反公地悲剧
中国式风貌管控:城市设计的技术迭代和制度匹配
对中国城市风貌呈现出的问题,认为以往城市忽视风貌基本面建设,只重中心区建设的错误途径.与国外城建制度对比研究,指出了中国大地块指标管理在风貌管控中的问题根源,提出街区风貌塑造有赖于城建制度的改革、干城一面并非风貌问题,而...
刘迪
关键词:城市设计
中国当代城市风貌解析:两次风貌重塑的机制、实效与困境被引量:1
2022年
进入当代社会后,我国从改革开放后由政府主导开启并完成了第一轮系统性的城市风貌重塑。从2010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增量发展见顶并渐趋转向城市更新,在社会多元主体以物权为工具的参与下,中国城市开始了第二次风貌重塑的新进程。第一次城市风貌重塑的过程,政府主要通过规划制度、城建制度、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形成了在上述制度供给支撑下的城市风貌强组织。第二次城市风貌重塑正值当下方兴未艾,已有实践呈现出由多元主体通过空间生产来调节风貌的风貌环境自组织的特征。通过对两次城市风貌重塑中过程逻辑的解析,指出各环节的外在指征和因果逻辑,提出基于“机制—实效—困境”模型的两次城市风貌重塑的研究框架。
刘迪
关键词:城市风貌千城一面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跨界地区生态治理实践反思——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生态治理规划为例被引量:4
2022年
基于对国内跨界地区生态治理合作实践的反思和总结,提出跨界地区生态合作的关键在于两类主体关系协同,即价值认知差异的政府间协同和目标导向差异的政府—社会协同。通过将跨界生态治理合作在制度经济学逻辑下的解读和再认识,提出跨界地区生态合作应以社会总体效益最大化为导向进行区域制度选择,以市场交易成本最小化为导向选择技术路径,并基于可实施性构建远近结合的政策工具。最后,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对太浦河治理、圩区建设、水环境改善等具体生态合作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
刘迪赵宪峰
关键词:生态治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