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耀贤

作品数:33 被引量:50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土壤
  • 6篇梯田
  • 5篇施肥
  • 5篇梯田土壤
  • 5篇肥力
  • 5篇坝地
  • 4篇土壤肥力
  • 4篇土壤钾
  • 4篇土壤钾素
  • 4篇土壤酶
  • 4篇土壤酶活
  • 4篇土壤酶活性
  • 4篇绿洲
  • 4篇酶活性
  • 4篇秸秆
  • 4篇秸秆还田
  • 4篇还田
  • 4篇钾素
  • 4篇长期施肥
  • 3篇养分

机构

  • 1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4篇中国林业科学...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林科院
  • 2篇全国农业技术...
  • 2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作者

  • 33篇包耀贤
  • 9篇徐明岗
  • 8篇吴发启
  • 3篇宋娟丽
  • 3篇佘雕
  • 3篇于寒青
  • 3篇廖超英
  • 3篇张瑞
  • 3篇徐军
  • 3篇宋芳云
  • 3篇王志刚
  • 2篇姚军
  • 2篇马文元
  • 2篇段英华
  • 2篇孙楠
  • 2篇张国庆
  • 2篇王伯仁
  • 2篇李亮
  • 2篇魏俊梅
  • 2篇刘明虎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内蒙古林业科...
  • 2篇防护林科技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钾素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不同林地土壤样品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林地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相关性和垂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表层各形态钾素在各林地内呈不均衡分布。造林对表层土壤钾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积累效应,特别是二白杨、小美旱以及固氮树种花棒、沙棘和沙枣;林地全钾含量中,各形态钾素所占比例不同,但平均97%以上的钾素植物难以直接利用;缓效钾是有效钾素非常重要的潜在给源。各林地有效性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绝大部分表层(0-20cm)高于下层(20-40cm),矿物钾和全钾主要决定于土壤母质,层次间差异很小。在干旱条件下,林地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树种以及固氮树种更有利于有效钾素的提升。各形态钾素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转化关系;有机质、CEC明显影响着各形态钾素的含量、转化及其有效性。整体而言,乔木提升有效性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稍优于灌木,但差异很小。因此,在沙区干旱条件下,建议推广对土壤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更具潜力的固氮沙生灌木。
赵志强包耀贤廖超英李亮张瑞徐军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钾素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以荒漠为对照,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9种人工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及4种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和碱性磷酸酶)的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地三大菌数量级均表现为细菌(106)〉放线菌(105)〉真菌(103);在0~40 cm垂直剖面内,细菌数在柠条、沙枣和沙棘林地中较多,两白杨林地中放线菌数量最多,真菌数在花棒和柠条林地中较多,微生物总数整体表现为灌木林地多于乔木林地;随土层加深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均呈明显减少趋势.(2)在0~40 cm土层中,两白杨林地蔗糖酶活性最高,小美旱林地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高,沙棘和沙枣林地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垂直分异特征,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余几种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其中脲酶活性降幅最大.(3)4种土壤酶活性间整体正相关性较好,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可见,人工乔、灌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荒漠地增加,酶活性增强,土壤生物学性质得到改善;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组成、数量、分布和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
李亮包耀贤廖超英赵志强唐海滨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人工林
弃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与理化特性演变趋势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弃耕年限草地土壤酶活性的特征与演变趋势,为正确评价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陕西安塞县纸坊沟流域,采集不同年限(1,2,3,4,5,6,7,8,9,13,15,20,25,30年)弃耕地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随着弃耕时间的延长,土壤容重、pH值、有机质、CEC、全N、有效N等理化特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脲酶、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逐渐增强,土壤脲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大幅度递减;相关性分析表明,以上3种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CEC、全N等理化性质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等呈显著负相关,而3种酶之间的相关性也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在植被恢复过程中,脲酶、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步增强,土壤酶活性与植被的恢复是一个互动过程。
宋娟丽吴发启姚军包耀贤佘雕
关键词:弃耕地植被恢复土壤酶活性
黄土高原坝地和梯田土壤质量特征及评价
坝地和梯田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残塬沟壑区的基本农田,是群众的“保命田”。二者土壤质量的好坏成为区域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研究针对坝地和梯田的土壤质量问题,以延安碾庄沟流域(坝地和梯田)和淳化泥河沟流域(梯田)...
包耀贤
关键词:黄土高原坝地梯田土壤质量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氮素特征与演变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利用年限坝地和梯田土壤氮素的特征与演变,为正确评价土壤供氮能力及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不同利用年限坝地和梯田0-20、20-40和40-60 cm土样,用常规方法测定其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矿质氮(NO3^--N和NH4^+-N)含量,系统研究这些养分指标的特征、变异性及时空演化趋势。【结果】坝地和梯田表层氮素空间变异性较大;表层氮素中只有梯田碱解氮含量属“中”水平,在0-60cm剖面内,有机质平均含量属“很低”水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属"低"水平;坝地和梯田硝铵比均大于1,表明NO3^--N是碱解氮的主体。各土壤形态氮素含量间及其与有机质含量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它们的含量受土壤颗粒组成、坡向和坡位的影响。表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NH4^+-N和起始矿质氮含量与20-40和40-6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而20-40与40-60 cm土层间差异不显著,在0-60 cm土层,其平均含量均是坝地高于梯田。坝地和梯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和硝铵比均随着利用年限的延长而先增加后降低;坝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开始衰退的年限(39-42年)比梯田(22-29年)滞后至少13年。【结论】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氮素整体缺乏;坝地氮素的现实供应优于梯田,且供应潜力更具持久性和稳定性。
包耀贤吴发启贾玉奎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梯田土壤有机质土壤氮素
长期不同施肥下我国旱地红壤N2O释放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响应被引量:8
2009年
为评价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N2O释放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以湖南祁阳摞荒地(CKo)、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磷钾化肥(NPK)、施有机肥(M)、有机肥配施化肥(NPKM)和秸秆配施化肥(NPKS)6个处理的红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0d的培养,测定其N2O释放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NH4+-N、NO3--N含量及其pH值。结果表明:6个处理的N2O释放量差异显著(P<0.05),大小排序为NPK>NPKS>M≈NPKM>CK>CKo。施用有机态氮与等量无机态氮相比,前者N2O释放量较低。N2O释放量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较为复杂,其与铵态氮、硝态氮和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C/N、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进一步显示,全氮、C/N、碱解氮、硝态氮和pH值与N2O的释放量直接相关。本研究表明长期施肥及其土壤性质显著影响红壤N2O释放量。
李梦雅徐明岗王伯仁包耀贤李桂花李桂花
关键词:N2O释放红壤长期施肥土壤性质
国外沙棘在乌兰布和沙区的引种试验初报
2001年
通过比较和分析 1 6个国外优良沙棘品种在乌兰布和沙区第 1年的生长表现 ,初步判明了它们在乌兰布和沙区的适应范围 。
包耀贤
关键词:沙棘引种试验
柠条林地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对固原县上黄试区柠条林地土壤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进行测试分析,分析比较不同坡向、不同坡位、不同林龄和不同剖面深度条件下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坡向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坡位对土壤酶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坡上部酶活性普遍高于坡下部,坡中部酶活性波动较大;土壤酶活性随林龄的增大而提高,10年生柠条林地平均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分别仅为20年生柠条林地相应酶活性的59.0%、41.1%和52.9%;土壤酶活性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0年生柠条20-40 cm4、0-60 cm和60-80 cm土层的脲酶活性分别比0-20 cm表层土脲酶活性下降25.7%、61.3%和81.4%;碱性磷酸酶与蔗糖酶在有机质腐殖化过程中具有协同反应,关系密切。
佘雕吴发启宋娟丽包耀贤张志强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坡向坡位树龄
干旱沙区农田防护林营建模式与经营评价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通过对干旱沙区人工绿洲农田防护林林木生长量的调查测定和样本树干解析数据,揭示了林木生长规律,建立了树干材积模型,为农田防护林合理更新提出了科学依据。利用相关依据指标,对现有农田防护林的营建模式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新的更新模式。
郝玉光包耀贤刘明虎张景波
关键词:干旱沙区农田防护林生长量材积
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评价及其效应被引量:27
2013年
以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长期试验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及统计学方法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及其效应研究,以期达到土壤培肥的目的。结果表明,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物理性粘粒、团聚度和团聚体稳定率为研究区土壤肥力评价最小数据集,由其所得评价结果具有高度代表性和科学性。NPKM的SFI值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均呈显著差异。NPKM、2NPK、NPK各处理SFI值分别高出对照(CK)31.3%、13.0%和10.1%。SFI值的时间演变为NPKM处理先增后降,临界年限在第12年,N和CK处理缓降,其它处理缓增。一定范围内,二次曲线较直线更能揭示作物产量与SFI的关系,进一步拟合发现,SFI和作物相对产量间符合"S"型波尔兹曼生长曲线,SFI增至0.60时,相对产量增幅趋零,NPKM处理(SFI=0.688)已属于此;模拟可知,作物产量趋稳时相应施肥年限表现为NPKM(2a)<2NPK(8a)
包耀贤黄庆海徐明岗于寒青
关键词:红壤性水稻土长期施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