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心理防御
  • 2篇心理防御机制
  • 2篇首发
  • 2篇人格特征
  • 2篇防御机制
  • 1篇电休克
  • 1篇电休克治疗
  • 1篇休克
  • 1篇医护
  • 1篇医护人员
  • 1篇首发精神分裂...
  • 1篇首发精神分裂...
  • 1篇人格特征研究
  • 1篇综合医疗机构
  • 1篇无抽搐电休克
  • 1篇无抽搐电休克...
  • 1篇利培酮

机构

  • 6篇吉安市第三人...

作者

  • 6篇叶波
  • 4篇谢清凤
  • 3篇陈海波
  • 2篇王洁萍
  • 2篇曹波
  • 2篇刘诏薄
  • 2篇颜晓章
  • 2篇龚坚
  • 2篇匡奕华
  • 1篇周芬
  • 1篇黄美珍
  • 1篇胡恒云
  • 1篇周慧兰
  • 1篇吴文艳
  • 1篇史娟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吉安市基层综合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精神医学基础知识调查分析
2014年
目的:调查吉安市基层综合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对精神医学基础知识掌握现状,为更有效、快速建立吉安市的精神卫生防治网络提供参考思路。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选择的志愿参试对象进行精神医学基础知识水平的评定。结果:参试对象的总体及格率极低,仅为26%,要达到《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所设定的要求,任务极为艰巨。结论:现阶段选择40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县级医院医护人员作为首选培训对象,有助于我市精神卫生防治网络的初步建立。
周慧兰谢清凤叶波史娟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疗效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及人格特征,为患者制定科学的康复方案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埃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2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亲或母亲进行测评。结果:治疗效果差组受测评对象的首次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其他5个因子分和总分高于疗效好组,接受1年的治疗后,疗效差组的受测评对象自身配对比较结果,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3个因子分和总分高于患者接受治疗前。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评的结果,接受治疗前疗效差组因子N的得分高于疗效好组,E分低于疗效好组。结论:改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情绪,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模式,对患者疾病复发率的降低有一定帮助。
谢清凤叶波黄美珍周芬胡恒云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方案
奥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比较
2010年
目的比较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符合CCMD-3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12周末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的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奥氮平组,但差异无显著(P>0.05)。两药引起的副反应一般为轻度或中度,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较小。
曾兆圣谢清凤叶波
关键词:奥氮平利培酮精神分裂症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方式和人格特片的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 10 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30例正常人群进行防御方式评定和人格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P <0 0 5 )。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P <0 0 5 )。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机制与EPQ的精神质 (P)得分和神经质 (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成熟防御机制与内外向(E)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 ,存在病态人格 ,且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有关结果 ,对于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理心理机制和开展心理治疗有指导意义。
匡奕华刘诏薄龚坚叶波颜晓章王洁萍陈海波曹波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防御机制人格特征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患者发热的分析
2009年
目的就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后的发热现象进行初步分析,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在本院接受MECT的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总计124例,以是否在MECT后出现发热进行分组,最后将数据进行进行卡方(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发热组和无发热组在年龄、性别、病程、MECT次数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CT后有56例(占总数的45.16%)病人出现发热现象,其中有42例(75%)为低热,43例(76.8%)发热为1~2次,48例(85.7%)为接受MECT 1~2次后出现发热。结论发热是MECT后常见的副作用,一般不会继发更严重的后果,但在临床上应重视。
谢清凤叶波陈海波吴文艳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发热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及人格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心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EPQ个性问卷对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防御机制评定和人格测定,用PANSS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特征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采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都与EPQ的精神质(P)和神经质(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成熟防御方式与内外向(E)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女性较男性患者更多采用幻想、退缩、躯体化、升华等防御方式;阳性亚型患者比阴性亚型患者更多采用分裂和制止防御方式,较少采用交往倾向防御方式;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明显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为性格内向、情绪稳定性差、敏感多疑、攻击性强、自我中心、冷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病态人格,更多地使用不成熟及中间防御方式,精神分裂症与不成熟防御机制相互关联,有关结论可以指导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
刘诏薄龚坚陈海波颜晓章王洁萍曹波叶波匡奕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防御人格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