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帆
- 作品数:21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符录》绘本设计
- 2020年
- 设计者自述:《符录》作品创意源于中国传统的祈福文化。今天的年轻人在生活中仍然有着强烈的祈福需求,只是传统的祈福形式正在从神秘的宗教仪式转变成为带有娱乐性的解压方式,出现了如转发"锦鲤"等依托于社交平台的祈福方式,其特性主要体现为时效性、互动性、多样性、娱乐性,其背后反映了人们对日常生活工作压力下的一种在焦虑情绪的转移与释放。作品创作从这个现实需求出发,提取传统祈福文化中的视觉元素,与当代年轻人喜爱的个性潮流玩具相融合,开发出新的可互动的祈福产品。作品在互动结构形式上借鉴了传统道符的信息架构逻辑,在立体造型中将整体形象分成不同的层级,每个层级的组件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并具有四个展示面,不同的层级和不同的面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这样,用户就可根据个人意愿组合玩具的造型,使其形成不同含义的符。该玩具共可组合出256种含义的符,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此外,在主视觉风格和包装设计上使用大量抽象元素组合,强化现代的视觉语言特征以及对"符"的阐释。
- 韩沚伶陈磊李德庚向帆
- 关键词:信息架构立体造型个人意愿视觉风格宗教仪式
- 对《机读<白石老人自传>》综述部分的纠错
- 2017年
- 文章通过举证违背事实的信息要点,纠正了《机读<白石老人自传>——艺术史数字人文研究方法初探》中的错误表述和观点:Image Plot软件并非由文化分析实验室开发;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 MA)项目并非用Image Plot来实现;全国美展视觉化平台Award Puzzle没有依靠曼诺维奇(Lev Manovich)教授的工具与方法,更没有在Image Plot基础上开发,"可进行的分析尚显粗疏"的判断不符合逻辑;将曼诺维奇教授研究聚焦于网络媒体归因于素材获取难易没有依据。
- 向帆朱舜山
- 关键词:PLOTPUZZLE纠错全国美展
- 从FLASH到神经网络的生成艺术工具被引量:1
- 2021年
- "20世纪90年代至今,伴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艺术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进生成艺术的?"不管你承认与否,我们每个人都已沉迷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正在被计算和算法驱动着:包括如何学习、工作、娱乐,甚至是约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说:生成艺术——至少部分是采用计算机自主、自动化系统创作的作品——是这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 支良(翻译)向帆
- 关键词:生成艺术神经网络FLASH自动化系统计算机
- 词意辨析:可视化、视觉化、Visualization及信息图形被引量:20
- 2017年
- 当我们翻开有关视觉化、可视化、信息图形的书籍或论文,会发现它们所列举的作品非常相似,并都指向英文单词"Visualization"。这四个相似度极高的词语形成了一片模糊的风景。本文通过词义考察、文献纪录分析来辨析这些词之间的关系,尝试辨识"可视化"与"视觉化"的正误、厘清"视觉化"与英文对应词"Visualization"的对应关系,并讨论"视觉化"与"信息图形"之间的本质差异,以期获得对此领域更明确而深入的理解。
- 向帆
- 关键词:视觉化可视化VISUALIZATION
- 可视化设计视野中的视觉艺术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图像是一条没有编码的信息"1,而数据可视化则是数据探索和分析推理的工具,因此视觉艺术研究和数据可视化听起来是矛盾的。但实际上,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在《摄影的信息》(1961)中就指出,虽然图像并没有像文本一样明显的语言结构,却自有隐含的编码系统,这个系统"由一批套路性的程式(图式、颜色、图形、手势、表情、元素排列)等构成"2。2010年左右,开始出现一些图像可视化的尝试,那些有兴趣借力数字技术的研究者已经开启了在海量文献中探索图像间隐含关系的实践,巴特的预测迎来了可被验证的时代。
- 向帆
- 关键词:数据可视化可视化设计图像可视化视觉艺术隐含关系
- 新媒体,新准则被引量:2
- 2018年
- 本文主张重新制定新媒体研究领域的教师评价标准,并对美国大学中教师的晋升和终身教职评审委员会提出了具体建议。
- 乔恩.伊波利托乔林.布莱斯欧文.F.史密斯史蒂夫.埃万斯纳森.斯托默焦阳向帆
- 关键词:新媒体教育
- 公共图形符号理解度调查研究——广州地铁公共图形符号的分析及再设计被引量:3
- 2008年
- 本研究以广州地铁所使用的公共图形符号为研究对象,参照ISO公共图形理解度测试方法,对公共图形符号进行理解度测试;图形造型适当性调查,重新修正了广州地铁公共图形符号,经测试评估结果证明改良设计的有效性。基于理解度调查的图形符号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建立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再设计方法,为未来公共图形符号的创建、设计及更新提供支持。
- 向帆
- 命定奔逃:“小绿人”背后的故事
- 2022年
- “紧急出口”标识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现,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公共图形符号,但是公共图形符号如何被设计、被理解、被标准化的,却鲜有人知。基于作者师承太田幸夫先生的亲身经历,本文在回溯“紧急出口”的语境中展开了对公共信息图形设计、图形符号标准化的概念介绍、观察评论,并指出了其中一些冲突性焦点:署名权与无名性、知识产权与标准共享、图形设计者与图形标准化者。
- 向帆
- 以算法作为隐喻——以壁画《仿佛如有》的艺术创作实践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如何用数字艺术来表达古代文化的神韵,一直是充满挑战的长期课题。本文通过装饰性壁画图像创作案例,尝试探索抽象的概念与计算审美之间的共同之处,并运用算法实现视觉隐喻性转换,最终绘制出了融合现代及远古风格的空间装饰壁画。作者对“现代地古代”与“古代地现代”这两种艺术风格的工作路径进行了辩证的观察,完整详实地整理了以算法作为隐喻的生成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步工作从丝绸之路文献开始,在不确定的佛影显像中获得了对视觉表现方法的启示;第二步选择以随机算法作为隐喻,展开了对于随机算法在艺术中的应用回溯;第三步则通过运用敦煌壁画中的图形和随机算法生成图像。在以人工智能和生成艺术为代表的时代背景下,本次创作实践对算法的审美价值进行探察,并将之作为针对当下传统艺术领域数字创新的一种方法。
- 向帆
- 关键词:随机性壁画生成艺术
- 中国家谱树的绘制实验报告——基于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的视觉化实践被引量:9
- 2018年
- 如果大量的家谱数据库被公开,历史研究者就可能利用历史资料追根溯源——把相关的人物按照家庭关系连接起来,以获得更悠长、更广泛的家族族谱,并绘制出一棵家族大树,让我们获得一张"寻根"的地图。本文描述了一个大型家族树绘制的过程,在过程中发现了RT算法的不适性,但这种不适性却能够帮助快速学者在观察中发现历史文献中的,尤其是唐宋时期的"一子多父"现象。本文中的两个案例,都为历史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
- 向帆朱舜山
- 关键词:视觉化可视化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