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贵洲 作品数:13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蜂蜇伤患者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蜂蜇伤患者血脂代谢特点。方法检测21例野蜂蜇伤患者与83名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蜂蜇伤组TC、HDL-C、LDL-C、TG显著降低(P<0.01),且TC、HDL-C、LDL-C降低幅度较TG更大。蜂蜇伤组血脂各指标异常率分别为LDL-C 95.3%、TC 71.4%、HDL-C 61.9%、TG 1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蜂蜇伤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低脂血症,其改变机制及其与病情发展、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罗春华 李国静 余良芳 向贵洲关键词:三酰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蜂蜇伤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PLL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患者初诊时均白细胞总数升高,且脾肿大,1例经CHOP方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另1例因经济原因未做治疗。结论 PLL发病率很低,诊断中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发现幼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易虹 曾一芹 艾红 李乾元 许文清 向贵洲关键词:白血病 幼淋巴细胞 一种乙醚试剂瓶 一种乙醚试剂瓶,包括瓶体和瓶塞,所述瓶塞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管,管一端设有阀,另一端连通至瓶体底部,瓶塞上还设有针头,针头一端设有针帽,另一端连接至瓶体内并设有入口,所述的入口为漏斗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 易虹 陈万平 冯德春 谭诗燕 向贵洲文献传递 危重病患者血脂检测结果114例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血脂代谢特点。方法:对114例ICU病区收治的危重病患者和128例同年龄段健康查体者空腹血脂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危重病组TC、HDL-C、LDL-C显著降低(P<0.01),TG亦明显降低(P<0.05);与危重病非感染组比较,危重病感染组TC、LDL-C显著降低(P<0.01),TG及HDL-C亦明显降低(P<0.05);与危重病非死亡组比较,危重病死亡组TC、LDL-C、HDL-C均降低,且以TC、LDL-C降低最为显著(P<0.01),而TG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血脂水平显著降低,且感染性危重病患者血脂水平下降更明显,存在严重的脂质代谢紊乱,危重病死亡组胆固醇水平较非死亡组更低,说明危重病患者胆固醇水平进行性下降预后不良。提示在救治危重病患者时,积极监测血脂代谢变化,对于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罗春华 李国静 余良芳 向贵洲 周刚关键词:脂蛋白类 活动期和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参数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1 2008年 李国静 罗春华 余良芳 向贵洲 刘江美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血小板参数 活动期 自身免疫疾病 慢性炎性病变 类风湿因子 毛细胞白血病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毛细胞白血病(HCL)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分型、电镜检查等进行诊断。结果:两例患者初诊时均白细胞总数升高,一例脾切除,淋巴结肿大,另一例无脾脏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结论:HCL发病率很低,骨髓涂片发现毛细胞、电镜检查、免疫分型对诊断有重要意义,联合化疗和干细胞移植能显著提高HCL长期生存率。 易虹 向贵洲 杨慧蓉 田敏 罗春华关键词:白血病 毛细胞 一种医用染色装置 一种医用染色装置,包括操作平台,操作平台的一端通过斜面连接到水槽,在斜面与水槽连接处设有滤网,倾斜面上均匀设有多个支撑棒;所述支撑棒横跨于斜面两侧的墙体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染色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专门定制,... 易虹 滕廷波 向贵洲文献传递 电阻抗法、光学法和荧光法计数异常血小板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以血小板显微镜法(PLT-M)为参照,比较血小板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及荧光法(PLT-F)计数异常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收集EDTA抗凝全血标本,经血常规检测后,低值血小板组、大血小板组和小红细胞组各收集50例标本,分别采用PLT-I、PLT-O、PLT-F和PLT-M计数血小板,且以PLT-M作为衡量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PLT-I、PLT-O、PLT-M方法相比,PLT-F法的重复性最好、精确度最高;在低值血小板和大血小板组,PLT-I、PLT-O、PLT-F与PLT-M的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均较小,各种方法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9(均P<0.05);而在小红细胞组中,PLT-I、PLT-O与PLT-M的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均较大,R值均小于0.98(均P>0.05),PLT-F与PLT-M的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较小,R值大于0.99(P<0.05)。结论:临床常规标本血小板计数可以采用PLT-I和PLT-O方法检测,但当出现小红细胞时,有必要采用PLT-F方法进行复检,以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张庆勇 余良芳 向贵洲 易小芳 郑家芬 何莉 刘绍伟 李苑博关键词:血小板计数 电阻抗法 荧光法 显微镜法 2型糖尿病患者尿MA微量白蛋白水平与HbA_1c、血脂及UA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糖尿病T2DM患者348例(观察组),其中尿MA正常245例、MA升高(异常)103例;健康体检者108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脂、血糖、HbA1c、尿酸和24 h M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A正常者24 h尿MA、TG水平升高,HDL-C降低;与MA正常者比较,MA异常者HbA1c、TC、TG、LDL-C增高,HDL-C、UA异常率增高。结论T2DM患者尿MA排出量与HbA1c水平、脂质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具有相关性。 李国静 余良芳 薛桂琴 易虹 向贵洲 罗春华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 182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受试者399例分三组,其中心绞痛组126例、心肌梗塞组56例、健康对照组217例,用Sysmex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静脉血PLT、MPV、PDW、P-LCR、PCT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PLT减少,MPV、PDW、P-LCR均升高,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PCT降低(P<0.01);与心绞痛组比较,心肌梗死组PLT降低,MPV升高,且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LCR升高、PCT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病情发展活动过程中MPV、PDW、P-LCR呈渐增大趋势,PLT呈渐降低趋势;临床上对具备冠心病高危因素或冠心病确诊者应积极监测外周血小板的数量及参数,特别是MPV可作为冠心病病情预估与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MPV增高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预防性抗血小板治疗。 李国静 余良芳 罗春华 向贵洲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