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峥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肿瘤
  • 2篇膀胱
  • 2篇膀胱肿瘤
  • 2篇勃起
  • 2篇勃起功能
  • 2篇勃起功能障碍
  • 1篇凋亡
  • 1篇血尿
  • 1篇血尿常规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右归胶囊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腺癌
  • 1篇软组织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孙光
  • 5篇吕峥
  • 5篇郭宗华
  • 4篇刘晓强
  • 3篇郭战军
  • 1篇周晓亮

传媒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右归胶囊改善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障碍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DED)模型,研究右归胶囊对DED大鼠阴茎组织抗氧化能力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右归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糖尿病组。给药12周后所有大鼠颈部皮下阿扑吗啡观察勃起情况并筛选ED模型,应用分光光度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阴茎海绵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及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各组之间勃起阳性率未见明显差异;右归胶囊高剂量组与糖尿病组相比,GSH含量增高、SOD、GSH-Px的活性提高;右归胶囊高剂量组与糖尿病组相比,Bcl-2阳性细胞率较高,Bax表达较低,Bcl-2/bax比值较高。结论:右归胶囊可通过提高阴茎海绵体抗氧化能力并调控细胞凋亡,改善DM大鼠勃起功能障碍氧化损伤。
刘晓强吕峥孙光郭宗华郭战军周晓亮
关键词:糖尿病细胞凋亡
肾乳头状腺癌伴局部黏液管状腺癌一例报告
2010年
患者,男,73岁。因无痛肉眼血尿1个月加重10d于2010年1月4日入院。查体: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B超检查:右肾上极可见6.6cm×7.3cm中低回声实质占位。IVU检查:右肾显影欠充分,肾盂肾盏受压内移。肾轮廓外凸,肾影明显增大。CT检查:右肾上极可见7.5cm×6.5cm软组织肿物影,
吕峥孙光郭宗华
关键词: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IVU检查软组织肿物血尿常规
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4例报告)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提高对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4例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以膀胱肿瘤首诊11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9例)、鳞癌(2例),该组有3例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2例为前列腺癌,1例为前列腺增生症,该例与余8例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或TURBT+TURP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术后随访6~37个月。1例术后23个月死于心梗;1例术后10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和并发症;1例失访;8例无瘤生存。以前列腺肿瘤首诊3例分别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双睾丸切除术、前列腺癌根治术+TURBT、姑息性输尿管皮肤造瘘术,随访42、16、25个月,2例术后死于多发性转移,1例无瘤生存。结论: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是较少见的一种多原发肿瘤,临床上易漏诊。直肠指检、经直肠B超、PSA测定、活检和膀胱镜检的综合应用是目前诊断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的主要方法。两者共存并不提示预后不良。
郭宗华孙光刘晓强吕峥
关键词: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
大鼠勃起功能障碍中氧化损伤机制的研究
2012年
目的通过大鼠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模型研究氧化损伤与ED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为ED的抗氧化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注射8周后观察阴茎勃起次数,取阴茎海绵体组织,低温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的阴茎勃起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ED组阴茎组织内SOD明显降低,MDA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ED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MDA含量升高及SOD含量降低可能是导致ED的原因之一。
刘晓强郭宗华孙光吕峥郭战军
关键词: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膀胱混合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附45例报告)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膀胱混合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膀胱混合细胞癌临床资料,总结其性别比、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结果:膀胱混合细胞癌以男性多见,多发生在膀胱基底部。临床表现多为无痛肉眼血尿者、尿路刺激症状等,术前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结论:膀胱混合细胞癌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膀胱恶性肿瘤,预后极差,其临床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
吕峥孙光刘晓强郭战军郭宗华
关键词:膀胱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