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凯彦
- 作品数:45 被引量:148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胶质瘤组织中趋化因子7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磁共振成像瘤周水肿的关系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观察胶质瘤中趋化因子7(CCL7)的表达,探讨CCL7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及磁共振成像(MRI)瘤周水肿的关系。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脑组织、低级别胶质瘤组及高级别胶质瘤组肿瘤组织中CCL7的表达,分析CCL7的表达强度与病理级别的关系;对比临床病理报告和影像学MRI瘤周水肿程度,分析胶质瘤病理分级和MRI瘤周水肿程度的关系;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验证CCL7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MRI瘤周水肿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发现,胶质瘤组织中CCL7高表达,且高级别组("-"者0例,"+"者4例,"++"者9例,"+++"者16例)CCL7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级别组("-"者3例,"+"者13例,"++"者6例,"+++"者0例)(P=0.027);通过查阅临床病理报告及影像学资料研究,可见高级别组(0级者0例,1级者4例,2级者9例,3级者16例)比低级别组(0级者5例,1级者13例,2级者3例,3级者1例)MRI瘤周水肿程度更为明显(P=0.019);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CCL7的表达强度与胶质瘤MRI瘤周水肿程度呈正相关(r=0.940,P=0.031)。结论胶质瘤中CCL7的表达及MRI瘤周水肿程度与其病理级别密切相关,胶质瘤恶性程度越高,CCL7的表达越强,MRI瘤周水肿越明显;且CCL7的表达强度与MRI瘤周水肿程度呈正相关。
- 李玉李永张建国吴凯彦
- 关键词:胶质瘤病理分级瘤周水肿
- 肾脏球旁细胞瘤并肾上腺腺瘤一例
- 2005年
- 王浩赵海鹰刘中华葛英辉吴凯彦程天明
- 关键词:肾上腺腺瘤球旁细胞瘤四肢无力降压药发作性大小便
- 乳腺及阴茎海绵体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原发于罕见部位的SFT,例1发生于女性左乳,例2发生于男性阴茎海绵体。对2例罕见部位SFT行HE、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乳腺及阴茎海绵体SFT由弥漫分布的梭形细胞组成,肿瘤组织疏密相间分布,肿瘤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核仁不明显,呈良性形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4、BCL-2、CD99均阳性。结论发生在乳腺及阴茎海绵体的SFT临床较少见,易与其他软组织肿瘤混淆,其诊断需依据常规病理及免疫表型加以鉴别。
- 薛霜龚智泉许梅赵跃武吴凯彦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视网膜母细胞瘤与髓上皮瘤鉴别诊断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RB)与髓上皮瘤 (medulloepithelioma)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 15 4例RB病人、3例髓上皮瘤病人的眼球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并对其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者组织起源相同 ,病理学特征性改变不同。结论 通过组织病理学特征性的不同就可以对RB、髓上皮瘤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 薛玉仙吴凯彦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髓上皮瘤临床病理学特征
- 人骨肉瘤中Rb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 1996年
- 为了研究Rb基因和国人骨肉瘤的关系,作者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了Rb蛋白和Rb基因mRNA在30例人骨肉瘤、15例胎儿骨和15例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发现,与正常骨和胎儿骨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Rb蛋白和Rb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较低,其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值<0.01)。此外还发现,骨肉瘤中Rb蛋白表达和Rb基因mRNA原位杂交结果呈正相关(rs'=0.825,P值<0.001)。本研究结果提示,Rb基因的异常导致Rb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和骨肉瘤的发生有关。
- 赵炬才王丹刘政国吴凯彦吴凯彦
- 关键词:骨肿瘤RB基因免疫组化肉瘤
-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 1996年
- 本文采用单克隆抗体LcA、L_(26)、EMA、CEA及抗体Keratin、NSE对21例原发于粘膜原诊断为淋巴瘤的病例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证实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粘膜相关淋巴瘤时具有一定价值。
- 吴凯彦郝远瑞付莉石曼丽柴四清王留献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淋巴瘤
- 视神经视网膜恶性髓上皮瘤1例被引量:2
- 2002年
- 吴凯彦高冰任力濛郝远瑞
- 关键词:病理学免疫组化
- CD44V6、PCNA在弥漫型胃癌中的表达与浸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 目的:研究胃癌 CD44V6、PCNA 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对112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 CD44V6、PCNA 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4l例(3...
- 吴凯彦薛玉仙郝远瑞
- 关键词:CD44V6PCNA胃癌免疫组化
- 文献传递
- 微波技术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
- 1995年
- 微波技术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吴凯彦,郝远瑞,王丹近年来,微波(MV)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方面的研究日趋详尽,同时微波在组织处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免疫组化技术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性进展。我们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先对组织进行微波处理获得了理想...
- 吴凯彦郝远瑞王丹
- 关键词:微波技术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常规免疫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技术
- ASPP1和ASPP2基因高表达对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ASPP1和ASPP2基因高表达对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瞬时转染法将pcDNA3/ASPP1和pcDNA3/ASPP2质粒分别转染入乳腺癌细胞MCF-7中,经G418筛选获得高表达ASPP1和ASPP2的MCF-7阳性克隆细胞株MCF-7/ASPP1与MCF-7/ASPP2。MCF-7、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分别加入0、25、50μmol/L白藜芦醇,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T法检测细胞p53下游基因bax与p21mRNA表达情况;3种细胞分别加入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MTT结果显示,25、5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存活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RT-PCR结果显示,25、5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中Bax和p21mRNA表达水平高于MCF-7细胞;细胞凋亡试验结果显示,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凋亡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MCF-7细胞(P<0.05)。结论 ASPP1和ASPP2高表达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白藜芦醇的敏感性,且随浓度增高而敏感性增强。
- 史玉洁谢红建宋晓霞刘秋雨龚智泉吴凯彦
- 关键词:乳腺癌白藜芦醇ASPP2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