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40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5篇地震层析
  • 3篇地震层析成象
  • 3篇岩石
  • 3篇层析成象
  • 3篇成象
  • 2篇地壳
  • 2篇地质
  • 2篇动力学
  • 2篇岩石圈
  • 2篇岩石圈结构
  • 2篇层析成像
  • 1篇地壳和上地幔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震层析成像
  • 1篇地震勘探
  • 1篇地震学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地幔
  • 1篇滇西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作者

  • 14篇吴华
  • 11篇刘建华
  • 7篇刘福田
  • 3篇李强
  • 3篇胡戈
  • 2篇杨新社
  • 2篇王谦身
  • 2篇滕吉文
  • 2篇王爱武
  • 1篇赵永贵
  • 1篇曲克信
  • 1篇孙若昧
  • 1篇孙小丽
  • 1篇吴丹
  • 1篇孙小丽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1991年中...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科学(B...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90
  • 4篇198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南北带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象被引量:103
1989年
本文采用作者提出的地震层析成象法得到了中国南北带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象。通过误差和分辨分析,以及同爆炸地震测深剖面的比较,证明了成象结果的可靠性。 成象结果表明:1.南北带的地壳和上地幔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深达450km这种不均匀性还依然存在;2.地壳上部的速度图象与地表的已知地质特征明显相关:四川盆地显著低速,康滇地轴显著高速;3.中地壳在很大范围内存在低速层,其最低速度值达5.60km/s;4.在25°N—38°N和100.0°E—103.2°E的长条带内,上地幔顶部出现低速异常,异常速度值约为7.49km/s。 成象结果还清晰地勾划了各块体间的焊接边界。120km深度的速度图象表明,扬子准地台自秦岭以南以龙门—大巴和盐源—丽江台缘褶带为其西部边界;西南以哀劳山褶皱带为界;东南则以右江褶皱带内的南盘江为界。 统计表明,地震活动与南北带的速度结构相关:从20km以上的速度图象发现,大地震大都发生在高速和低速间的过渡条带上。据20^(+°)和50^(+°)km深度的速度图象发现,7级以上的强震震中在这些深度上的投影几乎都分布在低速带及其边界上。 从层析图象中截出的丽江—者海速度纵剖面同爆炸地震同一剖面的比较表明,利用地震层析成象技术,用已有的天然地震资料可以重建出与爆炸地震所得结果有相似精度的?
刘建华刘福田吴华李强胡戈
关键词:地壳地幔
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层析成象被引量:119
1989年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及ISC提供的区域地震和远震的P波走时数据,重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三维速度图象。 主要结果是:1.本文给出的速度图象揭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甚至在下地幔的1100km深度还依然存在。上地幔的速度图象同地表已知的地质构造特征的相关性可以追踪到110km,从220km以下很难找到它们之间的明显关系。2.45^(-0)km和45^(+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明显地表示出中国大陆的地壳厚度可以102.5°E附近为界分为两部分:其东部地壳薄,厚度都小于45km;西部有一条自若尔盖—松潘(34°N,102.5°E附近)向西北沿38°N往西至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分界线;其南部除滇西南之外,整个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都大于45km;其北部除天山山脉之外,地壳厚度一般不大于45km.3.11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表明,速度异常呈块状分布。同中国大地构造分区略图比较之后发现,其中,扬子准地台和塔里木地台对应于高速区,中朝准地台则大都表现为低速异常;华南褶皱系为低速区,青藏地块南缘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则表现为高速异常。4.22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表明,中国大陆相当多的地区软流层有明显的显示。5.同45^(_0)km和45^(+0)km的速度图象一样,400km和600km的速度图?
刘福田曲克信吴华李强刘建华胡戈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象
华南及其东南海域软流层结构特征
<正>华南及其东南海域地处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边界地带,上新世末至更新世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台湾东侧发生碰撞,它东北的俯冲带始于更新世。板块间的碰撞和俯冲造成岩石层以至软流层的运动和变形,它不仅存在于边界地带的很...
吴华刘建华
文献传递
华南及其海域三维速度分布特征与岩石层结构被引量:56
1996年
利用华南(包括台湾省)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台网记录到的514个区域地震和716个远震事件的19777条P波到时数据,用地震层析反演方法重建了华南及其海域(18.0°-31.5°N,106.5°-130°E)的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1.华南及其海域地壳和上地幔广泛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它不仅出现在海域和陆区不同构造之间,同时也出现在陆区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及其内部.2.地壳上部速度图像呈现出陆区和海域的速度差异:海域表现为低速,陆区的大部分表现为高速,而地处陆缘海的长乐-南澳断裂带恰好对应于陆区高速和海域低速块体分界处。陆区的一些主要断裂带几乎都显示在速度梯度带上.3.110km深度处的速度图像表明,华南海域普遍显示低速;陆区除东南沿海褶皱系和华南褶皱系西部为低速外,均为高速.说明海域和陆内活动区在这一深度处已有软流层显示。4.研究区域内岩石层厚度变化显著,在陆区,扬子准地台与较为活动的褶皱系相比,具有较厚的岩石层。华南褶皱系内部岩石层厚度也十分不同,其东北部岩石层厚度大于西南部,说明华南褶皱系内部活动程度不同,东北部相对稳定,西南部较为活动。台湾以东沿大陆架、大陆坡岩石层逐渐抬升,至海洋下方变得很薄,软流层顶部?
刘建华吴华刘福田
关键词:海域CT成像岩石层结构地震勘探
中国大陆重力分层异常图及其地质意义——地震层析成象的验证与联合应用被引量:2
1992年
如何有效地验证应用地震层析成象方法得到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的可靠性和充分利用地震层析成象的结果,则是一个尚未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的重力分层异常图方法,既给出地球内部介质的分层重力效应,又对地震层析研究结果进行了有效地验证。本文用该方法对中国大陆的资料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王谦身杨新社吴华刘建华
关键词:地震层析
中国东南陆缘地带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被引量:16
1994年
根据人工地震深部探测、天然地震P波残差与速度结构和三维速度地震层析成像、并辅以大地电磁测深的资料以及其它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大地构造格局研究了我国东南陆缘地带的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计算与研究结果表明:东南陆缘地带地壳与上地幔结构不论在纵向与横向都是不均匀的,而是一个由主动演化为被动的大陆边缘,并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
滕吉文吴华王爱武孙小丽
关键词:陆缘地壳结构岩石圈
中国地震层析成象的研究
1991年
本文简要评述地震层析成象的定义、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以及我国在此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果,着重描述大尺度和区域尺度三维速度图象重建的主要成果。这里,没有涉及反射、衍射等层析成象方法及结果。
刘建华吴华
关键词:地震学地震层析成象
华南及陆缘地带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
<正>华南及陆缘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集中带,在宏观上是地球不均一体的动力边界,它在全球构造中占有重要地位,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向外突出的弧形地带。因此,不论是浅部与深部,还是板向及板缘均具有特异的构造背景和深层过程。
滕吉文吴华王爱武孙小丽
文献传递
重力层析成像及其在中国大陆的应用
<正>本文据已获得的中国大陆及其毗邻地区的三维地震波速的层析成像结果,通过速度与密度的相关关系,转换得到该区的三维密度结构,计算并导得重力异常的层析成像。给出了不同深度的分层的重力异常分布图像和不同分层叠加的重力异常分布...
王谦身杨新社吴华刘建华
文献传递
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南北缘地震层析成像被引量:60
1995年
利用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毗邻地区310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区域地震23600条P波到时数据,重建了该区地壳和上地幔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1.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毗邻地区地壳和上地幔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直至110km深度处依然明显。2.地壳上部的速度图像与地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造山带隆起区显著高速;盆地及坳陷区明显低速。由速度鲜明对比勾勒出的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界基本上位于扬子北缘主边断裂带上。3.中地壳的速度图像表明,造山带内部的一些低速区对应于一些大型推覆构造。4.40+0km深度处的速度图像反映了该区莫霍界面深度的起伏。大致以107°E为界,以东地区地壳厚度小于40km,以西地区大于40km,且呈现出往西地壳逐渐加厚的趋势。5.位于滦川、商县、丹凤的北秦岭构造带,上地幔顶部出现低速异常,异常速度值约为7.39—7.55km/s。结合地球物理测深的结果,可能是由下地壳、上地幔顶部的热过程所致。
刘建华刘福田孙若昧吴华吴丹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秦岭-大别造山带推覆构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