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浩强

作品数:57 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0篇细胞
  • 33篇细胞瘤
  • 31篇母细胞
  • 31篇母细胞瘤
  • 29篇基因
  • 26篇肿瘤
  • 24篇胶质
  • 18篇胶质母细胞
  • 18篇胶质母细胞瘤
  • 17篇杂合性
  • 16篇抑制基因
  • 16篇杂合性丢失
  • 15篇染色
  • 15篇染色体
  • 14篇肿瘤抑制
  • 14篇肿瘤抑制基因
  • 13篇髓母细胞瘤
  • 7篇脑肿瘤
  • 7篇分子
  • 5篇遗传学

机构

  • 53篇香港中文大学
  • 18篇复旦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医院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7篇吴浩强
  • 26篇彭颂先
  • 18篇唐婉君
  • 17篇胡杰
  • 16篇江澄川
  • 7篇殷晓璐
  • 5篇刘艳辉
  • 5篇潘伟生
  • 5篇陈商群
  • 4篇毛伯镛
  • 4篇田新霞
  • 3篇高立达
  • 2篇杜娟
  • 2篇田新华
  • 2篇袁勤
  • 2篇常青
  • 2篇纪小龙
  • 2篇许雁萍
  • 2篇柯昌庶
  • 2篇胡杰

传媒

  • 12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四川医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10篇2002
  • 10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DH突变胶质瘤的发病机理及分型应用
毛颖叶丹姚瑜吴劲松陈亮吴浩强陈经宗花玮史之峰熊跃管坤良周良辅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脑瘤,占脑肿瘤的40-50%,占原发恶性脑瘤的70%,其发病机制不明,生期短,致残率高,疗效差。该项目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胶质瘤代谢致瘤学说,发现并验证IDH突变后异常代谢物2-HG累积/α-KG下降...
关键词:
关键词:胶质瘤发病机理
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中TIG1启动子的高甲基化
2006年
目的检测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中TIG1(tazarotene induced gene-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方法使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法检测25例原发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9例原发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supratentori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和7株PNET细胞系中TIG1的甲基化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PNET细胞中TIG1的转录水平。并用去甲基化试剂处理PNET细胞,观察基因转录水平与甲基化状态间的关系。结果原发MB及SPNET中TIG1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率分别为40%(10/25)和44%(4/9)。该基因在PNET中的甲基化异常是肿瘤特异性的。PNET细胞系中均有TIG1高甲基化,并伴有转录水平的表达减少或丢失(7/7)。TIG1的表达水平与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呈明显负相关。并且,这种相关性得到去甲基化试剂处理实验的支持。经去甲基化试剂5-aza-2′-deoxycyti-dine处理的全部细胞系中TIG1的表达都得到了恢复。结论大部分PNET细胞系中都有TIG1表达的减少和缺失,且该基因缺失与启动子高甲基化密切相关。同时,TIG1的高甲基化率在原发PNET中也能检测到,提示TIG1可能在颅内PNET的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常青吴浩强
关键词:脑肿瘤髓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甲基化
胶质母细胞瘤6号、8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初步研究
2001年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6号、8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PCR方法和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了21例GBM6号、8号染色体上20个、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6号染色体的LOH率为47.6%,在28.1%能提供信息位点上检测到了LOH。其中,6p和6q的LOH率分别是28.6%、38.1%,在6qtel上距短臂端粒201.1cM的微卫星位点D6S281检测到了较高的LOH率(50%),6q16.3上D6S287的LOH率也高达50%,另外,6p21.1-p21.3上D6S276的LOH率也较高(35.3%)。本组病例的8号染色体LOH率较低(23.8%),在16.3%能提供信息位点检测到LOH。其中8p12-p22上D8S550和D8S549的LOH率较高,分别是27.8%、30.0%。结论 6号染色体分子遗传学变化可能在GBM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8号染色体异常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如6号染色体重要,但在8p12-p22上D8S550-D8S549位点间区域也有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TSG。
江澄川胡杰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
关键词:杂合性丢失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抑制剂
胶质母细胞瘤8号、22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8号、2 2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别分析了 2 1例GBM 8号、2 2号染色体上 14个、7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本组病例 8号染色体LOH率为 2 3.8% ,在 16 .3%能提供信息位点检测到LOH。 8p的LOH率明显高于 8q ,分别为 2 3.8% ,14.3% ,8q上所有位点的LOH率都在 15 %以下 ,以 8p2 2~ 2 3上D8S5 5 0和D8S5 49的LOH率较高 ,分别是 2 7.8% ,30 .0 %。染色体 2 2q的LOH率为 47.6 % ,在 30 .0 %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以 2 2 q13.2~ 13.3上D2 2S2 74的LOH率最高 (4 1.2 % )。结论 :8号、2 2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8p2 2~ 2 3上D8S5 5 0和D8S5 49位点间区域以及 2 2q13.2~ 13.3上D2 2S2 74位点所在区域可能存在多个与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胡杰江澄川陈商群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
关键词:杂合性丢失胶质母细胞瘤肿瘤抑制基因
髓母细胞瘤的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并占其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临床上髓母细胞瘤表现为不良的生物学行为,患者的预后很差[1].
殷晓璐朱建善张忠德许碧瑜吴浩强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基因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脑肿瘤生物学行为
复发前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等位基因谱分析
2003年
目的 研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复发前后的分子遗传学变化 ,了解基因组范围内哪些染色体区域可能与 GBM复发有关。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为基础的杂合性丢失 (loss of heterozygosity,L OH)分析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 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检测了 1例复发前后 GBM所有 2 2对常染色体上多达 382个微卫星位点。相邻 2个微卫星位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10 c M。结果 对原发肿瘤标本的等位基因谱分析显示 ,染色体 9p2 1上 D9S15 7位点和 10 q2 1.3-2 6 .3上 D10 S5 37、D10 S185、D10 S192、D10 S5 97、D10 S5 87、D10 S2 17位点存在 L OH。对复发肿瘤标本的研究显示 ,不但 9p2 1和 10 q2 1.3- 2 6 .3上 L OH的范围扩大 ,而且在其它多条染色体上也出现了 L OH(包括 1q、7p、7q、2 1q、2 0 p、2 0 q、10 p、19p、19q)。结论 染色体 9p和 10 q可能在该例 GBM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该病例复发前后的病理诊断相同 ,复发后 GBM存在着更广泛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改变 。
胡杰江澄川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陈商群
关键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杂合性丢失肿瘤抑制基因
染色体1p36.3的一个候选肿瘤抑制基因的鉴定
目的染色体短臂的等位基因丢失在人类癌症中是一个常见的遗传学改变,这提示在这个染色体臂上存在着肿瘤抑制基因。虽然在少枝胶质肿瘤中1p的丢失有最高的频率(~70%),然而目前在染色体1p尚未见有明确的肿瘤抑制基因被鉴定。本研...
彭颂先吴浩强
关键词:肿瘤抑制基因
文献传递
髓母细胞瘤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及ERBB-2异常表达的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异常,探讨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在髓母细胞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CGH)技术检测14例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改变;同时,在扩大系列的29例髓母细胞瘤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ERBB2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CGH结果显示,在所有14例髓母细胞瘤标本中,每一条染色体臂上都检测到了染色体的失衡(获得或丢失),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17q(85.7%)和7q(35.7%)的获得,以及8p(50%)、16q(28.6%)和17p(35.7%)的丢失;(2)FISH检测中,44.5%(13/29例)的肿瘤细胞有ERBB2基因的异常表达;(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7.9%(11/29例)的病例有抗体cerbB2的阳性表达;(4)在预后较差的16例患者中,56%(9/16例)的病例有ERBB2的过度表达。结论CGH研究发现了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染色体失衡。在染色体17q特异性位点上ERBB2基因的异常改变很可能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过度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殷晓璐许雁萍吴浩强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比较基因组杂交荧光原位杂交ERBB-2基因
脑胶质瘤细胞顺铂耐药分子标志物筛选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与目的:顺铂是神经肿瘤化疗常用药物之一,耐药是疗效不佳原因之一。遗传学改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本研究旨在利用芯片-基因组杂交技术筛选胶质瘤细胞中与顺铂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用芯片-基因组杂交技术对我们先前采用顺铂剂量梯度爬升诱导的对顺铂高度耐药的U251/CP2细胞(IC50为76.5μg/mL)和亲代细胞U251细胞(IC50为1.2μg/ml)筛选与顺铂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用来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基因(CFHR1)和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3基因(CFHR3)在U251细胞中至少各自缺失了一个拷贝,在U251/CP2细胞中完全缺失。IL-7基因在U251/CP2细胞中的拷贝数为U251细胞的2~3倍。结论:CFHR1、CFHR3和IL-7基因可能与胶质瘤对顺铂耐药有关。
崔磊付军吴浩强彭颂先陈忠平
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顺铂耐药
胶质母细胞瘤染色体17p可能存在p53以外的肿瘤抑制基因
2001年
胡杰江澄川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染色体P53抑癌基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