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建江

作品数:1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文学
  • 4篇知青
  • 4篇知青文学
  • 4篇文化
  • 3篇写作
  • 3篇民间写作
  • 2篇学史
  • 2篇政治
  • 2篇知青运动
  • 2篇文学史
  • 2篇芦荡
  • 2篇京剧
  • 2篇军垦
  • 2篇火种
  • 2篇《芦荡火种》
  • 1篇多民族文学
  • 1篇多民族文学史...
  • 1篇叙事
  • 1篇杨柳
  • 1篇瑶族

机构

  • 18篇广东技术师范...

作者

  • 18篇周建江
  • 1篇吕菊

传媒

  • 7篇广东技术师范...
  • 2篇肇庆学院学报
  • 2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治主题的叙写和革命激情的张扬——军垦时期的海南岛知青文学创作
2012年
军垦时期的海南岛知青文学,与同时期的所有文学一样,充斥着宏大政治主题的叙写和革命激情的张扬;同时,由于知青文学题材的特殊性,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命题又成为知青文学的主要内容。《珠碧江边》、《胶林儿女》是军垦时期的海南岛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因为创作出版年代的不同,前者关注于"人性"的描写,后者则落实于"钢铁战士"的塑造,展现出不同时期的政治精神。
周建江
关键词:军垦知青文学
从周朝对诸侯的册封看周天子的邦主地位
2011年
周朝的邦国政治体制,决定了天子与诸侯关系的不稳定性,时而向心,时而离心;但总的说来,天子的绝对权威是不容忽视的。这是维系周朝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因此,时至春秋,尽管周朝走向了没落,但作为一面旗帜,仍是天下的中心所在。不管诸侯有多么强大,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挑战天子的权威;而是俯首主动地接受天子的册封,显示出周天子的邦主地位。这样的政治局面,决定了反映当时生活的诗歌,必然要体现时代的主流思想。因此,当时的"风"诗应是为邦字所限定,"邦风"便是"风"诗的纲领。
周建江
关键词:册封《诗》
革命叙事的民间写作——沪剧《芦荡火种》的文化解读被引量:1
2015年
沪剧《芦荡火种》是根据真实历史事实创作的,是在中国革命叙事大潮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乃至成为中国当代戏剧革命的典范。沪剧《芦荡火种》的成功,是建立在传统的戏剧范式的基础上。革命叙事固然是它的内容,但它的表现呈现出强烈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的特点。这是它为民众所接受的重要原因,也是传统与创新的成功实践。然而最重要的经验是,革命叙事只有在民间写作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完美的体现。这是中国革命的民族化形式决定的。
周建江
关键词:革命叙事民间写作
“东篱”词境
2008年
"东篱"词境体现的是生命的意义。作为"东篱"词境的创始者陶渊明来说,他所展现的是一种诗意:人生洒脱的诗意。陶渊明以超然的生命态度来体认生活、感悟生命,实现生命。作为"东篱"词境的继承者李清照来说,她所展现的是一种词境:人生愁苦的词境。李清照以惑然的生命认知去体察生活、把握生命。作为"东篱"词境的发展者马致远来说,他所呈现的是一种曲界:人生狂放的曲界。马致远以已然的生命把握清楚地表现生活,将社会的创伤予以扩大化,从而达到批判生活、批判社会的目的。马致远将"东篱"词境在全方位上予以发展:从对个人生命的把握到对社会生活的把握,从小我进至大我。"东篱"词境得以提升,谱写出"东篱"词境的新篇章。
周建江
关键词:词境生命精神
末路狂歌 哀婉绝唱——知青运动后期的海南知青文学被引量:1
2013年
1977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文艺创作丛书",是对海南知青文学的最后一次大检阅。面对业已穷途末路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作品对海南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进行了狂野式的歌唱,然而,从表现的内容来看,则是知青文学题材的变异。激昂的音调,歇斯底里的呐喊,是对中国知青运动的没落挽歌和知青时期海南知青文学哀婉的绝唱。
周建江
关键词:知青运动知青文学
元明汉诗文创作的文化选择——以《月氏王头饮器歌》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元明时期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极为尖锐的时期。元朝统治者所为在民众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从而为文学所关注。由于身处不同的朝代,士人有着不同的感受,笔下的诗文也有不同的表现,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倾向。其间,民族主义是元明汉诗文创作的主要文化选择。
周建江吕菊
关键词:元明时期诗文创作
革命化写作的失守与民间写作的坚守——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的嬗变
2015年
京剧《芦荡火种》在更名《沙家浜》之后,历经三级跳远,最终成为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的首批次剧目。在这个蜕变的过程中,似乎是革命化的进一步加强,实则是传统京剧艺术的回归,民间写作力量依旧占据了《沙家浜》京剧艺术的主体部位。虽然还是党的领导,还是武装斗争的主题,却是借助民间写作的力量得以实现。形成了革命化写作的失守和民间写作的坚守态势。
周建江
关键词:民间写作嬗变
政治的权杖与文学的匍匐——知青运动中“株洲现象”的文学映像
2013年
中国当代文学的前三十年,始终处于政治的高压之下,在意识形态的允许之下艰难地生存。中国知青文学的表现可以作为案例来说明。文革后期,中国知青运动因为"株洲现象"的出现有了新的景观,知青文学也因此有了新的面目。《迎风展翅》报告文学集因其作为政治的推手而获得关注,但也因此失去文学性的存在。它扭曲转了中国知青文学的表现,成为政治的传声筒和工具,却因另类表现而在知青主流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周建江
关键词:知青文学
文学视野下的连山瑶族文化被引量:1
2013年
到目前为止,连山瑶族的文化形态,从文学观照的角度审视,是缺少民族性的。这里的缺少,并不是说连山瑶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而是说它缺少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底蕴。从文学视野下观照连山瑶族的民族文化,对于连山瑶族的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工作将是积极的。
周建江
关键词:瑶族文化文学
楚歌的当代生成与其传统精神被引量:1
2005年
从上古到当代的整个历史时期,楚歌贯穿于中国文学史的始终。楚歌有着强烈的文学震撼力和悲剧色彩,这是由楚歌的作家悲剧命运和作家所处时代的悲剧以及楚歌悲剧传统所致。也正是因为如此,楚歌才能不绝如缕地从古代走到当代。
周建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