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江兴

作品数:20 被引量:83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气候
  • 9篇气候变化
  • 7篇气温
  • 6篇地面气温
  • 3篇城市
  • 3篇城市化
  • 2篇气中
  • 2篇热岛效应
  • 2篇稳定性分析
  • 2篇精确解
  • 2篇降水
  • 2篇孤立波
  • 2篇城市热岛
  • 2篇城市热岛效应
  • 1篇地转流
  • 1篇冬季风
  • 1篇越赤道
  • 1篇越赤道气流
  • 1篇站点
  • 1篇站网

机构

  • 13篇中国气象局国...
  • 7篇中国气象科学...
  • 6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黑龙江省气候...
  • 1篇青海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天津市气象局

作者

  • 20篇周江兴
  • 9篇任国玉
  • 6篇张爱英
  • 5篇丁一汇
  • 4篇刘益民
  • 3篇唐国利
  • 3篇初子莹
  • 3篇任玉玉
  • 2篇周雅清
  • 2篇刘洪滨
  • 1篇李想
  • 1篇聂肃平
  • 1篇陈正洪
  • 1篇王长科
  • 1篇邵雪梅
  • 1篇于宏敏
  • 1篇刘玉莲
  • 1篇郭军
  • 1篇赵宗慈
  • 1篇白虎志

传媒

  • 6篇气象学报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2009区域...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61~2006年黑龙江省暴雪气候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1961~2006年逐日降雪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暴雪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年暴雪分布具有东多西少、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暴雪量和暴雪日数最多发生在季节转换的10月和次年3月,不在隆冬季节;暴雪强度5月和10月最大;全省平均暴雪量和暴雪日数存在不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主要发生在春季暴雪多发的东部山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暴雪量和暴雪日数年际波动有所增大,进入21世纪以来暴雪发生频率和强度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刘玉莲于宏敏任国玉周江兴
关键词:暴雪气候变化
中性和不稳定层结大气的孤立行波精确解
1996年
通过研究二维准动量无辐散、无摩擦层结大气非线性方程组的行波解问题证明,非线性行波解的本质属性是由参数b的符号性质决定的。当b>0时,为周期解,其周期与相应的线性周期解的周期相等;当b≤0时,为孤立波解。给出了一般行波解的解析表达式。并细致地研究了中性和不稳定层结大气中的孤立行波的特征,发现中性和不稳定层结大气中存在具有类似于飑线结构特征的孤立波。指出了中性和不稳定层结大气中的一般孤立行波物理量的分布特征。
周江兴丁一汇刘益民
关键词:孤立波精确解层结大气
北半球冬季风时期越赤道气流的初步分析被引量:6
1994年
利用1980-1986年格点风资料,分析了各年北半球冬季风期间(12-2月)东半球对流层低层及高空的越赤道气流通道。在该地区冬季低空具有气候意义的通道是105°L125°E、45°L80°E及150°E5条,其中以100°一130“E为主要通道。高空则主要集中在80°一120°E区间。在1983一1984、1984一1985年两个冬季,45°E处出现较强的低空北风越赤道气流,这与高纬度大西洋东部上空持续的强阻塞形势有关。这支强越赤道气流与南印度洋及南太平洋多热带风暴也有联系。由平均经圈环流分析指出,冬季风期间在80°一125°E存在着一个较完整的冬季风环流圈。
李曾中杨麟美周江兴高曙
关键词:越赤道气流冬季风季风北半球
我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
在我国2300个气象台站网中遴选出138个参考站,对全国614个国家级气象站和138个参考站1961-2004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和订正,利用REOF(旋转主分量)分析方法,按照气温变率空间相关特点将全国...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关键词:气候变化地面气温
文献传递
我国大陆大尺度气候观测网的理想密度和分布被引量:7
2012年
以我国大陆2416个气象观测站点组成的站网为参考,以观测序列的相关性表示对气候变化信号的监测能力,分析不同地区单位经纬度网格内站点数对信号监测能力的影响,得到特定监测能力要求下所需的站点数,为大尺度气候观测站网的站点设置提供科学依据。对2.5°×2.5°网格来说,当要求子集站网气温序列与标准站网气温序列相关系数超过0.99和0.95时,所需的站点数分别为750和377;当要求子集站网降水量序列与标准站网降水量序列的相关系数超过0.95和0.90时,需要的站点数分别为670和417。对2.5°×3.5°和5.0°×5.0°经纬度网格的分析发现,对站点数量要求较高的区域大部分是地形过渡区,一般来说,降水量观测对站点密度的要求高于气温。
任玉玉任国玉周江兴
关键词:气候变化站网密度
年周期气候态对气候模式的修正被引量:1
2002年
文中从两个独立的假定导出了距平模式,即:假定年周期气候态为控制实际气候系统演化方程组的解或假定反映年周期气候态的基态量远大于反映气候扰动态的扰动量。第一个假定放宽了导出距平模式的条件,而在第二个假定下距平模式在一定的近似程度下是成立的。另外笔者注意到:距平模式通过引入实际观测到的年周期态,相当于在非距平模中引入了年周期气候态的修正项。
周江兴丁一汇
关键词:气候模式气候系统
中国气候观测站周边城镇覆盖现状分析
本文利用精确到秒的高精度GPS台站定位资料、Google Earth卫星照片及中国各台站的《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综合调查评估报告书》资料,通过引入最大城镇覆盖指数概念,初步定量描述台站周边城镇分布情况;对中国2410个气候观...
周江兴梁有叶王长科任国玉
北京市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被引量:55
2005年
利用 1 999年 1 1月 1日至 2 0 0 3年 7月 30日间 ,北京市几种主要污染物SO2 、NO2 及PM1 0 浓度逐日资料和风速、温度及降水的逐日资料 ,分别对北京市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与同期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注意到 ,污染物浓度与同期气象要素之间通常存在非常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因而采用非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依赖关系 ,这一改进使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使回归方程的误差减小。
周江兴
关键词:污染物气象要素风速温度降水大气污染
西北人影作业天气背景条件初步分析
2021年
利用高分辨率的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卫星遥感资料等,结合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对西北地区以及祁连山、天山、六盘山和三江源等试验区的降水场、气流场、水汽场等时空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精细化的降水资料能够刻画出西北试验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降水场时空特征,研发的小时降水融合算法对西北地区高频降水分析是有效的;涝年,由于高原抽吸作用,试验区受低层形成的辐合气流所控制,容易形成降水;旱年,高原地表不存在大范围的辐合区,试验区被干冷的偏北风所控制,不利于成云降水。利用模式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及四个试验区水汽场月、季、年气候特征,分析了水汽来源、大气可降水量、水汽收支情况以及年际变化情况。对MODIS和FY卫星反演的水汽产品进行了校准,并对西北地区水汽含量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
张存杰张思齐周江兴聂肃平吴萍向阳李想汪方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降水场气流场水汽场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被引量:65
2010年
在中国大陆2300个气象台站网中遴选出138个参考站,对614个国家级气象站和138个参考站1961 2004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和订正,利用REOF(旋转主分量)分析方法,按照气温变率空间相关特点将中国大陆划分为6大区域,并采用经纬度网格面积加权平均法分别建立了中国大陆及其6大区域平均的国家站和参考站的月、季、年地面气温时间序列,对国家站和参考站序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国家站资料建立的中国大陆年平均气温序列在44年间线性增温率为0.278 C/10 a,而由参考站资料建立的中国大陆年平均气温序列同期增温率为0.202℃/10 a。就中国大陆平均来说,1961 2004年国家级站城市化增温率为0.076 C/10 a,占全部增温率的27.33%。在6大区域中,除北疆区外,其他地区年平均城市化增温率均非常显著。其中城市化影响最大的地区是江淮区,年平均热岛增温率为0.086℃/10 a,其后依次为东北华北区、青藏高原区、华南区和西北区,年平均热岛增温率分别达到0.060、0.059、0.042和0.042℃/10 a。各区域年平均热岛增温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江淮区55.48%、青藏高原区23.23%、华南区23.20%、东北华北区15.35%、西北区13.73%、北疆区-1.57%。因此,中国大陆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城市化造成的国家站地面气温增暖偏差非常显著,今后应予以订正,以便建立代表背景气候变化的区域平均气温序列。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关键词:气候变化地面气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