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瑞奇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2篇地质
  • 2篇流域
  • 2篇澜沧江流域
  • 1篇地貌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地质灾害
  • 1篇地震灾害
  • 1篇地质构造
  • 1篇地质灾害
  • 1篇断层
  • 1篇断层泥
  • 1篇震害
  • 1篇震害分布
  • 1篇震灾
  • 1篇人员伤亡
  • 1篇伤亡
  • 1篇破坏特征
  • 1篇破坏性地震
  • 1篇县城

机构

  • 4篇云南省地震局

作者

  • 4篇周瑞奇
  • 3篇俞维贤
  • 2篇李世成
  • 2篇安晓文
  • 1篇何蔚
  • 1篇杨继武
  • 1篇毛玉平
  • 1篇兰丽
  • 1篇向才英
  • 1篇谷一山

传媒

  • 2篇地震研究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6
  • 1篇199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云南破坏性地震的人员伤亡和地面破坏特征
1996年
云南是一个地震多发区。1652年至1994年间云南地区共发生613次破坏性地震,其中5.0—5.9级地震553次,6.0—6.9级地震49次,7.0—7.9级地震12次,8级地震1次。云南的破坏性地震除了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建(构)筑物破坏外,还在震区形成包括滚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和喷砂冒水等地面破坏现象,这些地面破坏造成人员伤亡,毁坏建筑物和农田,形成云南破坏性地震灾害特点。云南地区破坏性地震的人员伤亡和地面破坏主要集中发生在滇中、滇西北和滇西南地区。根据统计分析,云南地区破坏性地震的平均人员伤亡人数(N)与地震震级(M)的关系为:lgN=1.5M-7.4。人员伤亡数(N)与震中距D(km)的关系为:lgN=0.8-0.027D(6.0—6.9级地震)和lgN=3.2-0.05D(7级以上地震)。出现地面破坏现象的最大震中距离(Dmax)和震级的关系为:Dmax(km)=52M-298(地表裂缝);Dmax(km)=18M-93(崩塌滑坡);Dmax(km)=50M-281(滚石)。
毛玉平周瑞奇何蔚向才英
关键词:破坏性地震人员伤亡地震灾害
澜沧江流域地震地质灾害机理研究(以耿马县城为例)被引量:2
2003年
应用耿马县城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及现场地震地质调查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 ,并通过地质因素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计算研究 ,对耿马县城的地震地质环境进行了分区。其结果与耿马 7 2级地震时耿马县城的地表及建筑物破坏强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以此为依据 ,对耿马县城的地震地质灾害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
安晓文俞维贤李世成周瑞奇兰丽
关键词:澜沧江流域
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地震灾害被引量:6
1990年
本文阐述了1983年澜沦、耿马地震造成的灾害及各种震害分布与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和烈度的关系。同时针对性地提出抗震救灾对策。
谷一山周瑞奇俞维贤
关键词:震害分布地质构造地貌烈度
澜沧江流域主要断裂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SEM特征及其断裂活动研究被引量:18
2002年
根据断层泥及地层中石英碎砾表面SEM结构特征的研究 ,澜沧江断裂带早、中更新世是其主要活动时期 ,晚更新世活动减弱 ,全新世以来基本不活动 ;澜沧—勐遮断裂、孟连断裂晚更新世以来至全新世仍明显活动 ;木戛断裂、谦迈河断裂、平掌寨断裂及贵基处 -瓦窑断裂晚更新世后期以来基本不活动。因此澜沧—勐遮断裂。
俞维贤安晓文李世成周瑞奇杨继武
关键词:澜沧江流域断层泥地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