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维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止血
  • 4篇止血材料
  • 4篇细胞
  • 4篇可吸收
  • 4篇可吸收止血材...
  • 4篇安全性评价
  • 3篇纤维细胞
  • 3篇安全性
  • 3篇成纤维细胞
  • 2篇毒性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干细胞
  • 2篇细胞来源
  • 2篇干细胞
  • 2篇干细胞来源
  • 1篇凋亡
  • 1篇毒性研究
  • 1篇氧化应激
  • 1篇遗传毒性
  • 1篇遗传毒性研究

机构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周维
  • 9篇彭双清
  • 5篇张丽
  • 5篇赵君
  • 4篇苑晓燕
  • 3篇王以美
  • 3篇何俊
  • 3篇赵增明
  • 2篇张利军
  • 2篇贾栗
  • 2篇束玉磊
  • 2篇田冬冬
  • 2篇殷健
  • 1篇郭家彬
  • 1篇崔岚

传媒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2013年(...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洗涤用品中荧光增白剂健康风险评估
<正>目的: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具有高量子效率的化合物,可有效弥补白色物质因蓝光缺损而造成的泛黄,显著提高白色物质的白度与亮度,被广泛应用于洗涤剂、造纸等行业。荧光增白剂潜在的人体安全性风险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政府、相关机构及...
张利军苑晓燕王以美张丽周维彭双清
文献传递
可吸收止血材料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
可吸收止血材料虽是局部应用的止血用品,但其与人体接触后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在人体内长时间滞留、降解,产生与药物相似的作用方式。故该类材料在局部快速止血的同时,也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安全性...
周维张丽彭双清
关键词:止血材料安全性
芥子气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芥子气对人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探讨氧化损伤在芥子气所致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人皮肤真皮层成纤维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芥子气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采用DCFH-DA荧光染色法检测芥子气对细胞内ROS的影响;采用Annexin-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芥子气作用于成纤维细胞24 h,对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15μmol/L;随着芥子气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内ROS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芥子气导致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并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细胞在芥子气和ROS清除剂的双重作用下存活率显著高于芥子气组。结论芥子气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可导致ROS的产生,活性氧清除剂NAC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芥子气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李漾束玉磊周维崔岚殷健闫夏贝赵君赵增明彭双清
关键词:芥子气成纤维细胞
可吸收止血材料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
可吸收止血材料虽是局部应用的止血用品,但其与人体接触后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在人体内长时间滞留、降解,产生与药物相似的作用方式。故该类材料在局部快速止血的同时,也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安全性...
周维张丽彭双清
关键词:止血材料安全性
可吸收止血材料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
可吸收止血材料虽是局部应用的止血用品,但其与人体接触后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在人体内长时间滞留、降解,产生与药物相似的作用方式。故该类材料在局部快速止血的同时,也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安全性...
周维张丽彭双清
关键词:止血材料安全性
汉阳PM_(2.5)对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汉阳地区PM2.5对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成纤维细胞(EBf-H9细胞)的遗传毒性,验证EBf-H9细胞作为遗传毒性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拟为遗传毒性评价提供一个新的可选细胞模型。方法不同浓度PM2.5作用于EBfH9细胞24 h,应用CCK-8试剂盒及LDH试剂盒检测EBf-H9细胞的细胞毒性和LDH漏出率;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及微核试验评价PM2.5对EBf-H9细胞DNA和染色体损伤程度。结果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随着PM2.5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而LDH漏出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与双核细胞微核试验结果显示,随着PM2.5剂量的增加,彗星拖尾率与双核细胞微核率逐渐上升,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汉阳PM2.5引起EBf-H9细胞出现DNA和染色体损伤,初步证实EBf-H9细胞可作为一种新的遗传毒性评价候选细胞模型。
何俊赵增明赵君田冬冬周维苑晓燕殷健束玉磊彭双清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成纤维细胞遗传毒性
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止血是决定外科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可吸收止血材料是一类在手术过程中,应用于伤口加速血液凝固而达到快速止血目的,同时又能被人体所吸收的生物医学材料。可吸收止血材料因其止血效果快速而成为近年来止血材料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这类产品组成分类多样、作用机制复杂,且国内外缺乏相关标准,其安全性评价存在较大难度。本文将从作用形式角度对可吸收止血材料进行分类,阐述其凝血机制和安全性评价要点。
周维张丽郭家彬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可吸收止血材料安全性评价
PM2.5引起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研究PM2.5对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成纤维细胞(EBf-H9细胞)的氧化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0.00、3.91、7.81、15.63、31.25、62.50、125.00 μg/cm2的PM2.5作用于EBf-H9细胞,以0.00 μg/cm2剂量组为对照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PM2.5染毒6 h的细胞存活率;采用DCFH-DA探针检测染毒1 h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染毒6 h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染毒组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随着PM2.5染毒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3.01 μg/cm2。3.91、7.81、15.63、31.25、62.5 μg/cm2剂量组在染毒1 h后,细胞内ROS荧光强度分别为54.03±0.50、60.93±0.08、61.36±1.00、68.21±0.93、78.27±1.26,与染毒剂量为0.0 μg/cm2的对照组(27.12±0.21)相比,P值均〈0.01;染毒6 h T-SOD活性分别为(9.78±0.28)、(8.59±0.22)、(8.90±0.33)、(7.46±0.71)、(4.21±0.17)U/mg蛋白,与对照组[(11.77±0.63)U/mg蛋白]相比,P值均〈0.01;GSH-Px活性分别为(181.59±3.65)、(153.33±1.69)、(168.74±2.22)、(81.56±0.56)、(48.62±2.13)mU/mg蛋白,与对照组(273.90±6.50)mU/mg蛋白相比,P值均〈0.01;MDA浓度分别为(0.38±0.03)、(0.43±0.09)、(0.47±0.09)、(0.65±0.10)、(0.70±0.12)nmol/mg蛋白,与对照组[(0.27±0.02)nmol/mg蛋白]相比,P值均〈0.05。结论 PM2.5能降低EBf-H9细胞存活率,导致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原因可能是PM2.5通过刺激细胞产生大量ROS,使细胞出现氧化应激状态,从而造成细胞的氧化损伤。
何俊王以美赵增明周维苑晓燕贾栗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颗粒物胚胎干细胞PM2.5成纤维细胞
纳米碳黑与重金属对BEAS-2B细胞的联合毒性作用模式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研究空气颗粒物的代表性组分纳米碳黑(nano particle carbon black,NPCB)与重金属(Pb/Cr/Cd)联合染毒对BEAS-2B细胞存活率和LDH漏出率的影响,旨在阐明NPCB与重金属对细胞毒性的联合作用模式。检测NPCB与重金属(Pb/Cr/Cd)联合染毒24 h后BEAS-2B细胞存活率(CCK-8法)和LDH漏出率(LDH活性比色法)的变化,采用析因方差分析判断其是否存在联合毒性作用及联合作用模式。NPCB与重金属(Pb/Cr/Cd)联合染毒在细胞存活率和LDH漏出方面存在联合作用;与对照组和单独染毒组相比,低剂量Pb(125μmol·L-1)与NPCB联合染毒对细胞存活率无交互作用,对LDH漏出表现为拮抗作用;高剂量Pb(1 000μmol·L-1)与NPCB联合染毒对细胞存活率表现为协同作用,对LDH漏出无交互作用;Cr和Cd与NPCB联合染毒在细胞存活率方面均表现为协同作用;低剂量Cr和Cd与NPCB联合染毒在LDH漏出方面无交互作用,高剂量时表现为协同作用。NPCB与重金属存在联合作用,金属不同、剂量不同以及评价指标不同,其联合作用模式不尽相同。
田冬冬苑晓燕周维贾栗何俊张利军王以美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纳米碳黑细胞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