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翔宇

作品数:54 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下肢
  • 12篇动脉
  • 11篇血管
  • 11篇血栓
  • 11篇胰腺
  • 11篇静脉
  • 10篇血栓形成
  • 10篇胰腺炎
  • 10篇腺炎
  • 10篇急性胰腺炎
  • 9篇深静脉
  • 9篇深静脉血栓
  • 9篇静脉血
  • 9篇静脉血栓
  • 8篇深静脉血栓形...
  • 8篇静脉血栓形成
  • 7篇下肢深静脉
  • 7篇下肢深静脉血...
  • 7篇下肢深静脉血...
  • 7篇下肢深静脉血...

机构

  • 48篇泸州医学院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泸州市人民医...
  • 2篇泸州医学院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四川省泸州医...

作者

  • 54篇周翔宇
  • 31篇何延政
  • 21篇杨辉
  • 21篇施森
  • 13篇钟武
  • 11篇曾宏
  • 11篇刘勇
  • 9篇何春水
  • 9篇袁平
  • 8篇孙晓磊
  • 6篇邓显
  • 5篇郑英强
  • 4篇周总光
  • 4篇宋丽
  • 4篇陈枫
  • 4篇李园
  • 3篇石镁虹
  • 3篇袁丹
  • 3篇姜伟
  • 3篇周斌

传媒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泸州医学院学...
  • 3篇西南军医
  • 3篇国际免疫学杂...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四川医学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及意义被引量:19
2007年
袁平周翔宇黄黎何延政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
132例下肢动脉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2006年1月~2011年3月,对132例下肢动脉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动脉损伤修补患者术后患肢血供正常,未见间歇性跛行及其他缺血症状;25例大隐静脉旁...
施森宋丽杨辉周翔宇姜伟
关键词:下肢血管损伤血管重建
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旁路转流或重建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置管溶栓术在下肢动脉旁路转流或重建术后急性血栓形成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15例下肢动脉旁路转流或重建术后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置管溶栓并观察疗效。结果 15例患者症状改善,其中13例再通,再通率为86.7%,2例因吻合口狭窄行二期手术探查,无缺血症状复发,无截肢及死亡,均未出现系统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旁路转流术后急性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邓显杨辉周翔宇何延政
关键词:血栓形成置管溶栓
Toll样受体4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肠缺血在临床上多见,病情复杂,处理较为棘手,缺乏早期的临床诊断,一旦确诊,多数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容易发生再灌注损伤,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及死亡~[1]。
郑英强何延政周翔宇
关键词:肠缺血再灌注损伤TOLL样受体4INFLAMMATORY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最佳治疗时间
糖尿病肢体缺血后血管新生能力受损机制探讨
2010年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它是以侧支血管形成能力严重受损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大量的证据已表明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受损,非酶糖基化终产物蓄积,Wnt信号通路功能紊乱可能是糖尿病肢体缺血后血管新生能力受损的重要机制,本文就其机制做一探讨,为糖尿病治疗性血管新生提供了新策略。
郭清保周翔宇施森何延政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新生内皮祖细胞非酶糖基化终产物WNT信号通路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低位直肠癌应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资料。12例肿瘤锯齿状线为1~3 cm,肿瘤局限在肠腔内,直径均<4 cm,浸润<肠腔1/2,均为高-中分化瘤。均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及肿瘤经肛门拖出切除,用吻合器行结直肠或结肛吻合术。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间160~240 min,平均200 min。术中出血30~80 mL,平均40 mL。切缘均无癌残留。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6~60 h,术后住院时间7~10 d,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发生。12例随访12~18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准确、简便、安全,为瘤体较小、组织学分型好的早、中期的低位直肠癌提供一种较好的术式选择。
赵文韬周翔宇章伟王自强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CD62L和CD11b/CD18表达的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表面粘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急性DVT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仪对所有对象检测外周血中PMN表面粘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组粘附分子CD62L平均抗体阳性表达率,DVT组显著降低(P<0.001);相对于正常组CD11b/CD18平均阳性表达率,DVT组显著升高。DVT组内部CD62L、CD11b/CD18相关分析,二者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在下肢DVT的急性期,PMN处于活化状态,以细胞粘附为表现的PMN活化加快了血栓的进程,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周翔宇何延政何春水江凤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性粒细胞活化CD62LCD11B/CD18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IL-6、IL-8、IL-10及TNF-α的水平及意义探讨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0及TNF-α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疾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40例为DVT组,年龄、性别比无统计学差异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IL-6、IL-8及TNF-α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10水平。并对DVT组内细胞因子水平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各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DVT组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01)。DVT组内相关性分析,IL-6与IL-8及IL-10之间无相关性,IL-8与IL-10及TNF-α之间无相关性;IL-6与TNF-α之间呈正相关(r=0.383,P<0.05),IL-10与TNF-α之间呈正相关(r=0.390,P<0.05)。结论在DVT患者外周血中,均检测到血浆细胞因子的升高,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在静脉血栓形成疾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周翔宇何延政何春水刘勇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细胞因子炎症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在小鼠急性胰腺炎中的定量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分子机制不清楚。研究显示Toll样受体4(TLR4)在AP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我们采用雨蛙素诱导AP模型,探讨AP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TLR4的作用。
周翔宇丁军利周总光周斌李园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急性胰腺炎TOLL样受体小鼠分子机制发病过程
介入联合颈内动脉转流在Ⅲ型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介入联合颈内动脉转流在Ⅲ型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2l例(22侧)Ⅲ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术前经充分评估后,于术前2~3d均用微导管对供瘤血管行超选择栓塞治疗,然后在颈内动脉转流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结果21例(22侧)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颈动脉体瘤。其中行颈动脉瘤切除术16例(17侧),瘤体切除+颈内动脉重建5例(其中自体大隐静脉3例,人工血管2例)。术后当天则出现神经并发症5例(舌歪3例,面部麻木2例),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无脑梗塞、偏瘫和死亡病例。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9年,平均57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颈动脉体瘤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外科切除,介入联合颈内动脉转流下切除Ⅲ型颈动脉体瘤瘤体是安全有效的。
施森杨辉周翔宇宋丽何延政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超选择栓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