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
- 作品数:77 被引量:263H指数:9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瑞血欣在治疗和预防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疗效观察
- 2002年
- 周航柏玉举
- 关键词:化疗白细胞下降疗效
- RNA干扰抑制ERCC1/ERCC2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影响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非小细胞肺癌A549和A549/顺铂(DDP)细胞株ERCC1和ERCC2的表达对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基因siRNA-ERCC1和siRNA-ERCC2,并构建载体,通过前期转染A549/DDP细胞,筛选出沉默ERCC1和ERCC2基因表达最优的小分子RNA片段及最佳的作用时间,再将筛选出来的最优片段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入A549细胞,观察其转染效率,使用RT-PCR及细胞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转染后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变化;利用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IC50,观察其对DDP耐药性的变化;再根据实验结果,从A549和A549/DDP细胞株中选定一株能够被逆转耐药的细胞接种于12只裸鼠皮下,观察裸鼠成瘤时间,并加用DDP局部化疗4次,记录肿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通过siRNA-ERCC1和siRNA-ERCC2转染A549细胞株后,其ERCC1mRNA相对表达量为104.097 8±8.551 3,未转染组为128.465 6±12.360 4;ERCC2 mRNA相对表达量为90.415 7±7.882 1,未转染siRNA-ERCC2组为123.310 0±10.999 2。转染组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小于未转染组,P<0.05。转染A549细胞后,转染组ERCC1和ERCC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982 1±0.518 7和2.087 1±0.655 2,明显低于未转染组ERCC1(4.576 4±1.271 1)和ERCC2(5.680 0±1.416 7),P<0.01;MTT结果提示,siRNA-ERCC1和siRNA-ERCC2转染细胞A549后的IC50分别为(20.322 7±0.452 1)和(20.394 7±0.479 4)μg/mL,与未转染组(21.062 4±0.766 4)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A549细胞后未发现逆转DDP耐药的效果,故筛选出A549/DDP细胞株。siRNA-ERCC1转染组的肿瘤体积为(144.63±7.67)mm3,siRNA-ERCC2转染组为(130.65±8.45)mm3,均明显小于未转染组的(252.35±12.36)mm3,P<0.01。结论高效的特异性siRNA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ERCC1和ERCC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能使A549/DDP细胞株对DDP的耐药性降低,但不能改变A549细胞株对DDP的耐药性。
- 彭睿周航
- 关键词:RNA干扰非小细胞肺癌A549/DDP细胞A549细胞顺铂耐药
- Gab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8年
- 目的探讨Gab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保存的2012年1月~2013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8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法检测Gab2在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ab2蛋白在8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75%(47/80),而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仅3例呈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0.0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Gab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FIGO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Gab2高表达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显著高于Gab2低表达患者(P=0.001)。结论 Gab2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具有作为宫颈癌预后判断标志物的潜能。
- 张燕成龙段文丽刘霄周航
- 关键词:宫颈癌免疫组织化学淋巴结转移
- 顺铂联合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 观察比较顺铂联合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56例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的初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分组化疗,1P组30例,GP组26例。顺铂80mg/m^2,第1~3天,紫杉醇135mg/m^2,第1天;吉西他滨1000mg/m^2,第1及8天,静脉滴注,每21天为一个周期,连用二个周期以上。结果 TP组总有效率(PR+CR)为46.7%,一年生存率40.0%;GP组总有效率(PR+CR)为26.9%,一年生存率34.6%。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7)。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78)。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血液学毒性中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下降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可以成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选方案。
- 周航汤明石磊
- 关键词:顺铂紫杉醇吉西他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心包腔内化疗联合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
- 2003年
- 目的 观察顺铂(PDD)联合生物反应调节剂(BRM)治疗恶性心包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7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经心包腔穿刺或置管引流后,腔内注射PDD+BRM(白细胞介素Ⅱ或沙培林),5~7d 1次,连续2~4次。结果 所有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为82.4%;毒副反应为Ⅰ~Ⅱ度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低热。结论 PDD+BRM心包腔内注射治疗恶性心包腔积液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轻。
- 邹彦周航
- 关键词:恶性心包积液腔内治疗顺铂生物反应调节剂
- 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治疗同步化疗治疗ⅡB~ⅣA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腔内治疗及同步化疗治疗ⅡB~ⅣA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173例初治宫颈癌患者,分为调强组(75例)和常规组(98例)。调强组采用5野简化调强全盆腔处方剂量给予95%PTV 45~50.4 Gy,1.8~2 Gy/次,5次/w,共25~28次。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同步加量至55~60 Gy;常规组全盆腔给予处方剂量DT 50 Gy,2 Gy/次,5次/w,共25次。两组中的ⅢB期宫颈癌,采用盆腔前后对穿照射单侧或双侧宫旁,加量10 Gy,使B点剂量达60 Gy。腔内放疗:A点给予6 Gy/次,1次/w,共5~6次。两组病人均接受紫杉醇同步化疗,每周60 mg,4~6 w。结果调强组与常规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2/75),92.9%(91/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膀胱反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Ⅰ~Ⅱ级胃肠道反应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简化调强放疗结合腔内放疗并同步紫杉醇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效果满意,是一种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
- 刘霄袁越杨姝姚雨君彭睿王亚军张琼周航
- 关键词: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同步化疗
- 体外放射联合高剂量率后装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观察体外放射联合高剂量率后装在治疗鼻咽癌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1997年 5月至 1998年 12月采用60 Co体外放射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鼻咽癌 30例。结果全部病例都随访 4年 ,2例鼻咽局部复发。 4年局部控制率为 93.3% (2 8/ 30 ) ,远处转移 8例 ,张口困难 3例 ,无1例病人发生硬软腭穿孔。结论联合后装腔内放射治疗 ,增加鼻咽腔内照射剂量 ,有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 ,联合后装腔内放疗还可以适当减少鼻咽癌外照射剂量 ,有利于降低张口困难的发生率。
- 汤明周航张大全胡作怀
- 关键词:鼻咽癌体外放射治疗临床疗效并发症
-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9年
- 肿瘤的生长依赖肿瘤微环境,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和预后存在密切联系,而中性粒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参与炎症反应的主要细胞,是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中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其中N1型抑制肿瘤生长,N2型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微环境中,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宫颈癌的发生、转移和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作用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未来,进一步了解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的作用,将为宫颈癌的治疗和预后研究提供新思路。
- 黄子瑶何思思王佩佩周航
-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炎症反应
- 唑莱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宋君利王家辉曾继泽周航柏玉举
- 关键词:肺癌骨转移疼痛二膦酸盐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疗效观察溶骨性破坏脊髓压迫
- PBL教学法在肿瘤放射治疗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肿瘤放射治疗是肿瘤学教学的难点,内容深奥、传统教学模式不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学习费力,大多数学生难以掌握。所以寻找一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是肿瘤放射治疗的重要课题。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1]首先提出PBL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ming)是一种以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
- 殷茜曾继泽周航张小林
- 关键词:PBL教学法肿瘤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