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连帮

作品数:37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腹腔
  • 18篇腹腔镜
  • 12篇切除
  • 11篇切除术
  • 10篇术后
  • 7篇全胃
  • 7篇胃切除
  • 7篇消化道
  • 7篇化道
  • 6篇食管
  • 6篇手术
  • 6篇全腹腔镜
  • 6篇全胃切除
  • 6篇胃切除术
  • 6篇并发
  • 6篇并发症
  • 5篇食管空肠
  • 5篇胃癌
  • 4篇术后并发
  • 4篇术后并发症

机构

  • 32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安徽省桐城市...

作者

  • 37篇周连帮
  • 14篇万圣云
  • 13篇刘志宁
  • 8篇汪泳
  • 6篇钱波
  • 6篇蒋恒
  • 4篇于刚
  • 4篇程云生
  • 3篇耿小平
  • 3篇方征
  • 3篇史加宁
  • 3篇侯辉
  • 3篇喻宗繁
  • 3篇贾犇黎
  • 2篇程晓虎
  • 2篇侯辉
  • 2篇汪泳
  • 2篇汪正广
  • 2篇蒋恒
  • 1篇张涛

传媒

  • 4篇临床医学进展
  • 3篇安徽医药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近期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4-11-2015-12收治的111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结肠癌能够降低患者疼痛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安全性,进而维护患者健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刘志宁周连帮汪泳万圣云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结肠癌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阑尾根部处理方法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由于其损伤小、恢复快、术后肠粘连可能性小、手术切口鲜有感染等特点,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和认可;据2005-2008年美国统计,39950例阑尾疾病患者有77%的阑尾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
周连帮万圣云钱波史加宁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切除手术术后肠粘连阑尾疾病
预置疝补片对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原造口部位切口疝的预防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预置疝补片对预防造口部位切口疝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共31例行回肠造口还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直接行造口还纳15例,实验组行回肠还纳术同时预置疝补片16例。结果:两组患者在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异物及疼痛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时间上预置疝补片组长于对照组(p <0.05),但在术后再发造口部位切口疝方面上,预置疝补片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回肠造口还纳患者中行预置疝补片安全有效,可预防术后造口部位切口疝的发生,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徐童童周连帮
关键词:切口疝疝补片
食管空肠手工吻合与管型吻合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的疗效对比
2024年
背景: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应用手工吻合和管型吻合的手术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间收治的112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其分为手工吻合组(H组,N = 60)和管型吻合组(C组,N = 52),比较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应用手工吻合与管型吻合的手术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组的食管空肠吻合时间(20.40 ± 1.83 vs 34.71 ± 1.80)及手术时间更短(252.60 ± 21.91 vs 267.40 ± 19.42)、切口更小(5.07 ± 0.65 vs 10.47 ± 0.87)、住院费用更低(59496.04 ± 5555.51元 vs 64656.13 ± 4340.65元) (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efficacy of applying manual and tubular anastomoses in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 and its impact on prognosi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s adopted to the clinicopathologic data of 112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GC) who went through LTG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between October 2020 and October 2022. Among them, 60 individuals receiving medical care were split into the hand-sewn anastomosis group (Group H, N = 60);while, 52 individuals were split into the circular stapler anastomosis group (Group C, N = 52)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prognostic conditions of hand-sewn anastomosi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ircular stapler anastomo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LTG. Results: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o notable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time to first flatus (TFF),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mong the two groups (P > 0.05). Group H had shorter esophagojejunal anastomosis time (20.40 ± 1.83 vs 34.71 ± 1.80) and operative time (252.60 ± 21.91 vs 267.40 ± 19.42), smaller
古昊李伟祥周连帮
关键词:消化道重建
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胃癌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一种罕见的术后并发症(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破裂入消化系形成假性动脉瘤消化系瘘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胃癌术后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并进行随访,结合文献报道综合所有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诊治要点进行探讨.结果:综合所有6例患者临床病史资料,6例均为男性,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中位时间30 d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腹痛等.所有病例均通过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诊断.6例患者均经历了栓塞治疗和/或手术治疗,死亡率为66.7%.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是假性动脉瘤消化系瘘,总体预后较差,此并发症重在预防,胃癌规范化手术的要求及对老年、动脉硬化患者术中注意损伤控制原则是重要的预防措施.选择性血管造影为主要诊断方法,内镜不适合作为其诊疗手段.迅速积极的手术治疗及介入栓塞治疗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汪雷万圣云周连帮吴春利钱波侯辉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胃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
疑难病例析评 第35例 腹痛—腹泻—消瘦—十二指肠结肠瘘被引量:1
2003年
牟一平周连帮朱玲华陈定伟徐晓武郑行
关键词:十二指肠结肠瘘腹痛腹泻胃镜检查营养不良
基于单细胞RNA测序的胃癌淋巴转移的细胞学特征及分子机制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胃腺癌淋巴转移过程中的细胞学特征及相关分子机制的改变。方法收集2019年9-12月该院胃肠外科13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揭示标本中的细胞学特征及相关标记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主细胞3的标记基因XIST和窝状黏液细胞3标记基因CXCL5的表达水平。分析XIST、CXCL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胃癌患者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主细胞3和窝状黏液细胞3在胃癌淋巴转移阳性的癌组织明显富集。主细胞3的标记基因XIST在淋巴转移阳性患者胃癌组织表达水平为(0.297±0.261),高于淋巴转移阴性患者胃癌组织的表达水平(0.025±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窝状黏液细胞3的标记基因CXCL5在淋巴转移阳性患者胃癌组织表达水平为(0.036±0.019),高于其在淋巴转移阴性患者胃癌组织的表达水平(0.008±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拟时序分析发现主细胞可能是胃癌发生的起源。结论XIST、CXCL5可能是胃腺癌淋巴转移的潜在信号。
邹媛远黄洋周连帮
关键词:胃腺癌主细胞XIST
幽门下淋巴结清扫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幽门下淋巴结清扫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40例接受根治手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术中加做幽门下淋巴结清扫分为观察组(加做幽门下淋巴结清扫,60例)和对照组(未做幽门下淋巴结清扫,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并分析观察组患者病理分布情况,以探究幽门下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34.5±34.7)min]、术后通气时间[(3.2±0.9)d]、住院时间[(9.1±1.6)d]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分别为(213.0±51.3)min、(1.6±1.1)d、(7.8±0.8)d],术中出血量[(88.8±35.1)mL]、清扫淋巴结个数[(28±7)个]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5.4±17.8)mL、(22±5)个],术后首次疼痛评分[(4±2)分]明显大于对照组[(3±2)分],胃瘫、胰瘘发生率[分别为6.7%(4/60)、18.3(11/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3.8(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瘘发生率[1.7(1/60)]与对照组[2.5(2/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的276枚幽门下淋巴结的阳性数为0。结论右半结肠癌行幽门下淋巴结清扫会增加手术风险,却不能获得更多阳性淋巴结。
张迎峰蒋恒方征程晓虎刘志宁周连帮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扫
影响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影响因素,为胆总管结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接受微创治疗的8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治疗疗效的有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患者结石数量、结石体积大小、胆管结石症家族病史、缺乏运动、饮食油腻对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综合评估各因素,患者结石数量、胆石症家族史是影响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OR=10.620,OR=8.616)。结论术前要对上述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这样可以降低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率。
周连帮汪泳
关键词:微创胆总管结石疗效影响因素
腹腔镜下三角吻合联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用于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联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用于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2例近端胃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行近端胃部分切除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联合NOSES治疗,对照组行食管残胃吻合术联合经腹部切口取标本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肿瘤直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及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大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4%vs. 25.8%,P>0.05)。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患者。结论近端胃癌患者采用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联合NOSES治疗比食管残胃吻合术联合经腹部切口取标本治疗的效果更优,术后恢复更快,安全可靠。
黄洋周连帮邹媛远熊奇如刘志宁
关键词:近端胃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