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形成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下肢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2篇静脉血栓形成
  • 2篇急性下肢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栓
  • 1篇动脉血栓形成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外科
  • 1篇血栓切除术
  • 1篇溶酶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机构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哈尔满·阿吉...
  • 4篇哈力木拉提·...
  • 3篇王护国
  • 2篇赛力克·马高...
  • 2篇田野
  • 2篇罗军
  • 1篇李新喜
  • 1篇尼力帕尔·阿...

传媒

  • 2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髂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发生髂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5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资料,根据有无累及股深静脉分成股深静脉血栓组和对照组,统计两组中累及同侧髂静脉和发生肺栓塞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深静脉血栓是否为同侧髂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股深静脉血栓是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OR=3.780,95%CI=1.723~8.290,P=0.001)。男性(OR=4.051,95%CI=2.203~8.111,P<0.001)、下腔静脉血栓形成(OR=0.442,95%CI=0.198~0.986,P=0.046)、小腿静脉血栓形成(OR=2.363,95%CI=1.069~5.227,P=0.034)、腘静脉血栓形成(OR=2.542,95%CI=1.155~5.592,P=0.020)、红细胞计数≥4.13×10^(12)/L(OR=1.967,95%CI=1.025~3.777,P=0.042)、血红蛋白浓度≥128.5 g/L(OR=2.229,95%CI=1.164~4.266,P=0.016)、肌酐≤59.19μmol/L(OR=2.137,95%CI=1.116~4.094,P=0.022)是急性DVT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下肢DVT患者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累及同侧髂静脉以及发生肺栓塞密切相关。
阿力清·阿布都萨拉木哈力木拉提·木尔提扎赛力克·马高维亚哈尔满·阿吉汗买吐鲁佰·米尔扎合买提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LOGISTIC回归分析
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与开放取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对比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与开放取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Rotarex PMT(PMT组)及45例接受经股动脉切开取栓(开放组)治疗的急性单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对比组间球囊使用率及支架植入率,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踝肱指数(ABI)变化、疼痛缓解及血管恢复通畅情况,以及截肢率及死亡率。结果对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PMT组球囊使用率及支架植入率均高于开放组(P均<0.05)。组间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3%(1/32)vs.13.33%(6/45),χ^(2)=2.358,P=0.229]。治疗前组间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天PMT组ABI低于开放组[(0.77±0.01)vs.(0.84±0.17),P=0.013],治疗后1个月PMT组ABI高于开放组[(0.80±0.15)vs.(0.72±0.12),P=0.010]。治疗后1个月,PMT组疼痛改善率为90.63%(29/32),高于开放组[77.78%(35/45),P=0.033]。治疗后1、3、6及12个月,组间血管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个月,PMT组截肢率及死亡率[9.38%(3/32)、3.13%(1/32)]与开放组[8.89%(4/45)、4.44%(2/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otarex PM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与开放取栓效果相当,且更利于缓解症状。
哈力木拉提·木尔提扎哈尔满·阿吉汗王护国李新喜田野
关键词:血栓形成下肢血栓切除术
3D打印技术及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血管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估3D打印技术及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血管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进行本科见习的54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7名。对照组由临床医生指导学生临床实习10个月及以上进行指导及管理,观察组对标实施3D打印技术及PBL教学法,比较两组的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主动脉解剖知识、影像学知识方面的考核成绩更优,总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自觉对手术过程的认知更高,学习总体感觉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模型联合PBL教学法在血管外科本科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哈力木拉提·木尔提扎哈尔满·阿吉汗田野王护国
关键词:3D打印血管外科本科教学
BRAF^V600E突变和miR-221、miR-222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以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2020年
目的探索BRAF^V600E基因状态以及miRNA-221(miR-221)、miRNA-222(miR-22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与其发病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所有标本来源于2016年2月~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进行外科手术的PTC患者,包括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12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BRAF^V600E基因状态检测及通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iR-221、miR-222的表达水平。结果⑴BRAF^V600E基因突变在PTC病灶中的阳性突变率为67.5%,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发现有表达,且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包外膜侵犯情况显著相关(P<0.05)。⑵miR-221、miR-222在PTC患者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iR-221和miR-222的表达表现出与患者包外膜侵犯情况的相关性(P<0.05),仅miR-221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中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⑶miR-221、miR-222在PTC患者中的表达与BRAFV600E基因突变成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BRAF^V600E突变和miR-221、miR-222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PTC发病和预后情况的新指标。
哈力木拉提·木尔提扎尼力帕尔·阿力木哈尔满·阿吉汗哈依纳尔·卡克赞罗军
关键词:微小核糖核酸BRAF
尿激酶对急性深静脉血栓大鼠受累血管管壁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对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不同时期治疗后受累血管管壁的影响。方法:将96只SD大鼠制备急性深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按血栓形成后的时间(1,3,7,14 d)分期,均分为:Ⅰ,Ⅱ,Ⅲ,IV期;每期再均分为:模型组,尿激酶小剂量组[2万U/(kg.d)],尿激酶中剂量组[4万U/(kg.d)],尿激酶大剂量组[(8万U/(kg.d)]。尿激酶每日以尾静脉注射,连续7 d。实验结束后获取受累段血管,分别通过HE染色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在Ⅰ,Ⅱ,Ⅲ期,尿激酶3个剂量组内皮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但尿激酶3个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且随着尿激酶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在IV期,尿激酶3个剂量组内皮细胞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的差异(均P>0.05);但尿激酶3个剂量组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仍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在血栓形成14 d内,尿激酶对受累血管的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对胶原增生均有抑制作用。在血栓形成14 d后,尿激酶对内皮细胞无保护作用,但对胶原增生仍有抑制作用。
王护国哈尔满·阿吉汗赛力克·马高维亚罗军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内皮细胞胶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