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鹏钦

作品数:25 被引量:62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作物
  • 4篇水稻
  • 3篇东北三省
  • 3篇土壤
  • 3篇耕地
  • 2篇信息熵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变换
  • 2篇黑土
  • 2篇复种
  • 2篇复种指数
  • 2篇NDVI
  • 2篇波变换
  • 1篇稻种
  • 1篇东北水稻
  • 1篇有机肥
  • 1篇有机碳
  • 1篇玉米

机构

  • 18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0篇唐鹏钦
  • 12篇姚艳敏
  • 8篇杨鹏
  • 7篇吴文斌
  • 5篇李正国
  • 5篇刘珍环
  • 4篇唐华俊
  • 4篇余强毅
  • 4篇陈佑启
  • 4篇何英彬
  • 4篇魏娜
  • 3篇许新国
  • 3篇王德营
  • 3篇陈仲新
  • 2篇李志鹏
  • 2篇李润林
  • 2篇李志斌
  • 2篇谭杰扬
  • 2篇于士凯
  • 2篇张莉

传媒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然环境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作物的影响机制——以黑龙江省宾县为例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自然环境因素对农户农作物选择的影响机制,为农户的适应行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宾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当面访谈方式,获取384个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频率分析方法,从气象要素和自然灾害两个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变化对农户作物选择的影响及农户种植行为的适应机制。【结果】通过分析农户认知和选择行为发现,气象要素、自然灾害及作物产量对农户作物选择有影响,农户在作物类型变更时首先考虑产量因素,其次是气候因素,再次是自然灾害因素,但在对自然环境要求高的作物类型变化中,如水稻改玉米,自然环境因素受重视程度显著增加。更换作物类型与品种、调整农时是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中采用较多的行为。农户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感知与实际趋势是否一致,会影响农户是否主动改变作物类型。【结论】为提高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今后宜从提高农户主动适应行为入手,引导农户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能力,在应对行为上需有更为高层次的区域布局和政策引导。
刘珍环杨鹏吴文斌李正国唐鹏钦李志鹏余强毅夏天唐华俊
近20年来东北三省春玉米物候期变化趋势及其对温度的时空响应被引量:33
2013年
利用1990至2009期间的东北三省46个农业气象台站的观测记录,通过计算玉米出苗期、成熟期和生育期长度等物候期特征的年变化率(θ),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玉米物候期对生长季气温条件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5月和9月均温都出现了上升趋势,温度生长期天数持续增加;(2)在气候增温背景下,玉米主要物候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响应,其中出苗期表现为提前态势(0.02<θ<0.15 d/a)、成熟期推迟(0.18<θ<0.38 d/a)和生育期长度增长(0.22<θ<0.44 d/a)的趋势,生育期长度的增加反映了为了充分利用增温带来的适宜发育期,作物熟型从中早熟型调整为中晚熟型的适应过程;(3)由于种植区的空间差异,物候期的响应和变化亦体现出区域差异,其中松嫩平原北部、吉林省中东部和辽宁省中部的响应关系较为明显。总体上,东北三省生长季气温条件变化使作物生长期内温度适宜程度偏好,有利于早种晚收、生育期长的玉米品种。
李正国杨鹏唐华俊吴文斌陈仲新刘佳张莉谭杰扬唐鹏钦
关键词:气候变化东北三省
1980—2010年东北地区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4
2016年
【目的】探讨过去30年东北地区像元尺度种植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为东北地区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基于1980—2010年东北三省的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的县级统计数据,利用SPAM-China模型获取10 km像元尺度上种植结构的分布信息,构建以像元内种植面积比例超过30%和占比前三位的种植结构类型的判定方式,利用空间叠加方法分析种植比例及其结构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运用像元结果初步阐明了东北地区的种植结构变化特征,首先种植规模的优先顺序在2000年左右发生了变化,由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变为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其次,30年间共出现14种组合类型,包括6种水稻及其组合类型由1980年的8.30%增至2010年18.64%,主要分布于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等地;7种玉米及其组合类型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累积比例增长3.7%,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中西部,是该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5种大豆及其组合类型累积比例减少4.2%,空间上发生了显著的置换,由散布在三省的格局迅速北移集中于黑龙江;7种小麦及其组合类型累积比例从26.82%降为3.17%,是变化最为显著的种植结构类型,现有少量集中于黑龙江嫩江附近。再次,3种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较多,一是由开垦耕地带来的新类型,占所有变化类型比例为20.91%,特别是黑龙江省拓荒带来的大规模水稻种植;二是单一作物型变化为两种或以上作物类型组合,占比为34.90%,组合作物主要为水稻和大豆;三是多种作物组合型变为单一作物型,将种植结构类型集聚,占比为41.36%,主要为玉米种植区的调整。【结论】过去30年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规律为种植结构类型分布受玉米和大豆主导,其中大豆空间转移至黑龙江,水稻正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种植类型,而小麦则持续萎缩至局部地区,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趋势将以
刘珍环唐鹏钦范玲玲杨鹏吴文斌
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11年
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农产品产地认证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此文综述了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在评价标准选取、评价指标选择和指标权重确定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传统方法和基于GIS方法在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优缺点,最后对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行了展望。
李润林姚艳敏唐鹏钦
关键词: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重金属GIS
基于小波变换的华北平原耕地复种指数提取被引量:27
2011年
该文以中国华北平原为研究区域,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耕地复种指数遥感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2007年36景SPOTVGT/NDVI(SPOT VEGETATIONVGT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遥感数据进行去噪处理,重建耕地农作物生长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曲线;然后,结合地面样点数据、农时数据和农业统计数据,采用二次差分法提取了华北平原2007年耕地复种指数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5省市耕地复种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特性,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最大,达到179.4%,山东省次之,北京市最小。该研究结果与统计数据和其他遥感监测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去噪时序遥感数据提取耕地复种指数的技术方法与统计数据和其他遥感监测结果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复种指数空间分布变化趋同。
唐鹏钦吴文斌姚艳敏杨鹏
关键词:小波变换时间序列分析复种指数
黑土土壤水分高光谱特征及反演模型被引量:62
2011年
应用高光谱技术阐释土壤含水率光谱规律及对土壤含水率进行定量分析,为精准农业地表土壤水分的快速测定提供参考。该文以吉林省黑土土类中的黑土亚类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Spec FR便携式光谱仪在室内环境下对不同含水率的土壤样本进行光谱反射率测量和特征分析;通过对土壤样品高光谱反射率进行对数、倒数、一阶微分以及反射率倒数的一阶微分、反射率对数的一阶微分变换,运用统计分析中的相关系数计算进行了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水分的相关分析,并提取了土壤光谱特征波段;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指数模式分析法,进行了高光谱土壤含水率定量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田间持水率状况下,黑土土壤光谱反射率及其反射率一阶微分和反射率对数一阶微分变换的敏感波段主要集中在400~410、1400~1850和2050~2200nm范围内,其中2156nm处与土壤水分相关系数最高,达0.89;在波长1328、1439、1742和2156nm处,采用反射率对数一阶微分所建立的黑土土壤含水率预测方程的预测精度最好,决定系数为0.931。黑土土壤含水率高光谱反演模型的建立为土壤水分的快速测定提供了新的途径。
姚艳敏魏娜唐鹏钦李志斌余强毅许新国陈佑启何英彬
关键词:土壤含水率
Advance of Rice Recognition and Monitoring by SAR被引量:3
2009年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s a more effective remote sensing data source for rice recognition and monitoring than optical remote sensing in the regions with more wet and cloudy sky due to its all-weather, all-time, high resolution and wide cover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summarizes SAR types and their feature used for rice study, introduces the backscattering model for rice monitoring, and analyse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 The studies of rice recognition and monitoring based on SAR in domestic and abroad are reviewed and the futures in the related areas are prospected.
唐鹏钦姚艳敏魏娜
关键词:RICERECOGNITIONMONITORING
过去20年中国耕地生长季起始期的时空变化被引量:33
2009年
多时相遥感数据能够较好地描述区域尺度的植被物候和生长季节的变化特征。利用NDVI时序数据,采用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方法重建平滑曲线,分别提取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等3个时期为我国耕地第一生长季起始期,计算3个时期平均生长起始期,并分析了我国耕地第一生长季起始期的区域空间分异规律;然后,从区域和省份两个尺度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和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两个阶段我国耕地生长季起始期动态变化趋势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耕地第一生长季起始期存在十分明显的空间差异,清楚地呈现出一个从南向北逐渐推迟的空间特征;从不同区域看,在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和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两个时期,我国耕地第一生长季起始期变化都是提前和推迟并存,不同区域变化程度不一;从不同省份看,在过去20年间,我国绝大多数省份耕地第一生长季起始期都表现为总体提前的趋势,但不同省份的起始期变化具有差异性。影响我国耕地生长季起始期变化的因素很多,如何区别气候变化等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对耕地生长季起始期变化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吴文斌杨鹏唐华俊周清波Shibasaki Ryosuke张莉唐鹏钦
关键词:耕地
天然牧草生育期平均气温插值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天然牧草生育期平均气温是牧草生长、生态环境保护等模型的重要参数。为了找出适宜天然牧草生育期平均气温的差值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域,根据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将不同经纬度和海拔高度上的气象站点牧草生育期平均气温数据根据海拔高程投影到虚拟0海平面上,利用反距离插值(IDW)、样条函数(Spline)插值、克里金(Kriging)插值3种插值方法进行研究区域牧草生育期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推算,再运用DEM数据进行校正,比较分析最适宜的牧草生育期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方法。3种插值方法平均误差为:IDW插值(-1.34%)>Spline插值(1.11%)>Kriging插值(0.36%);RMSE值:Kriging插值
于士凯姚艳敏王德营唐鹏钦陈仲新王道龙
关键词:平均气温天然牧草空间插值
基于小波去噪NDVI数据的耕地复种指数提取技术研究--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耕地复种指数是反映耕地复种行为的主要参数,是评价耕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时间尺度上表现出耕地的利用效率。耕地复种对于增加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耕地植被指数的周期性变化,能...
唐鹏钦
关键词:复种指数小波变换去噪NDVI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