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丽萍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心动图
  • 3篇心脏
  • 3篇血管
  • 3篇超声
  • 3篇超声心动图
  • 2篇动脉
  • 2篇心室
  • 2篇三维超声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二尖瓣
  • 1篇单心室
  • 1篇动脉畸形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多普勒超声心...
  • 1篇心动描记术
  • 1篇心室腔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手术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0篇姚丽萍
  • 7篇孙锟
  • 4篇杨新
  • 3篇张玉奇
  • 2篇张志芳
  • 2篇吴力军
  • 2篇梅举
  • 1篇汪辉
  • 1篇薛海红
  • 1篇吴兰平
  • 1篇尚岩峰
  • 1篇张丽
  • 1篇汪宁
  • 1篇汤敏
  • 1篇朱磊
  • 1篇叶宝英
  • 1篇席丽丽
  • 1篇朱家全
  • 1篇李奋
  • 1篇鲍春荣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数据采集与处...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管状特性和主动轮廓的3维血管自动提取被引量:7
2013年
针对血管树结构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管状特性和主动轮廓的3维血管的自动提取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管状特性,包括血管的先验灰度分布、多尺度血管矢量场和血管几何曲率特征,把这些信息表示为主动轮廓模型的能量项并最小化,得到包括3个主要速度项的迭代方程:基于区域竞争和先验灰度的主动轮廓、血管矢量场和多曲率策略。基于区域竞争和先验灰度的主动轮廓可以准确健壮地提取大的血管;由Hessian矩阵主元分析得到的血管矢量场,可以驱使主动轮廓演化到细小血管内部;最小主曲率和平均曲率的多曲率策略,可以降噪平滑血管的同时,充分保持血管的几何形状。通过对肝脏、冠状动脉和肺部血管的分割,表明该模型可以自动地对整个血管树进行提取,不需要太多的预处理和后处理,是一种有效的血管自动提取模型。
尚岩峰汪辉汪宁陈杰姚丽萍孙琨
关键词:血管HESSIAN矩阵肝脏冠状动脉
三维超声心动图的预处理和可视化实现
2003年
首先介绍了对三维超声心动图进行图像预处理方法 ,使用自适应中值滤波降噪 ,该滤波器采用了多尺度多方向的模板 ,根据图像各部分特性自适应地选择模板进行平滑滤波 ,兼顾了降噪和保边界 ;采用有偏距离加权同心插值法把三维规则不均匀的数据场变为规则均匀的数据场。然后分别采用 Marching Cubes面重建和 RayCasting体重建方法 ,可视化规则均匀数据场得到较好的效果。本软件可以提高心脏瓣膜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周伟杨新姚丽萍孙锟
关键词:图像预处理自适应中值滤波图像插值科学计算可视化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及漏诊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ALCAPA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本文总结了17例经心血管造影及磁共振检查确诊为ALCAPA的患儿,并与其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7例患儿中,超声诊断符合11例(占64.7%),超声误诊6例(占35.3%);其中3例超声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2例超声诊断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诊断为二尖瓣中度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诊断ALCAPA,但易漏误诊。左心室明显增大伴室间隔内丰富侧支血流信号者,应高度怀疑AL-CAPA;若左冠状动脉显示不清,应行心血管造影或核磁共振检查。
吴力军孙锟张玉奇李奋姚丽萍张志芳
关键词:冠状动脉畸形超声心动图
小儿二尖瓣反流瓣环三维超声形态及运动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环的形态及瓣环在心动周期中的运动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二尖瓣环异常与反流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与上海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合作研发的二尖瓣运动分析软件(CARDIO 4D VIEW),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分析所采集的二尖瓣瓣环的三维图像,以标记二尖瓣瓣膜根部附着点为特征点的方式,重建二尖瓣瓣环的三维超声形态。选取二尖瓣瓣环最高点至最低点的距离(Dh-l)、两个最高点的距离(Dh-h)以及两个最低点的距离(Dl-l)为参数,以腹主动脉直径作为标化参数,分别对18例二尖瓣轻度反流患儿、29例中度反流患儿、7例重度反流患儿及21例正常儿童进行测量,并对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两个时相的参数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儿童组21例和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组54例患儿,二尖瓣环均呈马鞍形态,并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始终保持此形态。收缩末期Dh-l值较舒张末期增大(P<0.01),Dh-h值及Dl-l值较舒张末期减小(P<0.01)。中度反流组、重度反流组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Dh-h、DI-I测值比正常组大(P<0.01),而Dh-I测值则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反流组和正常组3项参数(Dh-h、DI-l、Dh-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定量评估二尖瓣瓣环形态及运动以及患儿二尖瓣环异常及反流程度有一定意义。
席丽丽孙锟姚丽萍杨新朱磊
关键词:三维超声心动描记术二尖瓣二尖瓣反流
心脏三维虚拟内窥镜系统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个高效快速且易于推广的心脏虚拟内窥镜系统,用以观察心脏内部,辅助医生诊断。系统使用双源CT图像作为原始数据,采用基于图形处理器(GPU)的三维纹理映射体绘制方法,重建了心脏的三维结构,并能实时动态显示。在实时显示方面,提供内窥镜视角从心腔内部进行观察的同时,设计了交互式的任意数量平面裁剪后的三维立体视图作为辅助。本系统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自定义的平面对三维图像数据进行裁剪。在虚拟内窥镜漫游模式中,采用交互和自动两种方式。在自动方式下,采用以三维欧氏距离为权重的Dijk-stra算法快速生成漫游路径,并利用漫游路径推算出相应的四腔切面位置。
杜阿安杨新薛海红姚丽萍孙锟
关键词:虚拟内窥镜
采用加性核SVM的二尖瓣瓣根识别
2014年
目的超声心动图中图像噪声严重、分辨率低以及成像范围有限等缺点,导致二尖瓣(MA)瓣根的识别非常困难,采用加性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识别超声心动图中的二尖瓣瓣根位置。方法心脏二尖瓣瓣根位置对于心室的分割、心脏建模以及多模态配准很重要。本文提出将加性核支撑向量机分类算法并结合一个局部的上下文特征用于二尖瓣瓣根的识别。主要创新点有:1)利用图像中的上下文特征提取二尖瓣瓣根部特征;2)应用最小加性核的SVM分类器快速识别二尖瓣瓣根的候选点;3)对于候选点应用加权模板,计算候选点的加权密度;4)在加权密度场中,采用二分查找算法,自适应确定一个阈值,剔除二尖瓣瓣根的错分点,确定二尖瓣瓣根的位置。结果本文算法在10个儿科病人的超声四腔心动图上测试,和手动选出的二尖瓣瓣根点相比,平均误差控制在1.52±2.25个像素。结论采用加性核函数的SVM分类器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二尖瓣瓣根点。
徐伟姚丽萍宋薇杨新孙锟
关键词:二尖瓣K-MEANSSVM分类器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肺血管阻力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测量肺血管阻力(PVR)的方法。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2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和50例经右心导管检查的先心病患儿(病例组)的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RV)、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VOT)、肺动脉瓣最大反流速度(PIV)、肺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PA),计算TRV/VTIRVOT值、TRV/VTIPA值及PIV/VTIPA值,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将病例组TRV/VTIRVOT值、TRV/VTIPA值及PIV/VTIPA值与导管所测的PVR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与病例组的TRV/VTIRVOT、PIV/VTIPA及TRV/VTIPA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病例组的PIV/VTIPA值和TRV/VTIPA值与心导管所测PVR值间呈高度正相关(r=0.896,0.847,P<0.05);当PIV/VTIPA>1.069或TRV/VTIPA>1.407时,提示PVR>2 Wood单位。结论: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估测肺血管阻力。
叶宝英张玉奇陈树宝孙锟张志芳姚丽萍吴兰平
关键词:肺血管阻力先天性心脏病
速度向量成像评估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节段心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vectorimaging,VVI)评估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患者心肌节段心功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30例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患者及年龄匹配的30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VVI技术测量单心室腔各心肌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位移、应变、应变率,并与根据房室瓣反流测得的单心室峰值压力变化率(dp/d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患者所有心肌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正常儿童(P〈0.05)。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患者单心室腔的dp/dt为(512.60±154.52)mmHg/s,与残腔侧基底段峰值应变率相关性最好(r=0.72,P〈0.01)。结论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节段收缩功能低下,VVI技术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患者的节段心功能变化。
吴力军张玉奇孙锟陈丽君赵艳君姚丽萍
关键词:单心室速度向量成像
超声屏蔽减少小型猪心脏手术引发的脑血管微栓
2017年
目的·评估超声形成的声学力能否减少心脏手术后进入脑血管的微栓。方法·实验用小型猪7头,3头猪用于注射气体微栓,3头猪用于注射固体微栓,另1头猪用于检测超声能量对于组织有无损伤。常规麻醉后游离并暴露右颈总动脉、左心耳、升主动脉和近端无名动脉。于左心耳插入一根冷灌针头,用于注射气体微栓或固体微栓。将制作好的水囊超声探头置于升主动脉与无名动脉分叉处。另一超声探头置于右颈总动脉用于检测微拴。分别于关闭和开启超声能量后注射微栓混悬液10 m L(气体或固体),各重复3次,观察超声屏蔽前后通过右颈总动脉的微栓变化。对造影动态图像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另取1头猪,将水囊超声探头置于升主动脉与无名动脉分叉处,用同等强度的超声能量辐射5 min,之后分别于超声照射部位及非照射部位取少量主动脉、气管、食管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结果·超声结果表明,在超声能量辐射后注射微栓,右颈总动脉内关注区的超声均值强度较未经超声能量辐射注射微栓时显著下降。其中气体微栓的超声均值强度由未经辐射的128.8±32.7降至辐射后的56.4±21.1(P=0.000);固体微栓的超声均值强度由未经辐射的109.8±19.9降至辐射后的75.4±21.9(P=0.000)。超声辐射部位与非超声辐射部位的主动脉、气管、食管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超声辐射能够有效屏蔽术中产生的微栓,减少随血流进入脑血管的微栓数目,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脏外科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安康梅举姚丽萍张震白景峰汤敏
关键词:超声辐射心脏外科手术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右心室-肺动脉测压与术后超声心动图压力阶差的相关性研究
2018年
目的 总结我院近两年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右心室流出道处理经验,研究右心室测压和超声心动图压力阶差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的连续36例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停体外循环后直接测量右心室、肺动脉压力;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查超声心动图.结果 全组男性18例,女性18例,手术中位年龄0.8(0.2~37.0)岁,中位体重8.4(3.7~61.5)kg.10例患者(27.8%)保留肺动脉瓣环,25例(69.4%)行跨瓣补片,1例(2.8%)肺动脉闭锁患者采取心外管道.术毕直接测量右心室-肺动脉压力阶差(7.6±6.9) mm Hg;右心室/左心室压力比值0.52±0.15.术中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瓣上压力阶差(13.4±12.3)mm Hg,显著高于直接测量值(P=0.02).术中直接测量跨肺动脉瓣压差与出院前心超跨肺动脉瓣压差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43 (P<0.01).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再次手术干预,ICU停留时间5(2~17)d,术后住院时间12(7~66)d.保留肺动脉瓣环患者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4.2±1.7)d,(10.4±3.7)d],与跨瓣补片患者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6.4±3.8)d,(16.4±12.0)d;P=0.08及P=0.06].随访0.9(0.2~2.0)年,无死亡及再次干预,半年后随访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瓣上压差较出院时显著降低[(8.5±1.7)mm Hg,P=0.03].结论 法洛四联症患者术中测量的右心室-肺动脉压力阶差与术后出院前超声心动图估测压力显著相关;但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高估右心室-肺动脉压力阶差,该压力阶差在术后随访过程中逐渐下降.
朱家全丁士骜张丽姚丽萍徐振鲍春荣丁芳宝梅举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压力阶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