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伟

作品数:13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急性
  • 3篇地西他滨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增生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急性白血
  • 3篇急性白血病
  • 3篇骨髓
  • 3篇骨髓增生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2篇单抗
  • 2篇蛋白

机构

  • 13篇蚌埠市第三人...
  • 3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3篇姚伟
  • 12篇李静
  • 11篇殷献录
  • 7篇王景
  • 7篇刘桂玲
  • 2篇周薇薇
  • 2篇桂琳
  • 2篇罗瑞
  • 1篇金强

传媒

  • 5篇淮海医药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安徽医学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癌基因PTEN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中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急性白血病(A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恶性血液病74例[AL3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3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6例]。另取非恶性血液病24例及正常骨髓10例作为对照。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PTEN表达情况,同时分析PTEN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对疾病转归进行跟踪随访。结果:PTEN阳性表达率在对照组中非恶性血液病患者(83.33%)低于正常人(9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AL组(57.14%)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L-完全缓解(AL-CR)组(63.16%)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0.05>P>0.01),AL-初治组(55.17%)与AL-CR组无显著差异(P>0.05),MDS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为53.33%,CML组为53.85%。MDS-RAEB组和CML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但与AL-初治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TEN低表达与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发病时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有一定相关性(r≈0.50),与MDS-RAEB转化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CML-AL)呈正相关性(r≈0.53)。结论:AL存在PTEN表达异常,PTEN与AL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提示PTEN在AL的发病中有一定意义。
李静殷献录刘桂玲姚伟王景
关键词:抑癌基因PTENPTEN蛋白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AL初发期、30例AL完全缓解期(CCR)及15例AL复发期、15例难治性AL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初发组、复发组及难治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P<0.001),AL初发期及复发期与难治性AL血清铁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L患者初发期、复发期及难治性AL存在明显的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升高,检测观察AL者血清铁蛋白的变化有助于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李静殷献录姚伟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清铁蛋白
阿扎胞苷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比较单纯应用去甲基药物阿扎胞苷(AZA)和阿糖胞苷(Ara-c)加阿克拉霉素(ACR)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中高危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采用CAG联合地西他滨方案,30例患者单用AZA,比较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CAG联合地西他滨方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ORR)为64.7%,包括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3例、血液学改善(HI)6例,AZA组ORR为66.7%,包括CR 5例、PR 13例、HI 2例,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缓解(PR+CR)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不良反应方面,AZA组较CAG联合地西他滨方案组Ⅲ~Ⅳ级血红蛋白减少、Ⅲ~Ⅳ级血小板减少、Ⅲ~Ⅳ级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ZA治疗高危MDS较CAG联合地西他滨方案缓解率显著提高,不良反应显著减少,值得在不能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中高危MDS患者中推广。
姚伟李静刘桂玲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阿扎胞苷地西他滨
含原诱导缓解方案与多种不同方案强化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缓解后的适宜强化治疗方案。方法:37例AML患者随机分成原方案组和多种方案组,除复发者外,均强化治疗1-2年。原方案组采用原诱导缓解方案(DA或MA)、原诱导缓解方案联合依托泊苷或替尼泊苷或高三尖杉酯碱、原诱导缓解方案中的阿糖胞苷由常规剂量改为中或大剂量等方案进行交替化疗;多种方案组采用中或大剂量阿糖胞苷、HA、HAE、DA、DAE、MA、MAE、AA等方案交替应用,其中原诱导缓解方案应用2-3个疗程。结果:原方案组和多种方案组患者1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6.5%和70%(P〉0.05),3年DFS率分别为46.7%和12.5%(P〈0.05)。结论:采用含诱导缓解方案的方法反复强化治疗AML,远期疗效优于多种不同方案交替治疗的方案。
殷献录李静姚伟王景罗瑞
关键词:药物疗法无病生存
抑癌基因PTEN及其与急性白血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抑癌基因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的缺失或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急性白血病中,PTEN基因发生异常改变,影响了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和细胞凋亡等过程。PTEN基因的研究,为急性白血病的药物治疗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李静殷献录刘桂玲姚伟王景
关键词:PTEN基因基因缺失急性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共16例,As2O30.1%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持续4~6h,1次/d;ATRA25mg/(m2.d)分3次口服,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以及肝功能变化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观察CR率、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16例初治患者中,仅1例因剧烈头痛(排除脑出血)退出,其余15例均达到CR,CR率达到93.8%,取得CR的平均时间是(26.9±4.3)d,均无早期复发并持续完全缓解,且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毒副作用并未增加。结论双诱导治疗APL具有疗效好,达CR时间短,副作用少,无病生存时间长得优点。
姚伟殷献录李静
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急性维甲酸三氧化砷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长春新碱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究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长春新碱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难治性免疫性ITP患者14例,观察使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长春新碱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检测患者治疗前及连续治疗4周后血液Ig G、Ig M、Ig 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4例患者中3例完全有效,8例部分有效,总有效率78.57%;患者PLT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Ig G、Ig M、Ig A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3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长春新碱治疗免疫性ITP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前景及临床应用价值。
姚伟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长春新碱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为难治性ITP16例,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每周1次(100 mg)静脉滴注,连用4周。动态检测血常规。结果 完全反应4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8.75%。有效患者疗效持续时间5-28个月,2例复发,其余患者疗效维持较好。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小。
殷献录李静姚伟王景罗瑞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利妥昔单抗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评估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预示作用。方法将42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的住院患者,根据有无出血表现分为两组:出血组16例,无出血组26例。抽取患者静脉血4 ml,以3.8%枸橼酸钠抗凝后进行PLT和APCT测定。结果出血组和无出血组的PLT和APCT分别为(8.3±4)×109/L、(103±7.8)s,(23±12)×109/L、(70±8.5)s,出血组患者的APCT比无出血组明显延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PCT≥90 s为界点值,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100%,特异性100%;以PLT<20×109/L为界点值,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42.3%。结论 APCT是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良好指标,其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特异性显著优于血小板计数,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确定为APCT≥90 s是安全有效的。
刘桂玲李静殷献录姚伟王景周薇薇
关键词: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液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dn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是1989年由Gonnolly从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液中首先纯化分离出来,并发现其具有促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的活性,是作用最强和特异性最高的血管新生调控因子。VEGF不仅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在肿瘤细胞中亦有高表达。不仅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还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其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李静桂琳金强殷献录刘桂玲姚伟
关键词:血液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