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秀萍

作品数:124 被引量:1,269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天文地球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3篇气象
  • 30篇暴雨
  • 22篇气象服务
  • 19篇热带
  • 14篇降水
  • 13篇梅雨
  • 12篇副热带
  • 12篇暴雨过程
  • 10篇雨期
  • 10篇梅雨期
  • 10篇副热带高压
  • 9篇气象服务效益
  • 9篇切变
  • 9篇西太平洋
  • 9篇副高
  • 8篇气旋
  • 8篇青藏
  • 8篇青藏高原
  • 8篇西太平洋副热...
  • 8篇干侵入

机构

  • 87篇中国气象局
  • 33篇中国气象局培...
  • 28篇中国气象科学...
  • 17篇南京信息工程...
  • 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湖北省气象局
  • 6篇上海市气象局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天津市气象台
  • 3篇广西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青海省气象台
  • 2篇黑龙江省气象
  • 2篇辽宁省人工影...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作者

  • 124篇姚秀萍
  • 20篇吕明辉
  • 16篇王丽娟
  • 15篇于玉斌
  • 7篇吴国雄
  • 7篇寿绍文
  • 6篇孙建元
  • 6篇张晓美
  • 6篇王静
  • 4篇赵兵科
  • 4篇范晓青
  • 4篇刘还珠
  • 3篇罗建英
  • 3篇赵大军
  • 3篇杨贵名
  • 3篇岳彩军
  • 3篇王昕
  • 2篇刘屹岷
  • 2篇朱伟军
  • 2篇陈明诚

传媒

  • 15篇高原气象
  • 10篇大气科学
  • 10篇气象学报
  • 9篇气象
  • 9篇热带气象学报
  • 9篇气象科技进展
  • 5篇暴雨灾害
  • 3篇气象与环境科...
  • 3篇高原山地气象...
  • 3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气象科技合作...
  • 2篇气象软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第31届中国...
  • 2篇第33届中国...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纪念中央气象...
  • 1篇科技通报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24
  • 11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3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进展
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而采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开展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工作,有利气象部门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气象服务,促进气象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从理论和方法应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国内外...
姚秀萍吕明辉范晓青王静王丽娟
关键词:气象服务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暴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的初步研究
本文以北京2011年"7·24"和2012年"7·21"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初步研究了灾害特点、成因、气象防灾减灾的特征。分析表明,2011年"7.24"灾害是2011年入汛以来北京最强降雨过程,也是2001年以来夏季出现...
姚秀萍叶晨王丽娟吕明辉
关键词:防灾减灾
文献传递
东风带扰动热力特征及其对西太副高东退影响的个例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22—25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西伸东退时热带东风带扰动附近大气热源的分布和演变特征,以及对西太副高西伸东退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高层东风带扰动附近的非绝热效应分布和强度的突变影响西太副高西伸东退,当扰动中心西侧非绝热加热加强,扰动中心东侧西太副高区域冷却加强时,西太副高东退;潜热释放造成的非绝热效应在高层变化最为明显,非绝热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垂直运动。总结了西太副高东退过程与东风带扰动系统热力联系的可能概念模型:东风带扰动处大气热力结构变化引发经向风场异常,使东风带扰动西侧高层有北风发展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扰动东侧有整层的南风发展,有助于西太副高异常东退。因此,西太副高的西伸东退与热带东风带扰动系统的热力作用密切关联。
孙建元朱伟军姚秀萍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气热源
梅雨期干冷空气的活动及其对梅雨降水的作用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分析了2003年梅雨期暴雨过程中干冷空气侵入和演变的特征以及干冷空气侵入对暴雨发生、发展和维持的作用.结果发现:在江淮流域梅雨期间,干冷空气的活跃与暴雨过程相对应,干冷空气来...
姚秀萍于玉斌
关键词:江淮流域梅雨期暴雨过程
文献传递
干侵入对一次东北冷涡过程的作用分析被引量:32
2010年
以2006年7月20-24日一次东北冷涡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卫星水汽图像和大气动力场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东北冷涡过程中干侵入的特征及其对冷涡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此次东北冷涡过程中干侵入特征明显,卫星水汽图像上的干侵入暗区与对流层高层的下沉运动、高值位涡、高空急流以及干冷区相对应;因干冷空气叠加在暖湿气流之上,在低层冷涡中心上空出现了对流不稳定层结,为冷涡的增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沿冷涡中心的经向垂直剖面中,高空急流入口区北侧产生的下沉运动对对流层高层低湿、高位涡的干冷空气起动力下传的作用;500 hPa绝对涡度的演变与同时刻水汽图像上干侵入区的走向、范围、强度变化相一致,由于干侵入使得冷涡中心绝对涡度增大,冷涡加强发展,因此干侵入是激发冷涡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之一;而等熵面上各要素场的演变也能够反映出干侵入的活动特征及其对冷涡的作用。
吴迪姚秀萍寿绍文
关键词:东北冷涡干侵入水汽图像位涡
东北冷涡暴雨过程中干侵入特征及其与降水落区的关系被引量:23
2010年
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一次典型东北冷涡暴雨过程中干侵入特征及其对东北冷涡暴雨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侵入在卫星水汽图像上明显,为暗区,该暗区与大气动力场有较好的配置,与350hPa位涡高值区分布一致;干侵入区是高位涡和低湿的重叠区,干侵入前沿为降水落区,表明了干侵入与强降水落区存在密切联系;对流层高层低湿、高位涡的冷空气下传有利于冷涡暴雨的发生发展,暴雨强度随着干侵入强度增强而增大。同时冷平流效应非常重要,其对干侵入强度指数的变化起到主要作用。
吴迪寿绍文姚秀萍
关键词:东北冷涡暴雨干侵入降水落区
法国气象培训
2007年
本文主要介绍在法国气象局为期8周的预报员专项培训的基本情况以及培训过程的收获和体会,涉及教学内容、法国国家气象局的组织结构、法国气象业务系统以及法国气象的人才培养等方面。
姚秀萍
关键词:气象业务系统教学内容预报员
与梅雨锋上低涡降水相伴的干侵入研究被引量:59
2007年
利用数字化的6.7μm卫星水汽图像和NCEP/NCAR1°×1°的再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与梅雨锋上低涡降水相伴的干侵入特征、机制以及对低涡降水的作用.结果表明:梅雨锋上低涡降水的产生、发展和维持与干侵入过程及演变密切联系;干侵入具有高位涡、低湿度且“冷”的特征;干侵入在6.7μm水汽图像上表现为“暗区”,在湿度场上为相对湿度低于60%的区域,但是前者对干侵入的表征更为形象逼真,其高时空分辨率的数字化水汽图像能够更加形象地揭示低涡发展演变过程中干侵入演变、发展和补充的精细特征过程;与梅雨锋上低涡降水相伴的干侵入来自于对流层各个层次,它总是沿着等熵面由高层向低层侵入到低涡附近,干侵入的效应随着高度的增加,有向东倾斜的特征,在对流层高层表现最为显著;低涡降水落区与不同层次上干侵入前沿之间有着不同的配置关系.研究结果还表明:干侵入的机制实际上是高位涡侵入和下传,干侵入可作为高位涡侵入的重要指标;在低涡降水区以西,高空偏北气流穿越等压面下沉,所产生的干冷平流作用将激发对流层中低层对流不稳定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干侵入所引起的垂直方向上不同程度的降温和降湿对低涡降水区对流不稳定的发展起着增强作用,因此干侵入对低涡降水起着重要的增幅作用;同时,高层的高位涡与水汽图像所表征的干侵入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水汽图像上的干侵入是对高位涡侵入和下传对低层系统产生强迫效应最为形象直观的描述,这为认识实际天气系统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另外,等熵面和等熵坐标系的分析是揭示干侵入三维空间结构特征的重要工具.
姚秀萍吴国雄赵兵科于玉斌杨贵名
关键词:干侵入位涡
夏季青藏高原东南部气溶胶对云特性的影响
2023年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东南部是高原人口活动最为密集的地区,随着川藏铁路的修建,该地区的云降水特征进一步受到关注,但是其中气溶胶对云特性的影响作用依然较为模糊.利用2015~2021年葵花-8静止卫星数据,结合MERRA2、ERA5再分析资料,探究了夏季高原东南部气溶胶对云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高原东南部地区的气溶胶日平均浓度近年来整体趋势稳定,存在人为源气溶胶与沙尘气溶胶的混合污染现象,其分布受人为活动区域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特征.在水汽输送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气溶胶的增多可导致云的出现频率减少、云光学厚度以及云滴粒子有效半径降低.其中硫酸盐气溶胶的增多可显著增强吸湿增长和成云潜势,促进云的生成和发展.此外,高原东南部南侧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及北侧的唐古拉山脉区域附近的地形作用有助于气流抬升,增强气溶胶的凝结增长和碰并过程,对云的生成和发展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气溶胶对对流云特性的影响比层状云更为显著,其具体影响效应受制于水汽条件:当水汽充足时,云的出现频率提升,而水汽不足时Twomey效应可能导致云滴粒子有效半径下降而云光学厚度上升.本研究结果对于预测和评估川藏铁路沿线的云降水具有重要意义.
袁成姚秀萍曲雅微陈田萌黄逸飞马嘉理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溶胶水汽输送
广西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及机制分析被引量:25
2008年
利用广西逐站逐小时降水量、1°×1°逐小时FY-2C的TBB资料和1°×1°逐6h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空间25点平滑滤波方法,分析了2005年6月18~22日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这次致洪暴雨过程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雨团集中出现在TBB值的低值中心、低值中心北侧等值线密集的地方以及等值线曲率大的地方。镶嵌于大尺度西南气流中的中尺度涡旋系统在西江流域反复生成,导致对流云团不断生成和加强,是此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暴雨区上空中尺度经向垂直环流圈的存在对中尺度涡旋和对流云团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低层弱的对流不稳定与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性共存是此次暴雨产生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廖胜石罗建英姚秀萍王庆国林开平
关键词:西江流域致洪暴雨TBB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