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庆伟 作品数:30 被引量:43 H指数:3 供职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粉末老化对选择性激光烧结尼龙2200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选择性激光烧结能直接制造复杂工件,工艺已日趋成熟。PA12尼龙粉末是这一工艺常用的材料。成形过程中,大量粉末材料并没有被烧结,这部分粉末的回用对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然而,未烧结粉末在过程中受高温老化,老化粉末的回用对成形件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使用EOS P110选择性激光3D打印系统和PA2200尼龙粉末,通过多次粉末回用系统考察了选择性激光烧结条件下粉末老化对成形件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用次数的增加,粉末逐渐老化,分子结合力增强,熔点升高,流动性下降,成形件中未熔颗粒逐渐增加。新粉成形件的拉伸强度为41.5 MPa,粉末1次回用时增加到49.0 MPa,而后逐渐减小到7次回用时的37.1 MPa;而延伸率则从新粉成形件的20.5%依次减少到7次回用粉成形件的6.7%。 朱飞 黎振华 姜庆伟 张晓伟 杨东方 李昕 李自良关键词:选择性激光烧结 低成本超高强度钢G31L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 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Formast-FⅡ膨胀仪测定了G31L钢的热膨胀曲线,研究其在不同冷速下的组织演变及硬度变化规律,绘制出G31L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并分析了实际大型深盲孔锻件的锻后热处理工艺可靠性。结果表明:G31L钢的Ac1=740℃、Ac3=816℃,Ms=315℃、Mf=138℃。当冷速≤0.028℃/s时,获得珠光体、铁素体、贝氏体混合组织;当冷速在0.028~0.84℃/s之间,随冷速增大,珠光体-铁素体消失,贝氏体量逐渐降低,直至转变为全马氏体组织;当冷速大于0.84℃/s时,获得全马氏体组织。实际生产的大型深盲孔锻件经915℃保温6 h后油淬至室温并进行回火处理,锻件实心头部的心部为马氏体和少量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头部R/2处、头部边部及尾部为全马氏体组织,且锻件的强度和塑性均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杨鹏 宁静 宁静 苏杰关键词:CCT曲线 马氏体 超高强度钢 新型高密度DT740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被引量:3 2019年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新型高密度DT740合金进行轴向热压缩试验,研究该合金在变形温度950~1250℃、应变速率0.01~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基于双曲正弦本构关系建立其本构方程并依据动态材料模型建立热加工图,分析讨论了不同区域内的高温变形特征,确定该合金最佳的热加工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DT740合金的流变曲线表现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特征,其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计算得到该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Q为546.87 k J·mol-1;确定了DT740合金最佳的锻造热加工温度范围为1150~1250℃,在此温度范围内合金的热加工性能最佳,可获得均匀、细小的完全动态再结晶组织,能量耗散率η值约为44%。 张胜 王春旭 姜庆伟 刘少尊 李建新 厉勇关键词:热变形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中碳Cr-Mn-Si低合金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2024年 利用Formast-FⅡ型膨胀仪测定了中碳Cr-Mn-Si低合金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热膨胀曲线,结合显微组织观察绘制出试验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度对中碳Cr-Mn-Si低合金钢的显微硬度及过冷奥氏体相变开始温度的影响,并分析了中碳Cr-Mn-Si低合金钢大型锻件热处理后不同位置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中碳Cr-Mn-Si低合金钢的Ac_(3)=855℃、Ac_(1)=770℃、Ms=375℃、Mf=200℃。当冷速≤0.28℃/s时,高温区主要发生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中温区发生贝氏体转变;当冷速为0.28~0.83℃/s时,中温区发生贝氏体转变,低温区发生马氏体转变;当冷速≥1.66℃/s时只发生马氏体转变。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试验钢的显微硬度先直线上升后缓慢升高,相转变开始温度先大幅下降之后基本保持稳定。热处理后的中碳Cr-Mb-Si低合金钢大型锻件边部为马氏体和贝氏体的复相组织,R/2和心部为贝氏体组织,试件边部的抗拉强度(1467.0 MPa)、硬度(475 HV5)值最高,表明适量的马氏体在保持贝氏体组织良好塑性的同时显著提升材料的强度。 高鑫 宁静 苏杰 高齐 姜庆伟Ti-48at%Al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物相演变及热力学分析 2014年 采用X-ray衍射分析了Ti-48at%Al混合粉末在高能球磨过程中的物相演变,用Miedema理论模型计算有序Ti/Al金属间化合物和非晶态的形成自由能。结果表明,Ti和Al元素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物相演变为:Ti+Al→无序fcc Ti(Al)固溶体、Ti Al、Ti Al3、Ti3Al→Ti Al3、Ti3Al→非晶,球磨3 h后出现了无序fcc Ti(Al)固溶体、Ti Al、Ti Al3和Ti3Al,高能球磨9 h后转化为无序非晶。经Miedema理论模型计算出各物相间在T=300 K时的自由能差,从热力学理论上证实了高能球磨Ti-48at%Al合金化过程的物相演变规律。 易峰 蔡晓兰 周蕾 胡翠 姜庆伟 李铮 余明俊关键词:高能球磨 MIEDEMA模型 两相区淬火温度对Cr-Mn-Si低合金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2025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研究了两相区淬火温度对Cr-Mn-Si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两相区790~850℃内淬火时,在790~820℃内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逐渐溶解,铁素体含量不断降低,马氏体含量升高,强度不断上升;当淬火温度为830℃时,铁素体基本消失,强度达到峰值;当淬火温度≥850℃时,碳化物消失,组织结构主要由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组成,材料的强韧性基本保持不变。试验钢在850℃淬火+230℃回火时即可获得最佳力学性能,此时抗拉强度为1770 MPa、屈服强度为1447 MPa,断后伸长率为12%、断面收缩率为53%、冲击吸收能量为71 J。 高鑫 李明东 苏杰 姜庆伟 夏世洪 张永强 宁静关键词:两相区淬火 工业纯钛压缩变形与损伤行为的温度效应 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材料万能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系统分析了粗晶工业纯钛在高、低温环境下的变形及损伤行为。结果表明:工业纯钛的压缩变形及损伤行为与温度密切相关。随着温度升高,压缩屈服强度、峰值应力以及流变应力逐渐减小。表面变形及损伤特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200℃以下表现出反常的随温度升高塑形变形能力下降的现象。 姜庆伟 蒋业华 张军 王继宪关键词:工业纯钛 温度 06Cr19Ni10/Q235层状复合材料在室温单向载荷下的变形协调性 采用单向拉伸与压缩实验研究了真空热轧复合06Cr19Ni10/Q235层状复合材料室温力学性能及组元变形协调性,并研究了不同条件(覆层比例、变形速率、变形率、复合界面与载荷方向夹角等)对其变形协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 姜庆伟 曾俊杰 谭茹 杜顺林 蒋业华关键词:层状复合材料 Q235 室温 文献传递 层压金属复合用隔离膜的制备及性能 2020年 为解决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在制坯—热轧过程中隔离剂添加困难及均匀性的关键问题,采用具有耐高温特性的无机物为原料通过高分子改性技术制备高耐热性的热轧层压金属复合材料隔离膜,通过扫描电镜、材料万能试验机及热重分析仪等研究隔离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热分解特性,并进行实际轧制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应用高分子改性技术制备的层压金属隔离膜,无机物嵌入分散于有机高分子材料骨架,复合板坯热轧过程中高分子材料充分热分解而留下耐高温无机物在金属表面发挥隔离复层金属非结合面结合功效。耐高温无机物质量分数为55%~75%时,制备的隔离膜柔韧性较好。耐高温无机物粒度对复层金属表面质量存在一定影响,宜筛选粒径Eμm以下耐高温无机物为原料制备隔离膜。 张凤珍 杜顺林 王庭昆 姜庆伟关键词:高分子改性 热分解 热处理对一种新型增材制造镍基高温合金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一种新型增材制造镍基高温合金ZGH451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态组织主要由外延生长的微细柱晶组成,枝晶间存在γ/γ’共晶组织,合金中元素偏析造成了枝晶干与枝晶间γ’相尺寸差异,分别为100和250 nm。不同热处理工艺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固溶温度由1180℃升高到1350℃,合金偏析程度逐渐减弱,直至1350℃发现初熔组织;随着一级时效温度由1050℃升高到1150℃,γ’相的尺寸逐渐增大,形状由球状等不规则形状转变为立方状。综上,优化出适用于该合金的热处理工艺(HT2),与沉积态合金相比,完全热处理后合金的晶粒尺寸明显增大,且消除了合金的偏析及γ/γ’共晶,在1000℃拉伸变形过程中γ/γ’界面形成致密的位错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520 MPa和269 MPa,延伸率为11%。 王冠 宋巍 梁静静 李金国 周亦胄 孙晓峰 姜庆伟关键词:镍基高温合金 增材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