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令震

作品数:13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周围神经
  • 3篇脱位
  • 2篇指损伤
  • 2篇神经缺损
  • 2篇神经生长
  • 2篇神经生长因子
  • 2篇神经移植
  • 2篇神经再生
  • 2篇手部
  • 2篇缺损
  • 2篇外固定
  • 2篇锤状指
  • 1篇带蒂
  • 1篇带蒂皮瓣
  • 1篇蒂皮瓣
  • 1篇第一掌骨
  • 1篇第一掌骨基底
  • 1篇第一掌骨基底...
  • 1篇修复手部
  • 1篇许旺细胞

机构

  • 13篇天津医院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3篇孔令震
  • 4篇周佩兰
  • 4篇费起礼
  • 4篇阚世廉
  • 3篇赵卫生
  • 3篇杨明富
  • 3篇赵凤仪
  • 2篇邢国胜
  • 2篇张建兵
  • 2篇宫可同
  • 2篇魏典
  • 2篇曹清峰
  • 2篇杨学舟
  • 2篇张铁良
  • 1篇刘伟航
  • 1篇张春丽
  • 1篇周强
  • 1篇鲁格
  • 1篇李寅生
  • 1篇王瑞林

传媒

  • 3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神经制备修复兔长段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静脉 (V)、基底膜 (BM)、雪旺细胞 (SC)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制备人工神经桥接 15mm兔坐骨神经缺损的作用。 方法 用日本大耳白兔 70只 ,分为 7组 (A、B、C、D、E、F、H) ,每组 10条坐骨神经。各组均修复坐骨神经 15mm缺损 ,以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 (A)。术后观察 3d、2 ,4,8和 12周肢体运动 ,肌电图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 ,记录电生理结果。术后 12周取材 ,肉眼观察标本。比较近侧吻合口段 (a)、移植体中段 (b)、远侧吻合口段 (c)神经再生情况。随机半数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髓磷脂碱性蛋白 (MBP)染色。另半数组织做Cajar吡啶神经银染色。镜下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断端连接情况 ,并对各组再生神经束面积、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和轴突直径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 在实验组中以H组 (V +BM +NGF +SC组 )修复情况最佳 ,上述各指标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V +BM +NGF +SC组修复神经缺损 ,效果最好 ,符合神经组织学结构 ,能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 ,很有可能成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一种新的方法。
赵凤仪周佩兰王瑞琳杨明富赵卫生魏典邢国胜孔令震张铁良
关键词:人工神经神经缺损神经再生周围神经缺损神经移植
锤状指的保守治疗被引量:38
1995年
报告28例独锤状指畸形用外固定治疗的效果.经过随访发现外固定治疗8周的病例其疗效比固定6周的满意,去外固定后,仍存有锤状畸形的病例,如继续加以保护仍有恢复的可能.这种现象的病理机制是:伤后6~8周,肌腱断端的瘢痕组织已形成,肌腱的连续性已存在。伤后8~12周为瘢痕挛缩期,肌腱的弹性进一步加强。提出外固定治疗6~8周仍有锤状畸形的病例应继续治疗至12周。
金凤华孔令震阚世廉张建兵
关键词:锤状指手部畸形
新型外固定支架治疗闭合性锤状指被引量:7
1998年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锤状指的新型外固定支架。方法该支架是由两个掌侧半环形托板和侧方调节装置组成。通过手动调节使伤指远节指间关节固定于伸直位或轻度过伸位。固定期间可带支架进行活动。固定6~8周后去除支架锻炼活动。1989~1996年,应用该支架治疗闭合性锤状指26例。结果失访1例,随访到25例。去固定后随访半年~8年5个月,平均4年8个月。按TAM评定法评定疗效:优23例,良2例,优良率达100%。结论该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可靠,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周佩兰刘伟航孔令震王克强周强
关键词:锤状指外固定支架指损伤
月骨周围性腕骨掌侧脱位3例报告被引量:1
1996年
月骨周围性腕骨掌侧脱位3例报告贵州省安顺地区医院(561000)杨学舟,曹清峰,孔令震月骨周围性腕骨掌侧脱位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腕部损伤,我们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25岁,因右手机器压砸伤后腕部疼痛,出血、活动障碍6小时入院。检查:右腕部...
杨学舟曹清峰孔令震
关键词:脱位病理
腹部S型皮瓣修复手部多指脱套伤的经验与教训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 对腹部S型皮瓣修复手部多指脱套伤进行总结。方法 1994 年~1997年对47 例手部多指脱套伤在腹部侧方做S型切口,形成两个基底相反的皮瓣,将两皮瓣对合成袋状,同时直接关闭腹部伤口,最后将患手指置于袋状皮瓣之中,一期修复创面。结果 术后除1 例因感染导致手术失败,其余创面均Ⅰ期愈合。结论 腹部S型皮瓣是修复手部多指脱套伤的一种很实用的手术方法,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供区隐蔽。
宫可同张建兵阚世廉费起礼孔令震
关键词:带蒂皮瓣手部脱套伤
静脉体基底膜许旺细胞和NGF复合移植桥接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1年
目的 观察静脉体、基底膜、许旺细胞和神经生长因子复合移植桥接神经缺损的作用。 方法 采用健康白兔 40只 ,分为 4组 ,每组 10条坐骨神经。 A组为静脉体、基底膜、许旺细胞和神经生长因子复合移植组 ,B组为自体静脉组 ,C组为人羊膜基底膜组 ,D组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均修复坐骨神经 1.5 cm缺损 ,术后 3个月观察肢体运动 ,肌电图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 ,并常规 HE染色、免疫组化 SP法染色显示髓磷脂碱性蛋白 (MBP)及 Cajal吡啶银染色 ,镜下观察移植体段神经束面积、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直径、轴突直径等 ,做统计学处理。 结果 静脉体、基底膜、许旺细胞和神经生长因子复合移植组的上述指标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与静脉和人羊膜基底膜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1)静脉体、基底膜、许旺细胞和神经生长因子复合移植起到了自体神经移植桥接神经缺损的作用 ;(2 )移植体内有较粗大成熟的有髓神经纤维轴突再生为有效神经再生 ,再生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和轴突直径与功能恢复密切相关。
周佩兰杨明富赵凤仪王瑞琳赵卫生魏典邢国胜孔令震
关键词: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缺损
聚乳酸薄膜预防肌腱粘连的研究被引量:33
1992年
我们根据聚乳酸薄膜在体内无毒、无致癌性,能自行降解的特性,将它包裹肌腱缝合口。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术后3~9周肌腱周围形成一个完整的腔隙,薄膜在体内13周开始出现降解吸收,至24周薄膜基本吸收,能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从1985年11月~1989年9月,临床应用14例20条肌腱。随访结果,优良率为81.8%。使用聚乳酸薄膜预防肌腱粘连的适应证为手指各区屈肌腱断裂作一期、延迟一期或二期缝合的病例。
费起礼孔令震李兰萍李瑞宗俞跃庭鲁格由英才
关键词:肌腱粘连屈肌腱损伤
游离足趾移植术中Ⅱ趾血供系统的特点
2007年
目的:游离足趾移植是拇指Ⅱ类以上缺损再造术的首选。分析与Ⅱ趾移植相关的足部供血系统的血管走行、分支情况及变异程度,并提出临床应用中为保证手术成功而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对1978-03/2007-06天津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的91例Ⅱ趾移植再造拇(手)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为ⅡB~ⅢB类型拇指缺损,均为择期手术,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术中遇第一跖背动脉纤细型,采取足背动脉-足底深支-第一跖底动脉的第2套供血系统。当第一跖背动脉走行不定而误伤时,手术继续进行,完整切取Ⅱ趾后,进行第一跖背动脉吻合修复。注意第一跖背动脉至足趾的分支解剖特点,辨清与Ⅱ趾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手术对策。结果:91例拇指缺损患者获得了97.8%的成活率及优良的外形与功能恢复,移植术中Ⅱ趾的使用率是100%。Ⅱ趾的血供系统特点:①由足背动脉发出的第二跖背动脉很少见,足背动脉的弓状动脉分支也很少见。②第一跖背动脉起始、走行、口径虽不恒定,但是有章可循。③第一跖背动脉终末交通支及至Ⅱ趾的分支情况分为3型,各型对Ⅱ趾的血供也有其不同特点。结论:全面掌握与Ⅱ趾移植相关的足部供血系统的解剖特点,术中仔细游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陆芸高广伟陈克俊张宝贵阚世廉孔令震
关键词:指损伤
对上肢周围神经嵌压综合征命名的商榷被引量:3
1995年
对上肢周围神经嵌压综合征命名的商榷孔令震上肢神经嵌压综合征,是指上肢三大神经沿解剖途径某一特定部位受压,出现一系列由其支配的感觉与运动障碍与体征,一般发病缓慢,随着嵌压的程度与病期的长短不同,最终造成神经麻痹,因其病因多种多样,所以称为神经嵌压综合征...
孔令震
关键词:上肢周围神经嵌压综合征
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被引量:14
2000年
赵凤仪周佩兰赵卫生王瑞林杨明富孔令震张铁良
关键词:周围神经再生神经生长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