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博文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乡土
  • 3篇鲁班
  • 3篇工匠
  • 2篇地域性
  • 2篇源流
  • 2篇屋架
  • 2篇细部
  • 2篇细部做法
  • 2篇建筑
  • 1篇斗栱
  • 1篇短柱
  • 1篇言语
  • 1篇野史
  • 1篇仪式
  • 1篇阴离子
  • 1篇阴离子交换
  • 1篇阴离子交换树...
  • 1篇阴平
  • 1篇阴树脂
  • 1篇营造法式

机构

  • 9篇同济大学

作者

  • 9篇孙博文

传媒

  • 3篇建筑师
  • 2篇建筑学报
  • 1篇北方环境
  • 1篇建筑史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天一阁本《新编鲁般营造正式》九架屋图样中细节反映的其赣东闽北地域源流
《鲁般营造正式》其成书年代与地域影响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书中的几张屋架图保留了重要的信息,迄今为止学界对书中图样的研究尚不够系统。郭湖生先生说:"《鲁般营造正式》所保存的许多图,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须得进一步研究...
孙博文
关键词:地域性细部做法田野考察
排山(扇)与扇架——关于《鲁班营造正式》中的一段话的解读
《鲁班营造正式》据猜测是一本流传于坊间的工匠营造用书,其成书年代与地域影响尚有许多未解之谜。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书中出现的语言表述如何解释尚存在许多疑点。对于这样一本语体上近于口语表达的古代文献,仅通过文献研究获得的信...
孙博文
关键词:人类学
文献传递
瓜?童?瓜童!——对不落地短柱的词源考证与异地匠作同源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笔者对"瓜柱"与"童柱"的两种表达及其命名的原因有着深深的疑惑。当我们按照《营造法式》或《工程做法》将传统建筑仅当作一种"制度做法"的结果,是不是忽略了建筑史研究的很多重要内容?近年兴起的"建构"、"建造"研究,也将建筑史研究带入了"建构史"、"建造史"等领域,中国的"建造史"或可称之为"营造史"。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我们的"营造史"研究?笔者试图通过近几年的田野调查资料结合文献记载对营造过程中两种符号指代"瓜柱"与"童柱"进行词源考证,借此引出对民间营造史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孙博文
关键词:社会学研究方法
梁纱帽与“梁纱帽诗”——山尖横木的“野”史考源
2015年
在田野调查中基于营造语境还原发现的线索,尝试对一种并存于明代官式建筑与现今江南乡土建筑形式中的构造原型进行考源。
孙博文
阴树脂两步再生法
2004年
含铬废水处理的离子交换法中,较多采用固定床装置及双阴柱全饱和流程方式。此方式使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成为较大困难,因而致阴树脂的交换能力大为降低,甚至不能继续使用。而采用第一步以氢氧化钠溶液为再生剂,第二步以乙醇-硫酸水溶液为再生剂的“两步再生法”对阴树脂进行处理,可使阴树脂恢复其原有的交换能力。
王玉馨孙勇孙博文
关键词:再生法阴树脂固定床阴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法再生剂
“寸白”——“主东”时空与营造“技礼”被引量:4
2016年
结合工匠田野调查与民间手抄本文献记载,对南方民间建筑营造尺法进行梳理,试图厘清建筑尺寸"压白"这一复杂现象,对尺法问题与民间信仰、匠人巫术与社会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同时对传统建筑的身体性、时空观念、主东话语表达与营造技术的社会礼仪性本源问题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孙博文
“栱斗/斗栱”——福建乡土工匠言语表达习惯与《营造法式》建构逻辑被引量:1
2014年
"斗栱"是建筑史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而且其称谓与形象俨然已成为中国建筑史乃至民族建筑形式的象征符号。梁思成先生在对《营造法式》的研究及实物考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研究定名。而笔者近期在江南各省对一些乡土工匠进行了田野方式的口述史调研工作,基于笔者观察到的事实,对"斗栱"的称谓及《营造法式》中的相关表达进行了重新地思考。
孙博文
关键词:乡土营造法式田野考古学
山(扇)/排山(扇)/扇架/栟/扶栟——江南工匠竖屋架的术语、仪式及《鲁班营造正式》中一段话的解疑被引量:6
2012年
《鲁班营造正式》据猜测是一本流传于坊间的工匠营造用书,其成书年代与地域影响尚有许多未解之谜。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书中出现的语言表述如何解释尚存在许多疑点。对于这样一本语体上近于口语表达的古代文献,仅通过文献研究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本课题组近期在江南各省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研工作,通过大量对民间大木工匠访谈,笔者注意到了若干与大木技术中屋架概念有关的工匠术语及与竖立屋架有关的仪式,并由此而启发了对于《鲁班营造正式》中已久有疑惑的一段话的新释,同时也系统阐明了与屋架及其竖立过程有关的工匠语词与相应的仪式系统。
孙博文
天一阁本《新编鲁般营造正式》屋架图样中的细节反映的其赣闽浙乡土建筑地域源流——基于建筑史田野调查被引量:1
2016年
《鲁般营造正式》其成书年代与地域影响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书中的几张屋架图保留了重要的信息,迄今为止学界对书中图样的研究尚不够系统。郭湖生先生说:'《鲁般营造正式》所保存的许多图,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须得进一步研究。'而多年以来对其'建阳麻沙本'的版本地理背景,学界亦未深究。笔者近期在江南各省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工作,尤其注意到了赣东、闽北、闽东、浙南等地区乡土建筑木构架特殊做法与《鲁般营造正式》屋架图样中若干细节的相似性,并将基于田野调查而绘制出的这些地域特点的分布图,与天一阁本《新编鲁般营造正式》的版本的地理背景信息进行比对。《新编鲁般营造正式》图样中这些细节特点的分布范围,既不限于传统上认为的闽东、闽南等沿海地带,而相对于以穿斗构架为共同特征的整个'泛江南'地区,又有其区域性。综合以上线索,笔者认为学界应对《鲁般营造正式》这一古代文献的地域源流重新审视。
孙博文
关键词:地域性细部做法田野调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