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广智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7篇骨肿瘤
  • 6篇骨移植
  • 4篇瘤样
  • 4篇瘤样病变
  • 4篇病变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良性骨肿瘤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手术
  • 2篇缺损
  • 2篇肿瘤手术
  • 2篇磷酸钙
  • 2篇骨缺损
  • 2篇骨水泥
  • 2篇骨水泥修复
  • 2篇骨肿瘤手术
  • 1篇蛋白
  • 1篇异种

机构

  • 9篇山东大学
  • 2篇济南市第四人...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作者

  • 9篇孙广智
  • 8篇杨志平
  • 8篇李建民
  • 7篇李昕
  • 3篇杨强
  • 2篇霍延青
  • 1篇李恩惠
  • 1篇丰荣杰

传媒

  • 3篇生物骨科材料...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年份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重组合异种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重组合异种骨(RBX)修复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 RBX 修复64例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术后遗留的83处骨缺损。患者平均年龄26.5 岁,肿瘤类型依次为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内生软骨瘤、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非骨化性纤维瘤等,观察患者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相关免疫学检测,X 线片检查,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未见明显全身反应,相关免疫学检测无明显异常,随访见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均有 RBX 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后利用 RBX 填充修复骨缺损,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发症少,经骨替代后可真正完成骨修复。
杨志平孙广智李建民李昕
关键词:异种骨骨形成蛋白骨肿瘤瘤样病变
胫骨近端瘤段骨切除定制假体置换术后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探讨
2006年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瘤段骨切除定制假体置换术后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1995以来对23例胫骨近端肿瘤行瘤段骨切除、定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腓总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2例发生于同时切除腓骨近段者),发生率为13%。结果随访9~26个月,平均16个月。经保守治疗,有2例术后6个月腓总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另1例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仍有感觉减退。结论胫骨近端肿瘤瘤段骨切除、定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腓总神经的损伤的发生原因与术中过度牵拉或压迫神经以及不正确使用电刀所致,大多数不完全性损伤可恢复。
杨强李建民杨志平李昕丰荣杰孙广智
关键词:骨肿瘤胫骨近端腓总神经
磷酸钙骨水泥修复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
目的: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PC)修复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CPC修复32例患者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术后遗留的33处骨缺损。患者平均年龄38岁,病变类型包括骨纤维...
孙广智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骨肿瘤瘤样病变骨移植
文献传递
碱性磷酸酶骨同工酶的测定及其与骨肉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骨同工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对骨肉瘤的诊断、化疗效果的评价、预后的判断以及对骨肉瘤复发和转移的量化性监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捕获法检测42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血清中BALP,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取治疗前活检组织及手术中肿瘤组织标本,计数肿瘤细胞坏死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杲:本组42例患者随访5-49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期间18例出现复发转移,16例死亡,其余患者均为无瘤生存。BALP比ALP在骨肉瘤的诊断上具有更高的灵敏性(P=0.015);手术后ALP和BALP均降低至正常范围。化疗后BALP的降低比值与肿瘤细胞坏死率的升高呈正相关(P=0.001r=0.642)。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转移组与无瘤生存组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但在BALP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BALP作为骨肉瘤血清学检查的一个指标,具有比ALP更高的灵敏度,在骨肉瘤的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和预后的判断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杨志平霍延青孙广智李建民李昕
关键词:骨肉瘤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类
可吸收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可吸收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级骨肿瘤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骨填充材料(金骨威、金世植骨灵、瑞邦骨泰)应用方法:骨肿瘤刮除术骨缺损填充;灭活术后骨缺损填充、肿瘤切除后在骨干-假...
李建民杨志平李昕孙广智
关键词:骨肿瘤骨移植骨形态发生蛋白
文献传递
吸收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探讨可吸收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骨肿瘤患者54例,男30例,女24例。骨填充材料:(含BMP的)金骨威、金世植骨灵。应用方法:病灶刮除术骨缺损填充;灭活术后骨缺损填充;病灶切除后在骨干-假体结合部或骨干-同种并体1/4关节结合部植入骨填充材料。本组病例肿瘤及瘤样病变类型包括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内生软骨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骨样骨瘤等。观察患者术后全身及局部反应和影像学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7.5个月。全部患者均无全身不良反应,除1例创口二期愈合外,余病例未见明显局部反应。X线片显示术后3—6个月即有填充材料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在骨肿瘤与瘤样病变手术中应用可吸收骨填充材料(含BMP)代替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不增加创伤,并发症少,术后基本无不良反应,且骨缺损修复效果满意,是理想的骨缺损填充材料。
李恩惠李建民孙广智杨志平李昕
关键词:骨肿瘤瘤样病变骨移植骨形态发生蛋白手术治疗
磷酸钙骨水泥修复良性骨肿瘤骨缺损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PC)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CPC修复33例患者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患者平均年龄38岁,肿瘤类型依次为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观察患者术中CPC固化时间,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血钙、磷值变化,X线片和CT扫描,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钙、磷值未见升高,X线片显示骨缺损处均填充良好,随访见所有患者均有CPC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良性骨肿瘤刮除后利用CPC填充修复骨缺损,可充分填充骨肿瘤刮除后不规则瘤腔,即刻恢复骨的强度,经骨替代后可真正完成骨修复。术式简单,并发症少。
杨志平李建民李昕孙广智霍延青杨强
关键词:骨肿瘤骨移植骨缺损
含BMP的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与瘤样病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34例,男20例,女14例。骨填充材料(金骨威、金世植骨灵)应用方法:病灶刮除术骨缺损填充:灭活术后骨缺损填充;病灶切除后在骨干—假体结合部或骨干—同种异体1/4关节结合部植入骨填充材料。肿瘤及瘤样病变类型包括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内生软骨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观察患者术后全身及局部反应和影像学变化。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3.5个月。全部患者均无全身不良反应,除1例创口二期愈合外,余病例未见明显局部反应。X线片显示术后3~6个月即有填充材料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 在骨肿瘤与瘤样病变手术中应用含BMP的骨填充材料代替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不增加创伤,并发症少,术后基本无不良反应,且骨缺损修复效果满意,是理想的骨缺损填充材料。
李建民杨志平李昕孙广智杨强
关键词:骨肿瘤瘤样病变骨移植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5年
创伤、感染、肿瘤、先天性疾病等常导致骨缺损,对其进行修复重建的目的是尽可能迅速、完全地恢复骨的结构和功能.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最好方法,但其增加创伤,来源有限,取骨区有一定的并发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可替代自体骨移植用作骨缺损修复的材料.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应该具有以下特性:(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足够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力学适应性;(3)骨传导性;(4)骨诱导性;(5)提供成骨细胞,直接成骨;(6)良好的材料-骨组织界面;(7)可塑形.目前临床应用的骨修复材料中没有一种能符合上述全部条件,只是具备上述条件中的一部分,但在临床应用中,对骨缺损的修复,往往只需满足部分条件即可,我们可以根据修复对象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材料.现将近年来几类材料的研究综合讨论如下.
孙广智杨志平李建民
关键词:骨缺损修复材料先天性疾病自体骨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