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梨宗

作品数:21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拟南芥
  • 5篇污染
  • 4篇生物炭
  • 4篇胁迫
  • 3篇幼苗
  • 3篇污染土
  • 3篇污染土壤
  • 3篇嫁接
  • 3篇斑马
  • 3篇斑马鱼
  • 3篇DNA损伤
  • 3篇CD
  • 2篇毒性效应
  • 2篇对苯二酚
  • 2篇多态性
  • 2篇性状
  • 2篇亚硫酸
  • 2篇亚硫酸钠
  • 2篇亚硫酸盐
  • 2篇制备法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辽宁大学
  • 3篇辽宁石油化工...
  • 2篇沈阳建筑大学
  • 2篇上海应用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东北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辽宁何氏医学...
  • 1篇通辽市农业科...

作者

  • 21篇孙梨宗
  • 13篇台培东
  • 9篇贾春云
  • 7篇刘宛
  • 6篇巩宗强
  • 4篇李晓军
  • 4篇何蕾
  • 3篇王鹤潼
  • 3篇马珊珊
  • 3篇崔伟娜
  • 2篇李照令
  • 2篇孙剑平
  • 2篇孙晓霞
  • 2篇李培军
  • 2篇赵晓辉
  • 2篇宋婕
  • 1篇王善仙
  • 1篇惠秀娟
  • 1篇杨悦锁
  • 1篇秦秦

传媒

  • 10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改进的亚硫酸盐测序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DNA甲基化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亚硫酸盐测序方法。将基因组DNA经酶切纯化,纯化后加入亚硫酸盐修饰液进行解链与修饰;修饰后纯化回收测序,即实现基因组DNA的测序;所述亚硫酸盐修饰液为500-550ul...
马珊珊赵晓辉孙晓霞刘宛孙梨宗李照令巩宗强贾春云
文献传递
一种降低茄类作物可食用部位镉(Cd)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属污染土壤安全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茄类作物可食用部位镉(Cd)含量的方法。以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为砧木,以茄类作物为接穗进行嫁接,进而降低茄类作物可食用部位镉(Cd)含量。与接穗自根作物相...
孙梨宗台培东原红红何蕾薛晨阳
文献传递
菲对摇蚊幼虫的急、慢性毒性效应被引量:2
2017年
依照OECD 235和218指导准则,选用溪流摇蚊(Chironomus riparius)幼虫为受试生物,以存活率、羽化时间为评价指标,通过暴露于加标水中(48 h)和加标沉积物中(28 d)两种方式研究菲对摇蚊幼虫的急、慢性毒性。结果表明:对于急性毒性实验,在加标水中菲对摇蚊幼虫的LC50为1.1 mg·L^(-1)(24 h)和337.2μg·L^(-1)(48 h)。对于慢性毒性实验,在加标沉积物中菲对摇蚊幼虫的28 d-LC50为24.9 mg·kg^(-1);孔隙水中菲对摇蚊幼虫的28 dLC50为10.4μg·L^(-1);另外,随沉积物中菲浓度增加,幼虫的平均羽化时间提前,当沉积物中菲浓度达到5 mg·kg^(-1)及以上时,受试幼虫的平均羽化时间比对照组及低浓度组显著提前(P<0.05),在菲浓度为10 mg·kg^(-1)时比对照组提前了3.8 d,而提前时间在大于5mg·kg^(-1)的各浓度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3.7~4.2 d)。
邓万蓉刘志红孙梨宗李晓军巩宗强贾春云
关键词:摇蚊幼虫沉积物存活率
Cd胁迫诱导拟南芥幼苗DNA损伤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以拟南芥为供试植物,通过基于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法的DNA损伤分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的DNA甲基化分析以及Real-time PCR的DNA损伤修复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了Cd(0、0.125、0.25、1.0、2.5 mg·L^(-1))胁迫5 d的拟南芥幼苗DNA损伤、DNA损伤修复系统以及细胞周期对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随Cd浓度的增加DNA损伤加剧,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CNA1、PCNA2,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MSH_2、MSH6,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标志基因KU70、MRE11、GR1,同源重组(HR)标志基因RAD51、BRCA1的表达均与Cd胁迫浓度呈明显的倒U型剂量效应关系,DNA修复系统对Cd胁迫的敏感性依次为MMR>HR>NHEJ。该结果表明:轻度Cd胁迫主要引起DNA错配损伤,并且该损伤易修复;随着Cd胁迫的增强,会引起DNA断裂与染色体损伤,损伤较难修复。另外,对Cd胁迫响应最敏感的MSH6、MLH1基因可作为表征Cd胁迫对于拟南芥遗传毒性效应的有效生物标记物。
宋婕王鹤潼崔伟娜孙梨宗曹霞何蕾姜丽思成智博惠秀娟台培东杨悦锁刘宛
关键词:CDDNA损伤修复DNA修复细胞周期
稀土元素铈对斑马鱼肝脏的遗传毒性被引量:10
2018年
以稀土元素中丰度最大的铈(Ce)为代表污染物,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生物,采用RAPD-PCR和MSAP-PCR技术研究Ce对斑马鱼基因组DNA损伤及DNA甲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e^(3+)(0、5、10和20μmol·L^(-1))胁迫斑马鱼28天后,Ce^(3+)主要在斑马鱼肝脏中富集(BCF:5.49~9.33),其次为腮(BCF:3.58~4.49)和肌肉(BCF:0.13~0.25);RAPD-PCR分析显示,Ce^(3+)(>10μmol·L^(-1))胁迫能够诱导斑马鱼肝脏DNA的损伤;MSAP-PCR分析显示,Ce^(3+)胁迫引起的斑马鱼肝脏基因组DNA甲基化总变化率分别为8.93%(CK)、9.12%(5μmol·L^(-1))、15.56%(10μmol·L^(-1))和28.83%(20μmol·L^(-1)),其中低浓度胁迫下,斑马鱼肝脏基因组DNA去甲基化(D)型显著增加,高浓度下,甲基化(M)型显著增加,DNA甲基化多态性亦随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变大;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特异性甲基化条带与zinc finger protein STZ/ZAT10、ABC transporter 1、cell cycle control phosphatase superfamily protein等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RAPD标记相比,DNA甲基化标记对Ce^(3+)的胁迫响应具有高敏感性。研究结果深化了对稀土元素生物学效应的认识。
贺彦斌台培东孙梨宗郭橙刘志红丛仕龙
关键词:斑马鱼DNA损伤DNA甲基化
镉诱导拟南芥幼苗DNA损伤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技术,并结合幼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研究镉(Cd)胁迫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幼苗基因组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25~5.0mg·L-1)Cd处理24d后,拟南芥幼苗根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地上部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对拟南芥幼苗叶片数、鲜重及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选用12条寡核苷酸引物对拟南芥幼苗地上部分与根系基因组DNA进行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发现处理组与对照组RAPD图谱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与镉浓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基因组模板的稳定性(genomic template stability,GTS)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3个处理组幼苗地上部分GTS分别为91%、89%和80%;相应根部GTS分别为71%、67%和60%。研究表明,利用RAPD技术获得的拟南芥DNA多态性变化可作为检测镉遗传毒性效应的生物标记物。比照其他几个指标,拟南芥幼苗根部RAPD谱带变化的敏感性更为优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孙梨宗刘宛马珊珊秦秦台培东李培军
关键词:RAPDDNA损伤DNA多态性镉(CD)生物标记物拟南芥
水环境因子对镧系元素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镧系元素(稀土)应用的不断拓展引起了人们对其生物安全性的关注。为探明环境因素对镧系元素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生物,研究水环境因子(pH、HCO_(3)^(-)、Ca^(2+)-Mg^(2+)、K^(+)和Cl^(-)等)对镧系元素生物毒性和生物蓄积性的影响,分析不同水环境条件下4种代表性镧系元素(La、Ce、Gd和Ho)的毒性大小及其趋势。结果表明:在标准水中,La对斑马鱼成鱼的96 h-LC50为165.6μmol·L^(-1),毒性大小与水中pH、HCO_(3)^(-)和Ca^(2+)-Mg^(2+)浓度显著相关,其斜率分别为0.912、1.135和0.222,而与水中Cl^(-)、Na^(+)、K^(+)和SO_(4)^(2-)的浓度无显著性关系;4种镧系元素均可在测试开始阶段与HCO_(3)^(-)络合形成沉淀颗粒,pH的降低或HCO_(3)^(-)的减少可促进颗粒态镧系元素向可溶态转化,从而增强其生物毒性和生物蓄积性;在pH 5.0和HCO_(3)^(-)0.2 mmol·L^(-1)(排除沉淀影响)条件下,4种镧系元素呈现毒性一致的趋势(对斑马鱼的96 h-LC50为6.11~6.43μmol·L^(-1));可见,在标准水中,4种镧系元素毒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单个元素的有效态差异而不是元素的不同毒性所致。因此,在生物毒性机制的差异被揭露之前,镧系元素可视为一组具有毒性相加模式的元素进行生物毒性评估,评估过程应注重pH和碳酸盐的影响。
孙梨宗孙梨宗台培东
关键词:镧系元素斑马鱼毒性效应环境因子
一种降低大豆叶片和籽粒中Cd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属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大豆(Glycine max)叶片和籽粒Cd含量的方法。以丝瓜(Luffa aegyptiaca)为砧木,以普通大豆为接穗进行嫁接,进而降低大豆叶片和籽粒中的Cd含量。...
孙梨宗台培东薛晨阳郭橙崔伟娜高天晗
嫁接诱导植物镉富集性状的改变被引量:5
2019年
以野生茄(Solanum torvum,托鲁巴姆)为砧木,茄(Solanum melongena)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接穗植物,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了嫁接对重金属Cd在接穗植物地上部分积累的影响,同时探究了元素S对植物Cd积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根植株相比,对照小区与2 mg·kg-1Cd处理小区内,嫁接茄植株的茎、叶及果实Cd含量分别减少78.0%、86.3%、93.2%和89.1%、89.5%、92.3%;嫁接番茄植株的茎、叶及果实Cd含量分别减少20.6%、15.5%、10%和79.3%、48.3%、4.2%;同时,嫁接植株(茄、番茄)叶片中的总硫(TS)含量显著减少,其变化趋势与Cd积累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证明,特异性砧木可以改变嫁接植株重金属Cd富集性状,不同作物对同一砧木的响应存在种间差异,这种改变与嫁接植株S含量变化密切相关。
高鑫原红红孙梨宗高天晗翁莉萍台培东
关键词:嫁接野生茄番茄
一种改进的亚硫酸盐测序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DNA甲基化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亚硫酸盐测序方法。将基因组DNA经酶切纯化,纯化后加入亚硫酸盐修饰液进行解链与修饰;修饰后纯化回收测序,即实现基因组DNA的测序;所述亚硫酸盐修饰液为500-550ul...
马珊珊赵晓辉孙晓霞刘宛孙梨宗李照令巩宗强贾春云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