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靖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干细胞
  • 3篇胃癌
  • 2篇脐带
  • 2篇细胞标志物
  • 2篇基因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标志物
  • 2篇标志物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样细胞
  • 1篇性药
  • 1篇药物
  • 1篇人脐
  • 1篇人脐带
  • 1篇人脐带间充质...
  • 1篇人脐带间质干...
  • 1篇生物学特性

机构

  • 6篇江苏大学
  • 1篇安徽医学高等...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许文荣
  • 6篇孙靖
  • 5篇钱晖
  • 4篇钱茜
  • 4篇朱伟
  • 4篇徐哲
  • 3篇张徐
  • 2篇毛飞
  • 2篇许晓蒙
  • 2篇严永敏
  • 2篇严家来
  • 2篇高硕
  • 1篇王胜
  • 1篇祁卫东
  • 1篇陈锁成
  • 1篇史云燕
  • 1篇曹慧玲
  • 1篇沈俐
  • 1篇陈圆

传媒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LacZ转基因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离培养LacZ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LacZ-MSC),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LacZ-MSC,体外扩增,并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成骨成脂诱导试验分析LacZ-MSC转分化特性,X-gal染色法检测其LacZ基因的表达。结果 LacZ-MSC培养4 d后有散在呈针尖状的贴壁细胞,5~8 d后形成集落或融合呈纤维状;体外扩增每只小鼠原代可获得(1~3)×105个细胞,10代可获得(1~3)×1010个细胞总数,10代后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期:占78.44%,G2/M期:占5.20%,S期:占16.36%;成骨成脂诱导试验表明,LacZ-MSC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X-gal染色结果表明,LacZ-MSC细胞携带LacZ基因。结论从LacZ转基因小鼠骨髓中成功地分离了携带有LacZ基因的MSC,在体外具有较好的增殖更新能力,3~10代的LacZ-MSC作为组织工程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毛飞高硕钱晖朱伟严永敏孙靖许文荣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LACZ基因
Bim-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Bim-1基因在胃腺癌细胞株、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培养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AGS),采用RT-PCR和实时PCR的方法检测Bmi-1基因的表达情况。另外同时收集Bim-1基因阳性胃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以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各20例,用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采用巢式PCR和实时PCR的方法检测其Bmi-1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胃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以及胃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单个核细胞中Bim-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AGS)中Bim-1均高表达;胃癌组织中Bim-1表达(8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0%)(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im-1基因的阳性率为60%,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im-1的蛋白水平存在差异,而在外周血中未见明显差异。结论:Bim-1基因在胃腺癌细胞株以及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im-1的阳性率高于健康体检者,通过检测Bim-1基因可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及其靶向治疗提供新途径。
祁卫东陈锁成王胜许文荣许晓蒙孙靖
关键词:胃癌RT-PCR实时PCR
人Nanog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2011年
目的构建重组人Nanog基因腺病毒载体(Ad-Nanog),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用于后续研究。方法设计含有KpnⅠ及XhoⅠ酶切位点的引物,PCR扩增Nanog基因,将扩增产物亚克隆到pAdTrack-CMV穿梭质粒上,经双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重组穿梭质粒经PmeⅠ线性化后,在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中同源重组,筛选获得Ad-Nanog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acⅠ酶切线性化,脂质体转染293A细胞,包装和扩增病毒,并感染hucMSCs。结果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CR和双酶切鉴定正确,测序结果和设计片段的序列一致。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感染的hucMSCs中绿色荧光蛋白高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Nanog腺病毒表达载体,能高效转染hucMSCs,可用于后续转基因的研究。
孙靖徐哲钱茜严家来陈圆张徐高硕钱晖许文荣
关键词:NANOG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腺病毒载体
脐带间质干细胞心肌样分化中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
2011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体外特定条件下是否可以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及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脐带组织块贴壁培养方法分离人脐带间质干细胞,用第2代hucMSC进行体外心肌细胞诱导分化;采用RT-PCR、透射电镜等鉴定心肌细胞,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分析干细胞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RT-PCR显示诱导组细胞转录心肌钙蛋白T、β-肌球蛋白重链、心房利钠多肽水平增加;在透射电镜下,诱导后细胞具有条索状肌丝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未见细胞表面标志改变;而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显示干细胞相关基因及蛋白Nanog、Oct4、Sox2、Sall4在5-氮胞苷(5-azacytidine,5-Aza)诱导后的hucMSCs中表达显著下降。结论:人脐带间质干细胞体外经5-氮胞苷诱导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其分化可能与干细胞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下调有关,为深入研究hucMSCs心肌分化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钱茜徐哲史云燕沈俐孙靖张徐毛飞朱伟钱晖许文荣
关键词: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心肌样细胞分化干细胞标志物
海洋生物活性药物BA-TPQ和FBA-TPQ对胃癌细胞的作用
2011年
目的:观察两种海洋生物活性药物BA-TPQ和FBA-TPQ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四唑氮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BA-TPQ和FBA-TPQ对BGC-823细胞的生长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TPQ和FBA-TPQ对BGC-823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A-TPQ和FBA-TPQ对BGC-823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BA-TPQ和FBA-TPQ对BGC-823细胞有明显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5986和0.6217μmol/L,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BA-TPQ和FBA-TPQ作用BGC-823后S期细胞数增加,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BA-TPQ和FBA-TPQ体外通过下调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Bcl-2蛋白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BA-TPQ和FBA-TPQ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有关。
徐哲张徐钱茜孙靖钱晖朱伟许文荣
关键词:胃癌胃癌细胞系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2011年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和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6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用RT-PCR检测CD133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133蛋白质的表达,分析CD133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D133 mRNA表达阳性率为胃癌组织66.7%(24/36),癌旁组织为1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CD133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状态相关,低、未分化组高于中、高分化组(P<0.01),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分化状态相关,可作为胃癌诊断的一个新的分子标志物。
严家来钱晖朱伟严永敏曹慧玲许晓蒙孙靖徐哲钱茜许文荣
关键词:胃癌CD133免疫组织化学肿瘤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