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凡明

作品数:66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矿业工程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领域

  • 27篇机械工程
  • 4篇矿业工程
  • 4篇理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1篇轴承
  • 17篇润滑
  • 7篇油膜
  • 6篇影响系数法
  • 6篇有限元
  • 6篇磨损
  • 6篇滑动轴承
  • 6篇钢丝
  • 5篇硅藻
  • 5篇滚动轴承
  • 4篇弹塑性
  • 4篇点接触
  • 4篇性能研究
  • 4篇油膜力
  • 4篇塑性
  • 4篇塑性应变
  • 4篇培养室
  • 4篇器皿
  • 4篇球轴承
  • 4篇摩擦学

机构

  • 66篇重庆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北方车辆...
  • 3篇上海宇航系统...
  • 3篇中国航发哈尔...
  • 3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东风汽车公司
  • 1篇潍柴动力股份...
  • 1篇中石化江苏石...
  • 1篇中国航发沈阳...

作者

  • 66篇孟凡明
  • 16篇程志涛
  • 13篇陈原培
  • 8篇陈晖
  • 7篇高贵响
  • 6篇陈志伟
  • 5篇龚宪生
  • 4篇王剑
  • 4篇王惠
  • 4篇杨涛
  • 4篇胡元中
  • 4篇王战江
  • 3篇王茜
  • 3篇王志勇
  • 3篇高鑫
  • 3篇刘忠
  • 3篇何敬
  • 3篇秦洁
  • 2篇刘越
  • 2篇李以农

传媒

  • 7篇摩擦学学报
  • 5篇重庆大学学报...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润滑与密封
  • 2篇机械科学与技...
  • 2篇载人航天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机械设计与研...
  • 1篇组合机床与自...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计入丝间接触的钢丝绳股轴向力学性能半解析法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为研究计入丝间接触的钢丝绳股轴向力学性能,在计入泊松比效应和接触变形等影响下,建立轴向拉伸和扭转载荷下钢丝绳股数学模型,并使用半解析法(SAM)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在使用SAM时,利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出丝间接触压力,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加快接触变形计算。对上述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证实。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AM可实现考虑丝间接触的钢丝绳股轴向力学性能快速而准确的求解,且计算效率远比有限元仿真的高;在轴向拉伸过程中,芯丝比侧丝承受的拉伸载荷大;增大轴向扭转载荷会导致侧丝轴向应变,以及芯丝和侧丝间的接触压力、接触变形与接触半宽的增加;芯丝和侧丝间的接触以及侧丝的缩径,会导致侧丝轴线的螺旋半径略有减小。
张曼曼陈原培孟凡明龚宪生
关键词:半解析法快速傅里叶变换
双端曲面齿轮式柱塞泵运动特性分析与实验被引量:2
2016年
为解决斜盘式柱塞泵摩擦副的磨损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轴向柱塞泵,用双端曲面齿轮代替了斜盘,用齿轮副代替了摩擦副。利用端曲面齿轮副传动原理建立了单柱塞、六柱塞双端曲面齿轮式柱塞泵的运动特性数学模型,得出了柱塞运动规律。通过ADAMS虚拟样机建立了柱塞泵运动特性仿真模型,验证了新型柱塞泵柱塞运动的可行性。利用LH-050型激光位移传感器对柱塞泵运动特性测试实验台进行了相关测试,通过实验测试结果和理论值对比发现: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误差控制在5%以内,证明了柱塞泵运动特性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林超赵相路吴小勇孟凡明
关键词:轴向柱塞泵面齿轮运动特性
40Cr-复合橡胶水润滑滑动轴承的摩擦行为对比
2016年
由润滑介质和摩擦配副属性角度出发,利用MPV-20B型屏显式摩擦试验机,对40Cr-复合橡胶水润滑轴承摩擦副和40Cr-铜合金油润滑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温度变化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润滑条件下,40Cr-复合橡胶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转子线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温度波动不大;油润滑条件下,40Cr-铜合金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试验载荷的增大而增大,温度也随之升高;相较于金属油润滑轴承,橡胶所具有的良好的对异物埋没性使橡胶水润滑轴承的摩擦系数更小,套筒的结构特点及水的物理性质使橡胶水润滑轴承的温升更低。
陈曼程志涛孟凡明
关键词:水润滑轴承温升
航天回转支撑机构滚子动态特性刚柔耦合分析
2019年
为准确分析空间站太阳翼回转支撑机构动态特性,基于ADAMS与ANSYS软件,对在不同载荷、转速与摩擦系数下回转支撑机构进行了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得到受载荷最大的上滚子的作用力、位置和加速度等参数曲线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多刚体仿真,刚柔耦合仿真得到的上滚子与导轨之间的接触力波动范围将减小,上滚子质心位置波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刚柔耦合仿真下,上滚子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波动范围随着滚子与导轨之间摩擦系数的增加而增大,上滚子质心法向加速度波动范围随着施加在滚子上的载荷增加而减小。上滚子质心法向加速度波动范围随施加在施力臂上载荷的增加而减小。
江国宝杨德财孟凡明
关键词:动态特性接触力刚柔耦合
一种基于方形硅藻培养架的硅藻生长变量研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方形硅藻培养架的硅藻生长变量研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室,培养室具有空调和矩形框架结构的方形硅藻培养架,方形硅藻培养架顶部设置有白炽灯光源和通电时长控制开关,方形硅藻培养架水平方向的四个角处竖向设...
孟凡明程志涛高贵响陈志伟王志勇陈原培陈晖
文献传递
微造型对滑动轴承摩擦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基于N-S方程,利用ANSYS中CFX模块,进行微造型滑动轴承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着重讨论微造型的几何参数、密度、位置对滑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减小微造型的深度或长度、适当增加微造型的宽度有利于增加轴承的最大压力和承载能力、减小轴承的摩擦系数;存在使得轴承承载能力最大或摩擦系数最小的最优微造型密度;在油膜最大压力附近布置微造型,更利于增加轴承承载能力、减小轴承摩擦系数。
李以农秦洁孟凡明杨涛
关键词:滑动轴承摩擦学性能
钛合金薄壁件切削力与残余应力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以钛合金薄壁件为研究对象,建立35°菱形车刀切削钛合金薄壁件的有限元模型。设计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使用直观分析法获得了刀具圆角、刀具前角、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工艺参数对钛合金薄壁件切削力、残余应力的影响权重。利用控制变量法拟合了切削力经验公式,并获得了单次切削后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对残余应力分布状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钛合金薄壁件端面车削切削力的主要因素为切削深度,影响钛合金薄壁件轴向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为进给量;大圆角半径结合大切深车削和小圆角半径结合低进给量车削可有效控制表层最大残余应力位置,并降低工件残余应力。
王长清张毅飞郑勇冯陶孟凡明
关键词:切削力残余应力有限元法
球轴承多体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准确分析球轴承的润滑性能,对其多个滚动体与外圈间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HL)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深沟球轴承为例,建立了球轴承多个滚动体同时(多体)润滑的EHL模型,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技术和低松弛迭代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研究了多体润滑下中心滚动体的EHL性能,并和仅中心滚动体(单体)与外圈润滑的EHL特性进行了对比.数值结果表明:与单体润滑相比,多体润滑下中心滚动体的油膜压力减小,二次压力峰向入口区移动.相对单体润滑的中心膜厚,多体润滑下中心滚动体的中心膜厚会增加;中心滚动体的径向位移由10μm增大到30μm时,多体润滑下中心滚动体的承载力相对其单体润滑承载力的下降百分比由5.99%变化到9.70%.
刘宇马志飞孟凡明
关键词:球轴承承载力FFT
微造型表面上气穴发生机理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利用扩展的气穴方程初步研究了微造型表面上气穴发生的机理.使用连续卷积快速傅里叶变换(CC-FFT)求解表面的弹性变形,同时验证计算程序的有效性.数值结果表明:气穴易在微造型的几何形状发散处发生;气穴的发生与微造型的幅值和位置密切相关.较大的流场长宽比会使气穴区宽度增加;气穴化的面积会随着微造型幅值的增大而减小,但最终趋于稳定值.
孟凡明王战江
热变形求解及其对高速点接触弹流润滑影响研究
2021年
提出了一种固体表面热变形求解新方法(ITD),由此研究了热变形对高速点接触弹流润滑行为的影响.为此,基于计入流体惯性项的Reynolds方程获得了油膜压力,采用追赶法对润滑剂和接触固体的温度进行了求解,进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有无热变形的高速点接触非牛顿热弹流润滑性能.采用有限元法和离散累加法对ITD法进行了验证,通过中心膜厚试验验证了考虑热变形的正确性.结果表明:ITD法可准确快速地计算表面热变形;考虑热变形后,油膜厚度降低且向油膜出口倾斜,考虑热变形后的中心膜厚更接近试验结果.
孟凡明程志涛巩加玉
关键词:热变形热弹流润滑油膜厚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