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婷婷

作品数:55 被引量:381H指数:11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4篇土壤
  • 17篇施肥
  • 15篇秸秆
  • 10篇团聚体
  • 9篇地膜
  • 7篇地膜覆盖
  • 7篇有机碳
  • 7篇膜覆盖
  • 6篇黑土
  • 6篇
  • 6篇不同施肥
  • 5篇土壤团聚体
  • 5篇棕壤
  • 5篇还田
  • 4篇施肥处理
  • 4篇双标记
  • 4篇碳氮
  • 4篇教学
  • 4篇光合碳
  • 4篇不同施肥处理

机构

  • 54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江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铁岭县农业技...
  • 1篇鞍山市国土资...

作者

  • 54篇安婷婷
  • 39篇李双异
  • 29篇汪景宽
  • 23篇裴久渤
  • 7篇付时丰
  • 7篇李慧
  • 7篇张广才
  • 6篇孙良杰
  • 6篇高晓丹
  • 4篇朱平
  • 4篇张昀
  • 3篇邹洪涛
  • 3篇彭畅
  • 2篇吴岩
  • 2篇刘灵芝
  • 2篇杜立宇
  • 2篇张玉龙
  • 2篇丁凡
  • 1篇王永欢
  • 1篇于树

传媒

  • 9篇土壤通报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土壤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肥对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内颗粒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黑土、棕壤和红壤三种地带性土壤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碳组分的研究,探讨有机肥对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利用湿筛法分离出四种不同大小(>2000,2000-250,250-53,<53μm)的团聚...
安婷婷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颗粒有机碳有机肥施用
文献传递
不同施肥下根际沉积对秸秆碳氮在土壤剖面中固存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秸秆还田是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措施。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秸秆与根际沉积同时存在,然而关于它们同时存在时秸秆碳氮在土壤中的固定特征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SOC)中秸秆碳(13C-SOC)和土壤全氮(TN)中秸秆氮(15N-TN)含量的差异,探讨不同施肥下根际沉积对秸秆碳氮在土壤中固存的影响,以期为东北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站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为研究对象,分别仅添加13C15N双标记秸秆(S)和添加13C15N双标记秸秆结合根际沉积(以下简称“根际沉积”)(SR),即设CK+S、CK+SR、NP+S和NP+SR 4个处理。分别在田间原位试验的第50天和第150天采样,并测定不同土层SOC含量及其δ13C值、TN含量及其δ15N值。【结果】在秸秆分解前期(第50天),施肥、根际沉积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P<0.05)表层(0—20 cm)土壤的13C-SOC和15N-TN含量。第50天,CK+SR与CK+S处理相比,表层土壤的13C-SOC和15N-TN含量分别增加了18.6%和21.7%(P<0.05);不同施肥下,S(CK+S和NP+S)与SR(CK+SR和NP+SR)处理表层土壤13C-SOC对SOC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0.5%和12.0%;CK下两个处理(CK+S和CK+SR)与NP下对应的处理(NP+S和NP+SR)相比,表层土壤15N-TN对TN的贡献率平均增加了27.6%(P<0.05)。第50天,深层土壤(20—50 cm)13C-SOC对SOC的贡献率和15N-TN对TN的贡献率分别为1.0%—2.2%和0.5%—0.9%。在秸秆分解后期(第150天),根际沉积和施肥分别显著影响(P<0.05)表层土壤13C-SOC和15N-TN含量。第150天,仅添加秸秆处理与根际沉积处理相比,表层土壤13C-SOC含量增加了12.6%(P<0.05);CK下两个处理与NP下对应的处理相比,表层土壤15N-TN含量平均增加了22.0%(P<0.05);CK各处理和NP各处理表层土壤15N-TN对TN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5.5%和4.0%。第150天,深层土壤13C-SOC对SOC的贡献率和15N-TN对TN的贡献率分别为0.8%—
梅秀文祝腾霄李玉萍李双异孙良杰安婷婷汪景宽
关键词:黑土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CODCr测定方法的改进
2020年
从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加热回流时间这些方面,对环境监测实验教学项目水中CODCr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进。结果表明,用MnSO4代替硫酸银作为催化剂,选择浓度为20 g/L的MnSO4溶液2 mL,加热回流时间为40 min时,其CODCr的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改进后的方法具有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测定快速准确的特点,适用于本科实验教学。
吴岩杜立宇王展安婷婷高晓丹
关键词:CODCR催化剂本科实验教学
辽宁省辽河流域粮食主产区耕地粮食生产潜力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机制法对辽宁省辽河流域粮食主产区的玉米、水稻、大豆3种主要作物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玉米总生产潜力为8 115 kg·hm-2,水稻为9 765 kg·hm-2,大豆为3 375 kg·hm-2。其中,化肥生产效力玉米为2 599.3 kg·hm-2,水稻为2 549.8 kg·hm-2,大豆为1 902.2 kg·hm-2。主要作物产量限制因素顺序:玉米为温度>水>肥>土壤,水稻为温度>肥>土壤>水,大豆为肥>温度>水>土壤。
王永欢汪景宽李双异安婷婷王丽
施肥对棕壤团聚体组成及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施用有机肥可以改进土壤的团聚体结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采用湿筛法分离团聚体,通过测定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分析施肥对棕壤团聚体分布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耕作引起了富碳的大团聚体减少,贫碳的微团聚体增多,自然土壤>250μm的团聚体显著高于施肥(OM和CK)处理,单位土壤团聚体的含量增加了约20%,而施肥处理微团聚体含量与自然土壤相比增加了约18%,微团聚体占绝对优势。(2)团聚体碳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加而增加,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比微团聚体碳含量增加9~28g.kg-1。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施有机肥(OM)增加了土壤中大团聚体的数量,促进了大团聚体的形成,并且显著增加了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3)长期施用有机肥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固定,且新固定的碳主要集中在>2000μm和2000~250μm的团聚体中。
安婷婷汪景宽李双异
关键词:团聚体棕壤施肥
长期施肥对土壤中氨氧化细菌丰度和种群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为探讨长期施肥对土壤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影响机制,以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AOB丰度和种群结构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增加,土壤pH降低;随采样时期变化(4月、7月和11月),土壤AOB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在4月最高;各施肥处理下,增施无机氮肥可降低土壤中总细菌数量和AOB的种群多样性,有机/无机氮肥配施有助于维持总细菌和AOB丰度的稳定;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铵态氮显著影响土壤AOB种群结构组成,季节是导致AOB种群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总之,季节变化与长期定位施肥引起的土壤理化特征差异,导致土壤AOB丰度和种群多样性发生改变。与无机氮肥相比,有机/无机氮肥配施有助于稳定土壤AOB的丰度。
王丰任灵玲安婷婷刘灵芝
关键词:长期施肥土壤细菌氨氧化细菌定位施肥
长期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中全硫和有效硫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对长期连续覆膜(1987年~2005年)及不同施肥处理的棕壤中土壤全硫及有效硫进行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全硫及有效硫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全硫含量的垂直分布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四种施肥处理对全硫和有效硫含量有一定影响,全硫含量高低顺序为M2N2>M2>N2>CK;有效硫的顺序为N2>M2N2>M2>CK。裸地土壤全硫和有效硫含量随时间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而覆膜土壤总体上升。
汪景宽田晓婷李双异石岩安婷婷
关键词:地膜覆盖土壤硫素施肥
地膜覆盖与施肥对秸秆碳氮在土壤中固存的影响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作物秸秆不仅含有较高的有机碳,而且含有丰富的矿质营养元素。秸秆还田是东北黑土地区培肥土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然而不同地膜覆盖(简称"覆膜")及施肥方式下秸秆碳(C)和氮(N)在土壤中的固持特征还不是很明确。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秸秆碳对土壤有机碳(SOC)和秸秆氮对土壤全氮(TN)的贡献,探讨不同覆膜和施肥条件下秸秆碳和氮在土壤中固定的差异,以期为土壤肥力提升和东北黑土地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覆膜与施肥的长期定位试验,选择覆膜和不覆膜(裸地)栽培条件下不施肥(CK)、单施氮肥(N4)和有机肥配施氮肥(M2N2)处理,在表层(0—20 cm)土壤添加13C15N双标记秸秆后在田间原位培养150 d,测定SOC含量及其δ13C值、TN含量及其δ15N值,分析SOC中秸秆来源C(13C-SOC)、TN中秸秆来源N(15N-TN)和土壤碳氮比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施肥、覆膜及其它们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P<0.05)13C-SOC和15N-TN含量。整个培养期间,M2N2处理秸秆碳对SOC的贡献率(13C-SOC/SOC)和秸秆氮对TN贡献率(15N-TN/TN)平均分别为10.48%和3.18%;施肥(N4和M2N2)处理13C-SOC/SOC和秸秆碳残留率在覆膜方式下平均分别为12.65%和37.14%,不覆膜方式下分别为12.08%和34.50%。同一栽培方式培养第150天,N4处理13C-SOC/SOC和秸秆碳残留率平均分别为14.33%和39.40%,其他施肥处理平均分别为11.77%和33.21%;CK处理15N-TN/TN平均为4.56%,分别比N4和M2N2处理高26.00%和44.53%。培养第150天,秸秆氮残留率在覆膜和不覆膜条件下CK处理最高,平均为10.03%;不覆膜N4处理最低,为7.87%。无论覆膜与否,N4处理13M2N2C-SOC与15N-TN比值为32—39,其他施肥处理均<30。【结论】秸秆碳氮在土壤中的固存对覆膜与施肥的响应敏感。单施氮肥有利于秸秆碳在土壤中的积累和有机碳的更新,不施肥处理秸秆氮对土壤氮库的固定起正反馈效应,而有
王淑颖李小红程娜付时丰李双异孙良杰安婷婷汪景宽
关键词:地膜覆盖施肥
一种保护性耕作播种机的镇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护性耕作播种机的镇压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该一种保护性耕作播种机的镇压装置包括:框架,设有滑槽;丝杠,轴承连接与框架上,述丝杠一端连接有动力装置;镇压机构,螺纹连接于丝杠上,包括第一丝母套、第一连...
李双异安婷婷徐英德孙良杰高晓丹张广才裴久渤
长期施肥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长期施肥可改变土壤碳氮等养分供应,进而影响微生物数量与群落组成。本研究基于棕壤长期定位实验站,分析不同施肥方式下(不施肥,CK;低量无机氮肥,N2;高量无机氮肥,N4;有机无机氮肥配施,M2N2)土壤氨氧化古菌(AOA)和细菌(AOB)的变化,为土壤氮素转化的微生物学机制和培肥土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AOA与AOB的数量比值为2.28~61.95。与CK相比,施肥后土壤AOA数量降低了1.6%~13.6%。N4处理AOB数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他处理则相反。土壤AOB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AOA。M2N2处理0~20 cm土层土壤AOB多样性增加,但AOA多样性降低。土壤AOB主要因土壤深度发生聚类,AOB和AOA均未因施肥方式发生聚类。综上,长期施肥改变了土壤AOA和AOB的构成状况,AOA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AOB较为丰富和稳定。
刘灵芝马诗涵李秀玲安婷婷汪景宽
关键词: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长期施肥多样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