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 作品数:11 被引量:7 H指数:1 供职机构: 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新型香豆素类药物中间体的合成 2014年 以2,3,4-三甲氧基苯甲醛(1)为原料,通过甲氧基还原反应、Knoevenagel反应缩合关环,再经硝基还原得到关键中间体3-氨基-7,8-二甲氧基香豆素,并以其为母体,将3位氨基酰化,获得3个新的3位酰氨基取代的7,8-二甲氧基香豆素,其结构经1 H NMR、13 C NMR、IR分析确证。考查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中间体(2)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n1∶nAlCl3=1∶1、甲苯90mL、反应温度80±2℃,反应时间4h。 陈琳 谢蓉蓉 黄彩逢 宋健关键词:KNOEVENAGEL反应 苯并-α-吡喃酮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被引量:1 2014年 从简单的原料2,3,4-三甲氧基苯甲醛出发,经选择性地去甲基化、Knoevenagel缩合关环、硝基还原及酰化等反应,设计合成了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3位酰氨基取代的苯并-α-吡喃酮类生物活性物质。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分析确证。同时对合成过程中最关键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降低了反应溶剂的毒性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合成工艺,确定较佳工艺条件为:以甲苯与环己烷(V甲苯∶V环己烷=7∶3)为溶剂,哌啶为催化剂,n(2-羟基-3,4-二甲氧基苯甲醛)∶n(硝基乙酸甲酯)∶n(催化剂)=1∶1.2∶0.20,反应温度98℃±2℃,反应时间6 h,平均收率87.2%,高于文献值。目标化合物是一种新的苯并-α-吡喃酮类物质,具有潜在的抗癌活性,有望成为新的抗癌药物。 陈琳 谢蓉蓉 关丽 谭培汉 宋健关键词:KNOEVENAGEL反应 药物 厄洛替尼合成工艺改进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改进和优化厄洛替尼的合成工艺,以便于工业化生产。方法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依次通过醛基还原缩合、侧链烷氧基化、硝化、硝基还原和关环等反应步骤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目标产物总收率约为48.5%,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确证。该路线操作简便,条件温和,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张秀娟 宋健关键词:厄洛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天然产物Trichodermamide类似物的合成 2012年 以8a-甲氧基-4,4a,5,8-四氢-1,2-苯并口恶嗪-3-羧酸乙酯(1a)为起始原料,经NaOH醇溶液和酸处理,在4-pyrrolidinopyridine和碳化双(环己基亚胺)(DCC)的存在下与3-氨基-7,8-二甲氧基香豆素(2)进行了酰胺化反应,合成了天然产物Trichodermamides的类似物T-1,总收率为61.6%,T-1通过了1HNMR,13CNMR,IR和元素分析等光谱学的结构表征;同时水解反应研究发现,含苯并口恶嗪双环结构的化合物1a可水解脱去酯基,而口恶嗪双环8a位上连有两个O的缩酮类似结构可稳定地保留。 宋健 林永成 陈荣礼关键词:水解反应 酰胺化反应 精细化工中间体 3-氨基-7,8-二甲氧基-2(1H)-喹诺酮的合成 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改进和优化3-氨基-2(1H)-喹诺酮环的合成工艺,从芳草醛出发,依次经过乙酰化、硝化、甲基化、还原,制备出2-氨基-3,4-二甲氧基苯甲醛(Ⅴ),Ⅴ与硝基乙酸甲酯环合得3-硝基-7,8-二甲氧基-2(1H)喹诺酮(Ⅵ),还原Ⅵ,得到3-氨基-7,8-二甲氧基-2(1H)-喹诺酮。优化后的环合条件为:以体积比7∶3的甲苯和环己烷为混合溶剂,哌啶为催化剂;Ⅵ最佳还原条件为:乙醇为溶剂,5%钯碳和甲酸铵为还原剂。在该条件下,3-氨基-7,8-二甲氧基-2(1H)-喹诺酮合成总收率从邻氨基苯甲醛(Ⅴ)计可达70%以上。 宋健 陈明杰 梁绢 翁伟智 罗杰珊 林燕桢 林永成 陈荣礼关键词:KNOEVENAGEL反应 精细化工中间体 取代3-羟基-喹诺酮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006年 通过温和的酯化反应,由3-羟基取代喹诺酮开始,首次合成了3个新的取代喹诺酮类衍生物,分别为乙酸(3-)7,8二-甲氧基-2(1氢)喹-诺酮酯、月桂酸(3-)7,8二-甲氧基-2(1氢)喹-诺酮酯、山梨酸(3-)7,8二-甲氧基-2(1氢)喹-诺酮酯,通过光谱学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定,并用MTT法进行了初步的抗癌活性研究。 宋健 林永成 陈荣礼关键词:酯化反应 天然产物Penicilliazine类似物的合成 被引量:1 2009年 以7-甲氧基-4,4a,5,6,8a-五氢-1,2-苯并口恶嗪-3-羧酸乙酯(1a)为起始原料,经NaOH醇溶液和酸化处理,再通过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催化、1,3-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脱水与7,8-二甲氧基-3-羟基-2(1氢)-喹诺酮(2)的酯化反应,成功合成了天然产物Penicilliazine的类似物P-1,总收率为54.4%,用1HNMR、13CNMR、MS和元素分析等对P-1进行了结构表征;对DCC投料量等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对水解反应过程的研究发现,烯醇醚结构的化合物1a可水解失去甲基得到酮式结构的化合物7-羰基-4,4a,5,6,8,8a-六氢-1,2-苯并口恶嗪-3-羧酸(1c),而使用酮式结构1c的乙酯,未发现相应酮式结构羧酸1c的生成。 宋健 林永成 陈荣礼关键词:水解反应 酯化反应 3-溴-2-羟亚胺基-丙酸乙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2012年 采用以乳酸乙酯、溴代丁二酰亚胺和盐酸羟胺为原料的新工艺,制备了溴代丙酮酸乙酯肟。通过溴代和氧化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溴代丙酮酸乙酯粗品不需分离,在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中,直接与盐酸羟胺缩合,经处理得白色结晶,收率为48%;通过温和的酯化反应,首次合成其衍生物3-溴-1-萘甲酰亚胺基丙酸乙酯(3),并通过了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等表证。 宋健 林永成 陈荣礼1种新型喹诺酮类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设计合成7,8-二甲氧基-2(1H)-喹啉酮-3-甲酸甲酯。方法以简单易得的香兰素为原料,通过乙酰化、硝化、甲基化、还原及缩合5步反应进行合成。结果合成得到的目标化合物经1H-NMR、13CNMR、IR确证为7,8-二甲氧基-2(1H)-喹啉酮-3-甲酸甲酯。结论 7,8-二甲氧基-2(1H)-喹啉酮-3-甲酸甲酯是一种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新型喹诺酮衍生物,未见文献报道。 汤洁丽 许俊耿 宋健 关丽 陈琳4H-1,2-苯并噁嗪类衍生物的合成 2014年 本文探索并发现了4H-1,2-噁嗪类化合物合成的新方法,在中性环境下,以溴代丙酮酸肟与Zn/Cu(OAc)2体系作用产生亚硝基乙烯类化合物,再进一步与带有给电子基团的乙烯类化合物进行杂DA环加成反应来合成4H-1,2-噁嗪类化合物,突破了4H-1,2-噁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必须使用碱性环境下这一传统限制条件。首次合成了乙基4,4a,5,6,8a-五氢-苯[e]-1,2-噁嗪-3-羧酸酯(4a),并通过了1HNMR,13C-NMR,IR和元素分析等光谱学的结构表证,另外研究发现乙基4,4a,5,6,7,8a-六氢-1,2-噁嗪吡喃-3-羧酸酯(4c)的合成,采用Zn/Cu(OAc)2体系作为缚酸剂收率(60%)高于使用无水Na2CO3的传统方法(收率50%)。 宋健 陈琳 林永成 陈荣礼关键词:缚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