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松泉

作品数:212 被引量:2,096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3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5篇农业科学
  • 73篇生物学
  • 15篇文化科学
  • 14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7篇种子
  • 52篇萌发
  • 32篇植物
  • 30篇耐性
  • 29篇脱水耐性
  • 23篇种子萌发
  • 16篇蛋白
  • 15篇脱水敏感性
  • 14篇水稻
  • 13篇玉米
  • 13篇顽拗性种子
  • 12篇蛋白质
  • 12篇种子发育
  • 12篇黄皮
  • 11篇蛋白质组
  • 11篇杂交
  • 10篇休眠
  • 10篇杂交水稻
  • 10篇胚轴
  • 9篇信号

机构

  • 103篇中国科学院植...
  • 90篇中山大学
  • 44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广东省农业科...
  • 13篇广东省农业科...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6篇湘南学院
  • 6篇怀化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广东省中医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吉首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香港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嘉应学院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思茅师范高等...

作者

  • 212篇宋松泉
  • 64篇傅家瑞
  • 26篇程红焱
  • 15篇刘树君
  • 15篇王伟青
  • 11篇彭晓南
  • 10篇邓志军
  • 9篇伍贤进
  • 9篇黄雪梅
  • 8篇钱春梅
  • 8篇何明高
  • 8篇王瑞霞
  • 7篇姜孝成
  • 7篇宋希强
  • 7篇张友胜
  • 7篇张红
  • 7篇殷寿华
  • 6篇陈润政
  • 6篇杨期和
  • 6篇段咏新

传媒

  • 27篇生命世界
  • 20篇云南植物研究
  • 16篇种子
  • 16篇中山大学学报...
  • 9篇植物学通报
  • 9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植物生理学通...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植物学报
  • 4篇植物生理学报...
  • 4篇现代计算机
  • 4篇热带亚热带植...
  • 4篇植物生理与分...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Acta B...
  • 2篇生物学杂志
  • 2篇中国野生植物...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11篇2021
  • 1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9篇2004
2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豌豆种子吸胀过程中脱水耐性变化的时间模式(英文)被引量:3
2009年
研究了豌豆种子吸胀过程中脱水耐性的变化模式。种子在吸胀初期迅速吸收水分,然后缓慢吸收直到平台期。电解质渗漏速率在吸胀初期增加直到11h,然后随着吸胀下降。在吸胀过程中,种子的萌发率逐渐增加,种子和胚轴的脱水耐性逐渐丧失,10%和50%的种子和胚轴被脱水致死的含水量明显增加。赤霉素和脱落酸处理改变豌豆种子的萌发特性,提高胚轴的脱水耐性。研究结果表明,吸胀的豌豆种子脱水耐性的丧失是一种数量性状,正常性种子吸胀后脱水耐性的变化能够作为种子顽拗性研究的模式系统。
宋松泉Patricia BERJAKNorman W.PAMMENTER
关键词:豌豆脱落酸脱水脱水耐性萌发
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系统在玉米胚脱水耐性获得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09年
以发育中的玉米胚为材料,研究了玉米胚脱水耐性的发育变化及其与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授粉后18d的胚获得萌发能力,但不耐脱水;授粉后36d的胚开始获得耐脱水能力,并随着发育逐渐增加。随着发育,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增加。授粉后16~22d的玉米胚中检测不到抗坏血酸,24d后胚中抗坏血酸的含量显著增加;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加。脱水胚的SOD、APX和DHAR的活性比对照(未脱水)胚低,而GR和CAT活性在发育早期比对照胚低,在发育中、后期高于对照胚。脱水胚的抗坏血酸和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胚。胚中丙二醛的含量随着发育逐渐下降,脱水胚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这些结果说明CAT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增加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下降与玉米胚脱水耐性的获得密切相关。
罗银玲宋松泉兰芹英
关键词:抗氧化系统脱水耐性脂质过氧化玉米胚种子发育
顽拗性种子低温敏感性与膜脂过氧化的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木菠萝和黄皮种子在湿藏过程中对低温敏感,随着温度下降,种子的发芽率、萌发指数和超氧物歧化酶的活性下降,丙二醛和脂质氢过氧化物的含量增加。其低温敏感性的原因可能是种子在低温湿藏时,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使膜脂丧失,膜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种子的生活力丧失。
宋松泉傅家瑞
关键词:顽拗性种子膜脂过氧化
乙烯的生物合成与信号及其对种子萌发和休眠的调控被引量:13
2019年
种子萌发是一种关键的生态和农业性状,由调控种子休眠状态和萌发潜势的内在和外部信息所决定,在植物随后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休眠是指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暂时不能萌发。乙烯是一种简单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气体植物激素,在分子、细胞和整体植物水平调节植物的代谢。在适宜和逆境条件下,乙烯通过与其他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的行为。本文主要综述乙烯的生物合成与信号、乙烯在种子萌发和休眠释放中的作用以及乙烯与植物激素脱落酸和赤霉素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试图为解释乙烯调控种子萌发与休眠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想。
宋松泉刘军徐恒恒张琪黄荟伍贤进
关键词:脱落酸乙烯赤霉素
丛毛垂叶榕种子萌发的光敏感性及其生态意义被引量:8
2006年
以丛毛垂叶榕(Ficns benjamina L.var.nuda)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植物激素(GA3、6-BA、乙烯)和含氮化合物(硝普钠、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讨论了光在丛毛垂叶榕种子萌发中的生态意义。在交替光照下(14h光照,10h黑暗,12μmol m^-2s^-1),种子在15℃、20℃、25℃、30℃、35℃、40℃和30℃,20℃下的最终萌发率分别为87.5%、100%、100%、100%、98%、89%和100%;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分别为34.7d、16.3d、5.6d、4.8d、6.4d、9d和6.3d。黑暗条件下,种子在15℃、20℃、25℃、30℃、35℃、40℃和30℃/20℃下萌发35d,种子的萌发率为零;添加交替光照后,种子迅速萌发。0.5~20μmol m^-2s^-1的光照强度显著地增加种子的最终萌发率,不同的光照强度对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影响种子的萌发速率。在24h光暗周期下,种子的最终萌发率随着光期长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连续光照下处理24h、36h和48h后能够促进种子在随后的连续黑暗中萌发。不同浓度的GA3、6-BA、乙烯、硝普钠、NaNO3和NaNO2处理不能代替光照在黑暗条件下促进种子萌发,添加交替光照后,种子迅速获得萌发能力。丛毛垂叶榕种子的上述萌发行为与其长期适应热带雨林的生境密切相关。
王雪宋松泉
关键词:光照强度含氮化合物萌发植物激素
脱水导致种子和花粉细胞膜变化的生物热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4年
膜系统是引起脱水敏感细胞的损伤和死亡的原初位点之一,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以下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展:(1)膜相变;(2)膜系统和生物大分子受到的压力;(3)玻璃态的形成及其部位;(4)造成玻璃态形成的溶质分子的大小对膜相变的影响;(5)两性物质在细胞质水相和膜脂脂相间的再分配。旨在为如何有效地监控种子和花粉寿命和最大程度地减少种子和花粉细胞的衰老损伤,预测种质保存的最佳贮藏条件和种质寿命,以便及时更换保存样本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程红焱宋松泉
关键词:种子花粉玻璃态脱水
杨树种子迅速萌发的机理研究
<正>杨树是世界上广泛的人工造林树种之一,也是中国人工林面积最大的树种。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成熟的杨树种子在吸胀2h时,种子的开始萌发;种子吸收水分后,呼吸速率迅速增加;呼吸抑制剂显著降低种子的萌发率,而且被ATP拮抗(...
张红宋松泉
关键词:杨树蛋白质组学
文献传递
小桐子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被引量:40
2006年
以小桐子(Jatrophacurcas)的胚芽、子叶、下胚轴、叶柄、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和α-萘乙酸(NAA)对其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加入5.0mg/L6-BA和1.0mg/LNAA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加入5.0mg/L6-BA和0.1mg/LNAA对不定芽的诱导最为有效,加入0.1mg/L6-BA和1.0mg/LNAA有利于芽的生长;加入1.0mg/LNAA的1/2MS培养基对生根最为有利。
秦虹宋松泉龙春林程红焱
关键词:小桐子种子外植体愈伤组织
高等植物中硝酸还原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6
1993年
生物圈中无机氮通过生物固氮或者硝酸盐的同化转化为有机氮。每年由植物同化硝酸盐的速率大约是2×10^(13)公斤,比生物固氮的速率大100倍。因此,硝酸盐的同化作用在植物氮代谢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植物中硝酸盐转化为氨:第一步是硝酸盐的两个电子还原,成为亚硝酸盐。
宋松泉王永锐傅家瑞
关键词:植物硝酸还原酶
顽拗性种子生理行为的研究
宋松泉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