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封英娟

作品数:11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纤维化
  • 4篇肝纤维化
  • 3篇细胞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2篇蛋白
  • 2篇瘦素
  • 2篇纤维化过程
  • 2篇流式细胞
  • 2篇酒精性肝纤维...
  • 2篇肌动蛋白
  • 2篇肝纤维化过程
  • 2篇Α-肌动蛋白
  • 2篇肠癌
  • 1篇蛋白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清
  • 1篇抑癌

机构

  • 11篇南华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封英娟
  • 3篇阳学风
  • 3篇陈宏辉
  • 3篇朱理辉
  • 3篇李国庆
  • 3篇王正根
  • 2篇刘艳萍
  • 2篇谢娟
  • 1篇秦英楠
  • 1篇李霞
  • 1篇张明亮
  • 1篇严悦卿
  • 1篇张琍
  • 1篇屈小勇
  • 1篇肖作为
  • 1篇张志丽

传媒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美国中华临床...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木犀草素通过抑制肝癌细胞Sp1活性上调抑癌基因OPCML表达被引量:2
2017年
抑癌基因OPCML的甲基化失活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因此采用药物逆转抑癌基因的失活状态是肿瘤防治的重要策略。研究表明,Luteolin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DNA的甲基化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的活性,但木犀草素是否能逆转OPCML的失活状态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用不同浓度木犀草素处理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OPCML、DNMT1的m RNA和蛋白表达;甲基特异性PCR(MSP)和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催化实验分析OPCML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及细胞核中甲基化活性;ELISA分析木犀草素处理前后对核转录因子Sp1活性的变化;RNA干扰及慢病毒转染等方法观察Sp1在介导甲基化及CPCML表达中的作用。最后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木犀草素对异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Hep G2细胞基础状态下OPCML表达水平较低,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高,而经0~30μmol/L木犀草素处理后,能显著增强OPCML蛋白和m RNA的表达,并能降低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以及细胞核中甲基化活性。同时,木犀草素也能抑制Hep G2细胞中Sp1的活性以及DNMT1的表达。si RNA干扰OPCML后,可逆转木犀草素对Hep G2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上调细胞内Sp1表达后,同时伴有DNMT1表达增加及OPCML表达降低。此外,木犀草素也能上调裸鼠异种移植瘤中OPCML表达并抑制移植瘤生长的生长。以上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甲基化水平而上调OPCML基因表达,最终抑制Hep G2细胞生长增殖。
李霞封英娟王正根朱理辉蒋劢博李国庆秦英楠
关键词:木犀草素
瘦素在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
目的 观察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瘦素(Leptin)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动态表达,初步探讨瘦素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取55只雄性SD大鼠,体重约180~20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1...
封英娟
关键词:肝纤维化瘦素Α-平滑肌肌动蛋白
文献传递
骨调素在酒精性肝纤维化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通过观察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内骨调素 (Osteopontin、OPN)变化规律 ,初步探讨骨调素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白酒 玉米油 吡唑混合液灌胃制造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选用纯系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 66只 ,体重在 180g~ 2 0 0g之间 ,将大鼠随机分成 6组 (每组 11只 ) ,A组为正常对照组 ,予以正常饮食。B组、C组、D组、E组、F组大鼠每天清晨用白酒 玉米油 吡唑混合液灌胃 ,分别于灌胃 2周、4周、8周、12周、16周后行股静脉采血 ,处死大鼠 ,并留取肝组织标本 ,分别测定肝功能 (ALT、AST)、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LN、CⅣ ) ;并作肝组织常规HE、Masson胶原染色及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动态观察肝组织中骨调素、α 肌动蛋白 (d SMA)表达、分布状况、定量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酒精灌胃 4周、8周、12周、16周组大鼠OPN、α SMA表达显著增强并且肝内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增加。正常肝组织中几乎不表达OPN ,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过程中 ,从第四周开始中央静脉和邻近肝窦内皮细胞OPN的表达显著上调 ,并与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呈明显正相关 (r =0 .88)。结论 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 ,OPN在肝组织中显著表达 ,并可能在酒精性?
陈宏辉张明亮阳学风封英娟严悦卿
关键词:酒精性肝纤维化骨调素肝组织OPN灌胃Α-肌动蛋白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154例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疗效。注射步骤采用三明治夹心法:碘化油充填注射针,然后快速注入组织胶,再接1.4 m L碘化油快速注射、拔针,组织胶不稀释,静脉团直径在1.5 cm以下一次性注射0.5-1 m L,静脉团直径1.5-3.5 cm一次注射1.5-2.0 m L即可使整个团块硬化。术后2-6个月复查胃镜,如还有残留曲张静脉再追加注射。结果在154例病例中,其中急诊组织胶注射37例急性活动性出血33例止血,即时止血率89.2%(33/37);治疗后镜下静脉团基本消失,占40.9%(63/154);显著有效占44.8%(69/154);有效占7.8%(12/154);无效占6.5%(10/154)。显著有效率达85.7%(132/154)。随访3-24个月,近期(6月内)再出血率11例和远期再出血率7例共占11.7%,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门静脉血栓、血小板计数、胆碱酯酶、门静脉宽度在术后再出血患者和未出血患者群中分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凶险,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是控制急性活动性出血及预防再出血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刘艳萍李国庆谢娟陈宏辉王正根朱理辉封英娟
关键词: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
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瘦素及α-肌动蛋白表达的动态研究
2004年
目的 观察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瘦素(Leptin)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动态表达,初步探讨瘦素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1只。造模组动物每天清早灌胃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其中酒的摄入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8~12g,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增;玉米油的摄入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2g;吡唑的摄入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24mg。违模时间为16周,分别于第4(A组)、8(B组)、12(c组)、16(D组)周末各处死11只。另11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处死动物时股静脉穿刺取血检测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光镜下动态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瘦素和α-SM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Leptin及α-SMA表达定位于肝星形细胞,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表达逐渐增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纤维化时,肝内瘦素的表达逐渐增强,与α-SMA表达呈正相关,提示瘦素是重要的肝纤维化介质。
封英娟阳学风
关键词:酒精性肝纤维化瘦素Α-肌动蛋白Α-SMA肥胖基因
直肠癌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 探索直肠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直肠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118名直肠癌病人和118名非肿瘤病人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配对;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研究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症家族史、高脂肪饮食及常处于坐位状态为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经常体育锻炼和常吃蔬菜是直肠癌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直肠癌发病受生活饮食习惯、癌症家族史和体育锻炼的影响.
封英娟
关键词:直肠肿瘤病例对照研究
胃得安胶囊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索胃得安胶囊治疗胃溃疡愈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三联疗法,即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克拉霉素胶囊(0.25 g/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0.5 g/次,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胃得安胶囊。两组均以吃药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取溃疡黏膜组织进行COX-1、COX-2、PGE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检测血清TFF2及SOD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溃疡黏膜组织中COX-1、COX-2、PGE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COX-1、COX-2、PGE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FF2、EGF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TFF2、EGF水平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得安胶囊可显著提高三联疗法对胃溃疡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溃疡黏膜组织中COX-1、COX-2的表达和PGE2的分泌,提高TFF2及EGF水平,从而促进溃疡的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封英娟张志丽谢志维肖作为
关键词:胃溃疡COX-1COX-2PGE2TFF2EGF
Survivin、VEGF及CD10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生存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10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78例结肠癌与4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Survivin、VEGF及CD105的表达,分析其在肿瘤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urvivin、VEGF及CD10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Survivin、VEGF及CD105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炎细胞浸润无明显相关。结肠癌中Survivin、VEGF与CD105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Survivin、VEGF及CD105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封英娟阳学风
关键词:结肠癌SURVIVINCD1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流式细胞术
结肠癌中VEGF-D、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检测结肠癌中VEGF-D及其受体VEGFR-3、LYVE-1表达,探讨其在结肠癌淋巴管新生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0例结肠癌术后新鲜标本作为实验组,90例正常结肠黏膜新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VEGF-D、VEGFR-3及LYVE-1的表达,分析其在肿瘤中表达的意义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VEGF-D、VEGFR-3、LYVE-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分别为1.41±0.19、1.39±0.28、1.34±0.23,在正常结肠黏膜分别为1.00±0.21、1.00±0.23、1.00±0.26,VEGF-D、VEGFR-3及LYVE-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VEGF-D、VEGFR-3、LYVE-1在43例(肿瘤大小<3 cm)及47例(肿瘤大小≥3 cm)的结肠癌中的表达分别为1.24±0.22、1.31±0.25、1.27±0.19及1.57±0.131、1.46±0.22、1.40±0.19;在50例(浸润深度未及浆膜)及40例(浸润深度已达浆膜及以外)的结肠癌中的表达分别为1.33±0.20、1.31±0.21、1.24±0.22及1.51±0.18、1.49±0.23、1.47±0.18;在44例(Dukes分期为A+B)及46例(Dukes分期为C+D)的结肠癌中的表达分别为1.32±0.22、1.31±0.22、1.25±0.20及1.50±0.14、1.47±0.24、1.43±0.24,P值均<0.05,VEGF-D、VEGFR-3及LYVE-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结肠癌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肠癌中VEGF-D、VEGFR-3与LYVE-1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48,0.40,0.44,P<0.05)。结论 VEGF-D、VEGFR-3及LYVE-1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VEGF-D与VEGFR-3参与LYVE-1阳性的淋巴管生成,VEGF-D、VEGFR-3及LYVE-1可能与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关系。
封英娟
关键词:淋巴管新生VEGF-DVEGFR-3LYVE-1流式细胞学
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MMP-2、MMP-9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及MMP-9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晚期胃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10/2013-10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多西紫杉醇和顺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及对血清MMP-2和MMP-9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6 mo与1年生存率分别为88.9%与7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3.7%vs 5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方面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MMP-2与MMP-9水平均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MMP-2与MMP-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并且可显著降低M M P-2与M M P-9的血清水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艳萍李国庆陈宏辉谢娟屈小勇王正根朱理辉封英娟张琍
关键词:卡培他滨晚期胃癌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