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尿管息肉合并结石2例报告
- 1993年
- 我院自1992年3月开展输尿管镜检查术以来,发现多例输尿管息肉,现将典型的2例报告如下。例1 男,50岁。主诉反复发作性腰痛1年加剧1周,伴尿频尿急。体查: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双肾下极可触及,双侧输尿管行程无压痛。 B型超声诊断:双肾盂大量积液。 X线检查:腹部平片双肾影增大,未见阳性结石阴影。静脉肾盂造影见双侧肾实质变薄,肾盂肾盏明显球状扩张,呈大量积液征,双侧输尿管上段增粗,走行迂曲,中下段输尿管未能显示。
- 卢荫椿崔东
- 关键词:输尿管息肉输尿管结石病例报告
- CT仿真结肠镜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 目的:探讨CT仿真结肠镜(CTVC)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患者的CTVC图像,同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 表面遮盖显示(SSD)和透明法重建图像,分析病变大小、...
- 林秀蓬李晚君吴美仙崔东吴伟清卢庆林
- 关键词:结肠肿瘤CT仿真结肠镜
- 结直肠癌术前多层螺旋CT分期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MSCT)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平扫及增强的MSCT表现和术前分期,并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SCT显示结直肠癌的部位敏感性为100%,对肿瘤突破浆膜层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的诊断符合率为96.3%,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84.2%,诊断结直肠癌Dukes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85.45%。结论 MSCT诊断结直肠癌分期具有较高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 李晚君赖振辉崔东林秀蓬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分期病理学
-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腹主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腹主动脉瘤患者44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后,采用不同重建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结果 44例患者均能够显示清晰瘤体以及周围血管与瘤体的位置关系,且可观察附壁血栓并能准确测量动脉瘤的三维数据。本组4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显示,均存在附壁血栓症状,其中,合并髂动脉瘤4例,有动脉瘤破裂迹象4例。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动脉瘤局限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血管解剖关系,而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再现技术能进一步对管腔各段较精确测量。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检查腹主动脉瘤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直观及诊断准确等特点,是一种腹主动脉瘤有效的检查方法。
- 赖振辉李晚君崔东吴伟清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血管造影术多层螺旋CT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于胃17例,小肠7例,结肠2例;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密度均匀者8例,瘤内有低密度坏死者18例,肿块内有钙化者5例,边缘清晰者19例。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区明显强化,CT增值在20~60HU,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其中良性5例,恶性21例。免疫组化26例均显示CD34阳性。依据肿瘤的肉眼病理结构差别,将其CT表现形式概分为实体型、小灶坏死型、大灶坏死囊变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预测良恶性和估计预后有较好作用。
- 李晚君崔东张承惠许晓矛杨有优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CT资料组织密度实体型坏死型
- 急性胰腺炎累及肾筋膜间平面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累及肾筋膜间平面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和(或)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完备的CT图像资料。观察项目主要包括:胰腺实质形态、密度、强化特征、有无坏死;胰腺周围积液情况;双侧肾前筋膜间平面、肾后筋膜间平面、锥侧筋膜间平面受累的情况;肾周间隙及肾旁后间隙受累的影像表现。结果肾筋膜间平面受累表现为肾筋膜增厚、分层及筋膜间积液。左侧、右侧和双侧肾前筋膜间平面受累分别为13、9和15例。左侧、右侧和双侧肾后筋膜间平面受累分别为15、7、4例。左、右侧和双侧锥侧筋膜间平面受累分别为15、6、3例。左侧、右侧和双侧肾周间隙受累分别为6、3、8例。左侧、右侧、双侧肾旁后间隙受累分别为5、2、1例。结论急性胰腺炎可累及双侧肾前、肾后及锥侧筋膜间平面,炎症在筋膜间存在的潜在间隙内蔓延是其影像学表现的解剖学基础。
- 李晚君崔东艾立新赖振辉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 CT仿真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 2012年
- 目的探讨CT仿真结肠镜(cTvc)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临床怀疑结直肠疾病患者的CTVC图像,同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透明法重建图像,分析病变大小、形态及部位,将影像结果与电子结肠镜和病理进行对照。结果84例中有59例诊断为大肠癌(其中乙状结肠23例、直肠22例、升结肠11例、盲肠3例),直肠息肉8例,结肠多发性憩室3例,痔疮1例,正常13例。全部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诊断正确。结论CTVC有利于观察结直肠疾病的形态及特征,对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林秀蓬李晚君崔东曾庆思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 CT导引肺部肿块穿刺活检
- 1999年
- 崔东卢荫椿
- 关键词:肺部肿块穿刺活检CT导引
- MSCTA在评价脉复生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脉复生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完整临床资料,分别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及MSCTA疗效检测评估,并分析两种疗效评价方法有无关联,从而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评价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8例运用脉复生治疗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资料,分别进行临床及影像疗效的观察,采用随机对照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得出临床及影像疗效的评价结果;最后对两组疗效评价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经过t检验统计分析后,得出临床疗效评价(临床显效15例,临床有效27例,临床无效6例)及影像疗效评价(影像显效13例,影像有效29例,影像无效6例)两组数据;将两组疗效评价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表明临床疗效评价与影像疗效评价有关联,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211,P>0.75)。结论脉复生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评价与影像疗效评价无统计学差异,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影像疗效评价更客观、准确,对临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赖振辉李晚君王昕冉周毅平崔东杜猛
- 关键词:脉复生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造影成像疗效
- 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MSCTU)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及后处理图像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输尿管结石,全部经临床证实;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采用KUB、IVP、B超及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检查,并对各种检查进行系统对比分析。结果全部30例输尿管结石均为单侧单发;30例中B超检出14例,检出率47%;KUB检出7例,可疑3例,检出率33.3%;IVP检出23例,检出率76.6%;多层螺旋泌尿系造影及MPR重建检出30例,检出率100%。结论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对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有明显优势,可作为诊断输尿管结石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能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疗依据。
- 赖振辉李晚君崔东张亿星吴伟清林秀蓬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多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