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峰
- 作品数:16 被引量:89H指数:7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08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兵器科学与技术军事更多>>
- 微创截骨后骨段滑移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探讨微创截骨后骨段滑移治疗大段骨缺损的效果,为骨缺损的治疗积累临床经验。方法16例大段胫骨缺损(4~13cm,平均6cm)患者,于胫骨干骺端微创骨膜下横断截骨,术后10d开始延长,延长速度为1mm/d,每4h转动延长杆上六边形螺栓1次。每位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感染和/或软组织缺损,具备手术条件时,一期或二期行皮瓣转移,消灭创面。或清创后仅用无菌敷料敷盖创口,定期换药。结果全部病例均获1年以上随访,骨缺损均获骨性愈合,延长间隙成骨良好,骨感染得到控制及消灭,伴随着骨端靠拢,创面逐渐缩小并消失。无一例发生创伤以外的神经、血管损伤症状。骨缺损愈合时间180~320d,平均240d。骨延长率为原骨长度的10%~30%,平均15%。结论微创骨膜下横断截骨可以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降低手术条件,简化手术操作,而延长间隙成骨的质量和皮质截骨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张敬东吴其常卞传华林延军崔海峰
- 关键词:微创骨缺损胫骨胫骨大段骨缺损截骨术微创手术条件手术创伤胫骨干骺端
- 胫骨疲劳骨折愈合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
-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ESW)、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ing, BMT)又石膏固定治疗三种方法对疲劳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探讨疲劳骨折的最佳治疗措施。[方法]临床...
- 崔海峰苗旭漫
- 关键词:疲劳骨折愈合冲击波
- 文献传递
- 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73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术的可行性,扩大其治疗范围。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6月至2006年3月采用单边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73例的临床资料,年龄67~94岁,平均73.5岁。所有患者至少合并一种以上系统性内科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结果70例获得随访,时间5~32个月,平均14个月。有26例出现针道周围炎性反应,其中12例出现针道感染,无深部感染及骨髓炎;髋部固定针松动12例,但未影响骨折愈合;髋部固定针穿越股骨头2例;髋内翻畸形愈合9例;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下降20例,其中6例明显受限。结论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优缺点均很明显,有较高并发症,延长离床负重活动时间是减少固定失败的有效方法,对现有外固定器进行改良和设计是扩大使用范围的关键。
- 苗旭漫吴其常崔海峰石伟王飞左浩
-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外固定术
- 体外冲击波疗法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被引量:11
- 2009年
- 自发现冲击波(ESW)具有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已逾20年,ESW治疗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在适应证的选择还是专用治疗设备研发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文综述了ESW在创伤骨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系统分析并阐明了ESW应用于创伤骨科的治疗机理;结合对治疗创伤后骨不连、人工关节翻修、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骨腱结合部的急性损伤等成功案例的描述,分析了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归纳整理了该方法临床应用时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详细描述了现阶段ESW治疗机的工作原理及各项工作参数的选择依据;并提出了ESW技术在骨科领域更为广泛的应用。
- 崔海峰苗旭漫吴其常
- 关键词:冲击波创伤骨科
- 滑动加压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器的设计和临床应用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报告股骨粗隆间骨折滑动加压外固定器的设计和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在单侧成角外固定器和动力髋螺钉(DHS)的基础上,设计制作滑动加压外固定器。自2003年5月~2005年12月,用此新型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结果获随访20例,时间2~30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3周,平均12周。术后针孔感染4例,无深部感染发生,无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滑动加压外固定器使用方便、灵活,兼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能根据临床需求进行动静力固定转换,使固定更合理,能防止髋内翻及固定针滑脱或穿越股骨头等情况发生,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较理想方法。
- 苗旭漫南军石伟崔海峰
- 关键词:骨折股骨粗隆间外固定器
- 髓内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被引量:1
- 2002年
- 苗旭漫吴其常林延军刘绍臣石伟崔海峰
- 关键词: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
- 股骨粗隆间骨折滑动加压外固定器的设计及步态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 2009年
- 目的在单侧成角度外固定器和动力髋螺钉(DHS)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股骨粗隆间骨折滑动加压外固定器,并对其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取5对成人新鲜股骨标本,造成AO分型A1.1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实验组用滑动加压外固定器固定,对照组用单侧成角度外固定器固定。实验在电子万能实验机上进行加载,YD-15型动态电阻应变仪记录结果,载荷范围设为0~800N。结果对照组1个步态周期内出现1个峰值,而实验组出现3个应变峰值和2个最小值,这种应变峰值和最小值的反复出现使骨折两端产生轴向微动,最终发生嵌插,骨折断端相对稳定。实验组最大应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对照组应力集中在股骨距处而实验组应力以滑动螺钉为中心分布,这有利于骨折愈合。结论滑动加压外固定器具有滑动、加压双重功能,它可以在步态周期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生物力学支持,具有固定可靠、能避免或减少髋内翻等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等优点。
- 苗旭漫南军崔海峰徐莘香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 自体骨髓移植、体外冲击波以及石膏固定治疗胫骨疲劳骨折的比较被引量:3
- 2012年
- 背景:疲劳骨折是部队训练常见伤,目前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愈合时间长,功能恢复差,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自体骨髓移植以及石膏固定治疗3种方法对疲劳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疲劳骨折Ⅱ型的30例男性士兵,随机分为3组:①体外冲击波组:在CT定位下以疲劳骨折断裂带中心点为冲击点,单次治疗。②自体骨髓移植组:取髂前上棘下部或髂后上棘骨板较厚的部位骨髓3~5mL注入疲劳骨折断端,单次治疗。③石膏固定组:采用休息,固定,口服活血化淤药物的方法治疗。3组分别于治疗后第2,4,6,8周依照X线影像学及功能恢复标准判定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根据X射线结果,体外冲击波组与自体骨髓移植组在治疗后第8周时骨折愈合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二者均优于石膏固定组(P<0.05)。功能恢复观察结果显示,体外冲击波组优于自体骨髓移植组,自体骨髓移植组优于石膏固定组。提示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促进疲劳骨折愈合的有效方法。
- 崔海峰苗旭漫石伟刘明曦
- 关键词:疲劳骨折骨髓移植
- 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的检测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变化与其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73例骨折患者应用ELISA方法对其骨折后l、2、4、8、12、24、36、48、60周进行外周血的BMP-2检测,检测结果按照骨折延期愈合与正常愈合,延期愈合组中又按照骨折部位、对常规治疗的反应效果进一步分组,统计这些组别外周血中BMP-2的不同表达水平。结果: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在创伤后第一周内迅速升高,第2周内迅速回落,而后维持在比正常人群还低的水平;骨正常愈合患者中第1~2周缓慢升高,至第8周才开始回落。将骨延迟愈合患者细分化后发现四肢骨近端部位外周血BMP-2表达规律接近于总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随时间表达规律。而四肢骨远端包括掌指骨外周血BMP-2在骨折后一直未见增高。常规治疗48周后临床愈合的患者其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与正常对照组相似,而有效和无效组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则与总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结论:骨折后外周血中BMP-2表达水平与骨折愈合情况及骨折部位有关。
- 王斌峰崔海峰苗旭漫
- 关键词:骨延迟愈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交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短肢畸形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分析股骨干骨不连肢体短缩的原因 ,探讨交锁髓内针植骨固定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短肢畸形的优缺点。方法 :采用交锁髓内针固定 ,自体髂骨充填骨缺损区的术式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短肢畸形 1 2例 ,所有病例随访 1年以上。结果 :1 2例全部一次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2 2个月。肢体延长平均 3 .2cm。无主钉、锁钉弯曲、折断等内固定失败。结论 :(1 )股骨干骨不连短肢的主要原因是骨折固定不牢靠造成骨吸收所致 ;(2 )交锁髓内针植骨固定合理可靠 ,是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短肢畸形的较理想方法 ,但骨愈合缓慢 ;(3)植骨应避免遗留骨缺损 ,负重时间应向后推迟。
- 苗旭漫吴其常崔海峰林延军刘绍臣朱东
- 关键词:交锁髓内针骨不连肢体短缩畸形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