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卓

作品数:14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9篇免疫
  • 8篇免疫表型
  • 8篇表型
  • 8篇病理
  • 7篇临床病理
  • 7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5篇免疫表型分型
  • 4篇细胞淋巴瘤
  • 3篇免疫表型分析
  • 3篇基因
  • 3篇表型分析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预后
  • 2篇肉瘤
  • 2篇外鼻
  • 2篇细胞瘤
  • 2篇小细胞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四川省肿瘤医...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安岳县人民医...
  • 1篇内江市第二人...
  • 1篇简阳市人民医...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作者

  • 14篇左卓
  • 11篇刘卫平
  • 5篇唐源
  • 5篇于建渤
  • 4篇杨群培
  • 3篇廖殿英
  • 2篇李亚林
  • 2篇李甘地
  • 2篇王晓卿
  • 2篇赵莎
  • 1篇王威亚
  • 1篇王晓凌
  • 1篇史蕾
  • 1篇张迎春
  • 1篇李志强
  • 1篇要文青
  • 1篇耿宁
  • 1篇魏阳
  • 1篇张文燕
  • 1篇白燕琼

传媒

  • 6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核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单核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从1990-2006年诊断的102例髓系肉瘤患者中筛选出5例单核母细胞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研究和随访,以SP法检测其免疫表型。结果5例中男性3人,女性2人,2例为儿童,3例为成人。病程1周~12个月不等。4例有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2例有多发性皮肤病变。免疫表型:5例瘤细胞均表达CD68(KP1)、CD68(PGM1)、溶菌酶和CD45;均不表达髓过氧化物酶、CD15、CD163、脱氧核苷酸转移酶、CD117以及T和B细胞分化抗原。Ki-67指数为40%~80%。5例患者均有随访,4例死亡,1例存活,平均生存时间6.25个月。结论单核母细胞肉瘤很少见,且预后差;在形态学上难以与粒细胞肉瘤和其他小细胞肿瘤相区别,须借助于免疫表型检测确诊。
左卓刘卫平于建渤李吉满廖殿英
关键词:肉瘤免疫表型分型
自然杀伤细胞相关受体CD16在结外鼻型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中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结外鼻型自然杀伤(NK)细胞/T细胞淋巴瘤(ENKTCL-N)临床病理特点,探讨NK细胞表面受体在ENKTCL.N中的表达及其与ENKTCL-N预后的关系,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对126例ENKTCL-N进行临床资料收集、组织病理学观察及随访,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或EliVision法检测CD16、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的表达,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CD94、NKG2和KIR受体家族的表达,统计分析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上述标记的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6-84岁,中位年龄41岁,男女比为3.2:1。病变部位以鼻部(101例)多见,鼻外(25例)累及部位主要是消化道和皮肤,仅6例累及2个或以上结外部位,86.5%(109/126)的患者就诊时处于临床I/Ⅱ期。肿瘤细胞以中等大小细胞型多见,大细胞型者占9.5%(12/126)。CD56、CD16、CD94、LFA-1和ICAM-1的表达率分别为82.6%(95/115)、15.1%(19/126)、55.4%(41/74)、40.5%(51/126)和0,NKG2受体总体表达率为90.5%(67/74),NKG2受体可单独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KIR受体家族总体表达率为33.8%(25/74),检出KIR受体的病例中有20.8%(5/24)未出现限制性表达现象。126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20.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形态和细胞表面抗原等方面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比较,发现包括性别、年龄、部位、累及结外2个或以上部位、临床分期、CD16表达、CD94表达和LFA-1表达在内的8个因素与预后相关,其中年龄、累及部位、临床分期、CD16表达情况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根据年龄、累及部位、临床分期、CD16表达情况4个因素构建预后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ENKTCL-N的预后。鼻NK/T细胞淋巴瘤和鼻外NK/T细胞淋巴瘤�
左卓杨群培唐源赵莎于建渤刘艳梅高立敏刘卫平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预后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复习11例PB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结合国内外PBL文献报道,分析PBL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及EB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10例PBL患者血清HIV抗体均阴性。男8例,女3例,中位年龄57岁。结外累及10例,淋巴结1例。中线部位病例5例(鼻咽鼻窦3例,口腔2例)。根据组织学特点,6例为口腔黏膜型,5例为伴浆细胞分化型;11例瘤细胞表达CD138和MUM–1,均不表达CD20和CD3ε,Ki–67阳性指数为80%;EBER1/2原位杂交阳性5例。5例进行免疫球蛋白IgH/IgK基因重排分析,均检出克隆性重排。结论本组多数患者无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死亡病例多为EBER阴性、Ⅳ期;肿瘤细胞主要呈免疫母样/浆母细胞样、可见浆细胞样细胞,具有浆细胞肿瘤免疫表型;PBL与浆细胞肿瘤鉴别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病例积累。
李芬丁文双左卓耿宁杨槐刘秀兰王健超要文青刘卫平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表型分型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45例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rimary pulmonary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PPLEL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16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PPLELC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5例患者中,28.9%(13/45)患者无症状,97.2%(35/36)患者EB病毒编码的小RNA阳性,83.3%(10/12)患者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阳性,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波动在10.0%~95.0%。基因检测发现1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19-Del突变。45例患者中,28例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接受了辅助化疗者16例,辅助放化疗者8例,接受了新辅助化疗者2例。截至随访截止日期,33例患者存活,12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均未达到中位生存时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2%和63.2%。28例手术患者的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7.2%和57.6%,13例Ⅳ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3%和29.2%。结论PPLELC与EB病毒感染有关,是一种罕见的非小细胞肺癌亚型,大多数患者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等常见基因突变,PD-L1阳性表达率高。该病通常采用以手术为主的多方法综合治疗,对放化疗较敏感,预后较其他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好。
杨栖王春语李思儒左卓尹存俐鲁迎春柳斌
关键词:肺淋巴上皮瘤样癌肺癌EB病毒预后
异时性肺小细胞癌继发肺腺癌1例同源性分析
2024年
肿瘤在恶性进展或药物压力下会存在组织病理学发生转变的情况,临床上也屡见报道。异时性发生在不同部位的肿瘤需与转移癌及多原发癌进行鉴别。本文报告1例相继出现的肺部占位患者诊断和治疗过程,通过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基因检测及影像等多层面对其疾病相关性及同源性进行分析,探索小细胞肺癌向肺腺癌转化的可能性,并指导临床实现精准治疗。
叶颖雪左卓聂畅波周进魏阳谢华朱亚杰
关键词:肺腺癌多原发癌NGS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免疫表型在SPB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收集1990—2008年21例SPB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或EJiVision法)检测17种抗原的表达情况,并用半套式PCR技术,以免疫球蛋白重链通用型引物,以及BIOMED一2系统引物IgK和IgL进行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检测。结果21例SPB患者年龄36~72岁,中位年龄50岁。主要病变部位为中轴骨骼(14例,66.7%),其次为四肢骨骼(7例,33.3%)。5例有血清Ig升高,其中3例为IgA型,2例为IgG型。临床表现与肿瘤部位有关,有局部疼痛、脊神经压迫征和病理性骨折等。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局部孤立性占位病变伴骨质破坏。组织学分级:21例中Ⅰ、Ⅱ和Ⅲ级者分别为12例(57.1%)、5例(23.8%)和4例(19.0%)。免疫表型:所有病例之瘤细胞均表达两种及以上浆细胞抗原,如CD138、CD38和浆细胞抗体;均不表达CD19和CD20,CD79a表达率为23.8%(5/21)。CD56、CD27和CD44v6的表达率分别为57.1%(12/21)、15.0%(3/20)和23.8%(5/21)。21例SPB中12例(57.1%)检出IgH基因克隆性重排。12例(57.1%)有随访,7例死亡,5例存活;其中3例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并已死亡。结论SPB以骨的孤立性占位伴疼痛为其临床特征,诊断需排除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浸润之可能。免疫表型及Ig基因重排检测在该肿瘤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左卓刘卫平唐源毕成峰王晓卿张文燕杨群培邹立群
关键词:骨肿瘤浆细胞瘤基因重排
小细胞性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小细胞性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的临床病理与免疫表型及其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小细胞性PTCL,NOS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研究和随访,免疫表型检测(SP和EnVision法),以及EBER原位杂交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分析。结果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2.6岁。中位病程1个月。5例中3例为临床Ⅳ期,2例为临床Ⅲ期。4例有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脾脏肿大,1例有肝肿大。2例有浆膜腔积液。行骨髓检查的4例中,3例有肿瘤累及。1例有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升高。主要病理改变为淋巴结结构的破坏和单一形态的小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4例可见少数大的异形细胞散在分布,2例见小血管增生现象。5例之肿瘤细胞均表达两种以上T细胞分化抗原和CD43,表达CD99(3/4),均不表达CD20、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CD56和粒酶B。Ki-67指数为5%~15%。4例行TCR基因重排分析,均存在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1例检出TCRβ基因克隆性重排。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获得3例随访资料,且患者均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1.7个月。结论小细胞性PTCL,NOS少见,呈高临床分期,预后差,组织形态表现为惰性淋巴瘤。
李亚林刘卫平唐源赵莎左卓杨永红杨群培罗添友
关键词:淋巴瘤外周淋巴瘤小细胞免疫表型分型
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病原学观察被引量:34
2007年
目的观察 Rosai-Dorfman 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多种抗原标记的免疫表型及HHV8-DNA、HPV-DNA 和 EBER 的表达及其与病因的关系,并比较国内外 Rosai-Dorfman 病的发病特征。方法对16例 Rosai-Dorfman 病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研究;9例行免疫表型检测,包括 CD163、CD68(PG-M1)、CD21、CD1a、CD20、CD45RO、CD8、CD4、S100、M-CSF 和 HHV8;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EBV-mRNA 和 HPV-DNA 检测。结果 (1)男女之比为4.33:1。只有淋巴结病变的占62.5%(10/16),颈淋巴结多见,50%的病例有多部位淋巴结累及;结外病变占37.5%(6/16)。结外病变者的局部复发率较高。(2)淋巴结病变以明显扩张的淋巴窦内有不等量体积大、多角形、胞质内含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组织细胞为特征;结外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和以浆细胞为主的混合炎细胞浸润,胞质内含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大多角形组织细胞数量多寡不一,呈簇状或散在分布,且随病程进展,纤维组织的量渐多,特征性组织细胞数量渐少。(3)病变组织中大多角形组织细胞均表达 S-100蛋白,以及 CD68PG-M1、CD163和 M-CSF,均不表达 CD1a 和 CD21;组织细胞吞人的有 T 和 B细胞,以 T 细胞为多,且 CD4和 CD8表型细胞均有。9例均为 HHV8和 EBEV 阴性。(4)国内报道共62例,其中仅淋巴结病变34例,仅结外病变18例,淋巴结和结外同时存在病变10例。比较国内外文献,国外患者年龄较国内的年轻10岁以上,且女性比例较高。结论 Rosai-Dorfman 病在国内较少。结外 Rosai-Dorfman 病的诊断有一定难度。HHV8-DNA、HPV-DNA 和 EBER 的表达与病因关联不明确。国内外患者的发病年龄和性别构成不同。
于建渤刘卫平左卓唐源廖殿英纪洪白燕琼李世辉鲁常青罗红波
关键词:组织细胞增多症免疫表型分型DNA探针HPV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6例未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未经治疗,即自然病程的结外鼻型 NK/T 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自1997年至2006年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未经治疗的结外鼻型 NK-T 细胞淋巴瘤6例,观察其形态学,检测相关免疫表型、TCRγ基因...
王晓凌刘卫平史蕾左卓于建渤李征李甘地
关键词:临床病理
文献传递
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对提高细胞学诊断及开展基因检测的价值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低温冷藏(4℃)过夜离心法制作浆膜腔积液细胞块的可行性,并评估细胞块免疫组化对提高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的价值及其作为基因检测新标本来源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3年间有组织学确诊的积液152例,均采用直接离心和低温冷藏过夜离心制作细胞块,同时均行传统涂片、细胞块HE染色、免疫组化及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积液细胞块EGF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低温冷藏过夜离心法制作细胞块的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直接离心法(75.0%)(2=43.43,P<0.001);细胞块免疫组化的诊断准确率(92.1%)明显高于传统涂片(67.1%)和细胞块HE染色(72.4%)(2=29.99,P<0.001);EMA对癌性积液中的癌细胞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TTF-1、CDX-2、CA125、GCDFP-15、P63和CgA分别对肺腺癌、胃肠腺癌、卵巢癌、乳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小细胞肺癌积液细胞块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4.0%。结论低温冷藏过夜离心法制作细胞块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细胞块免疫组化极大地提高了浆膜腔积液细胞学的诊断准确性,同时也可为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标本来源。
杨红王影覃胜杨霞左卓汤梅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基因检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