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席扬

作品数:57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文学
  • 4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1篇文学
  • 15篇思潮
  • 14篇代文
  • 14篇学史
  • 14篇文学史
  • 12篇当代文学
  • 12篇文学思潮
  • 9篇当代文学史
  • 8篇中国当代文学
  • 7篇中国当代文学...
  • 6篇修辞
  • 6篇论文学
  • 5篇小说
  • 4篇文学研究
  • 4篇民族文学
  • 4篇老舍
  • 3篇修辞行为
  • 3篇知识分子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中国现当代

机构

  • 5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儿童发展...

作者

  • 57篇席扬
  • 6篇温左琴
  • 2篇林山
  • 2篇金晔
  • 1篇翁强
  • 1篇鲁普文
  • 1篇薛昭曦
  • 1篇薛祖清
  • 1篇陈珺
  • 1篇卢林佳
  • 1篇赵夏榕

传媒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现代文学...
  • 4篇广东社会科学
  • 3篇淮阴师范学院...
  • 3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东南学术
  • 2篇河北学刊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新乡师范高等...
  • 2篇福建艺术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评论
  • 1篇语文建设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年份

  • 5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2
  • 1篇1988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叙述”问题被引量:10
2011年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叙述"问题,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新时期文学"初期为第一阶段,普遍地表现出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及其文学成就的重视与宽容性的价值体认,对于代表性作家的认定和少数民族文学经典的提炼与阐释有很大的趋同性。"汉语文学正统"意识与"现代文学正统"意识体现得分外强烈。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以来的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叙述分量的持续性"弱化"与"减量"叙述,具体表现为"以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成就叙述"替代整体的60年中国当代文学中少数民族文学叙述;大学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体系里中国文学史知识谱系中少数民族文学的持续性缺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非主流化"、"边缘化"和"孤独化"。
席扬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少数民族文学历史叙述
“文学思潮”的“问题”与“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当我们把“文学思潮”作为“问题”置于学理层面加以省察时,它的范畴指涉和存在样态的复杂性是不容忽视的。长期以来,它始终被两类基本的研究主体所关注——一类是文艺学学者,另一类为文学史家(包括文学现象的即时评论者)。诚然,这两类学者在他们的研究实践里对“文学思潮”的关注,因为学科的某些稳定的规定性使得“文学思潮”作为问题的独立性并不突出,甚至于常常被熔融于一些具体对象中而难以察觉,
席扬
关键词: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史家文艺学评论者
语境“同一”与视角“差异”——论“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关系
2004年
“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 的“同一”与“差异”均表现在二者之间的“时间关系”与“空间关系” 两方面。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时间关系”应当理解为:风格的群体性呈现流派的存在,而群体性风格的思想倾向则表现为思潮或在思潮影响下产生。整体上,文学思潮在发生学意义上是先于文学流派,而文学流派又以“风格群体”的生成过程再现了一种文学思潮发生的全部过程。文学思潮在其生成过程里,其作为承载或表征社会精神文化具体走向的一个因素,它总是或多或少与生发之时的时代的政治、经济及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变化存在着联系。文学流派的生发及其“特异性”是与各主体之间“学养相同”、对“区域文化”的认同和“个性同一性”等因素关联在一起。
席扬
关键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
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可能性探索 评郑家建《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编〉诗学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席扬
关键词:小说
“历史”的“成长性”与“观念”的“层积性”——对“文革文学”思潮的一种叙述
2005年
“文革”文学与“十七年文学”之间的联系是微妙而复杂的,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联性”。这些“关联性”是我们能够走向对“文革”文学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理由。“文革”文学与“十七年”文学之间,除了在“文学体制”、“文学生产方式”和“文学与时代政治的关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之外,更为值得注意的还有文学的“理论命题”、文学创造的“实际操作”和“文学行为”等具体体现的文学思潮类型、形态方面的大量“同源”“同向”的现象。二者之间呈现为鲜明的“历史”的“成长性”与“观念”的“层积性”特征。
席扬
关键词:文革文学思潮
“政治审美化”的“纯粹”与“艰难”——关于“十七年”文学思潮内在机制和理念走向被引量:1
2005年
“十七年”文学思潮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鲜明的“统一化”和“一元化”状态。它一方面通过对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传统的全面继承体现了政治与文学关系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新的时代”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对于那些在“战争语境”中产生的审美理念,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十七年”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首先体现在一系列的“文艺运动”的交替更移中——“文艺运动”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实际步骤,也是确立“文学新秩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运动”不仅是文学思潮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形式,而且从“文艺运动”之间的“间歇”中,还可以了解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节奏和主导趋向。在文学创作实践领域里,文艺思潮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提倡“写什么”、“怎么写”和反对“写什么”、“怎么写”的两个方面及其两个方面的张力与冲突。
席扬
关键词:文学思潮
论赵树理与“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之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围绕赵树理"十七年"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倾向性与不断被"提升""提纯"的理论的现实主义之间差异性,深入疏理、剖析了赵树理与"十七年文学"诸多变迁的复杂关系。赵树理对农村长期观察形成的农村经验以及"自成一个体系"的表达方式,使得他一直坚挺着"朴素的现实主义"立场。"朴素的现实主义"把"亲历""经验"视为最重要的因素,不但与"浪漫主义"无缘,也本能地疏离于"革命现实主义"的本质化叙事。中国文学在传统社会中形成的社会伦理功能与"五四"以来现代文学已矗立起来的强大的启蒙传统,正是他在功能范畴确认现实主义内涵的坚实的基础。他对乡村生活经验累积以及对这份精神资源的分外倚重,使得他看待现实的眼光中总有着类乎天然的怀疑与探究性,"经验"和"底层视角"是他接纳一切外在的惯常姿态。
席扬
关键词:现实主义文学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
当代“戏改”的“特殊性”给我们的启示被引量:2
2006年
中国当代进行的“戏剧戏曲”改革,迄今为止已有四次①。学术界在涉及中国当代“戏剧改革”的发生语境、历史过程、内外关系以及价值评价、功过是非和经验教训等方面,业已取得不少有价值的结论。纵览这些成果,我感到,人们对于发生在20世纪50至70年代的三次“戏剧改革”的主要方面已形成许多共识,它们作为日益具有历史品格的学术对象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90年代以来还在持续进行的第四次“戏改”,似乎还未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或者说研究界许多人尚未从“戏剧改革”的角度来加以思考。
席扬
关键词:戏剧改革功过是非
“文学思潮”:关于概念、现象及方法被引量:2
2004年
本文从有关“文学思潮”定义的辨析入手,着重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定义背后的思维方式。并由此展开对作为理论命题的“文学思潮”其定义方式、现象范畴和研究方法等问题的讨论。
席扬
关键词:文学思潮
“符号”与“歧义”——《红旗歌谣》“情诗”解读被引量:6
2005年
薛祖清席扬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新民歌运动情诗歌谣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