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席武

作品数:18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6篇内固定
  • 5篇内固定治疗
  • 4篇股骨
  • 4篇关节
  • 3篇手术
  • 3篇股骨粗隆
  • 3篇股骨粗隆间
  • 3篇股骨粗隆间骨...
  • 3篇粗隆
  • 3篇粗隆间
  • 3篇粗隆间骨折
  • 2篇入路
  • 2篇手术部
  • 2篇手术部位
  • 2篇术后
  • 2篇切开
  • 2篇切开复位
  • 2篇胫骨
  • 2篇接骨

机构

  • 18篇淮安市第一人...

作者

  • 18篇席武
  • 6篇刘玮
  • 4篇金新
  • 3篇朱文燕
  • 1篇甘克群
  • 1篇周业松
  • 1篇蒋正武
  • 1篇孙正阳
  • 1篇赵越

传媒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应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5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术进行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和治疗效果。结果 5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24±0.23)h、术中出血量为(121.31±36.46)ml、关节功能评分为(90.1±3.6)分;治疗优良率为88.68%。结论将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应用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有效缩小患者的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并且具有较好的优良率,是一种积极的手术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席武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
儿童和青少年胫骨骨折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少年胫骨骨折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AC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8年12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骨科收治的350例儿童和青少年胫骨骨折患者,男性282例,女性68例;年龄5~18岁,平均10.4岁。根据患者胫骨骨折后是否发生ACS,分为ACS发生组(15例)和ACS未发生组(33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致伤机制、初诊科室、骨折位置、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同侧胫骨远端骨折、并发症发生、胫骨骨折后损伤、粉碎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距踝关节距离、手术治疗、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合并休克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和青少年胫骨骨折后AC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50例患者中发生ACS 15例,发生率4.29%。两组患者在年龄、BMI、胫骨骨折后损伤、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距踝关节距离、手术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1,P=0.002;t=-2.142,P=0.033;χ^(2)=5.414,P=0.020;F=4.225,P=0.007;χ^(2)=4.512,P=0.035;χ^(2)=8.927,P=0.003;t=-4.104,P<0.001;χ^(2)=26.4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小、距踝关节距离偏近是儿童和青少年胫骨骨折后ACS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骨折类型(粉碎)、合并腓骨骨折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偏大、骨折类型(粉碎)、合并腓骨骨折、距踝关节距离偏远的儿童和青少年胫骨骨折患者ACS发生风险较大。
席武陆小洋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
一种耳鼻喉科医用耳部术后加压止血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医用耳部术后加压止血装置,包括面部托带、两个耳托带、一个加压装置和两个束紧带,两个束紧带分别通过松紧带与两个耳托带相连,两个耳托带远离束紧带的一端均与面部托带之间活动连接,加压装置设置于其中一...
刘玮朱文燕席武金新
一种医用改良喉癌患者病员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改良喉癌患者病员服,包括病员服本体和四个引流管固定组件,病员服本体由前襟、后襟和两个袖筒组成,前襟采用斜襟设置,前襟包括左片和右片,左片上对应人体胸前的位置设有两个口袋,四个引流管固定组件两两一组...
朱文燕刘玮席武金新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1
2020年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骨科接受ORIF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360例。男性208例,女性152例;年龄32~72岁,平均50.7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SSI,将患者分为SSI发生组(28例)和SSI未发生组(332例)。记录SSI发生组患者感染情况及病原菌类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踝关节骨折ORIF术后S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60例患者中有28例发生SSI,感染率7.8%(95%CI6.1%~9.3%)。其中,表浅切口感染20例(5.6%),深部切口感染8例(2.2%)。共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表皮葡萄球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阴沟肠杆菌1株。两组患者在年龄、BMI、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医师职称(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切口清洁度(Ⅱ~Ⅲ类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白细胞数异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总蛋白、总蛋白异常、白蛋白、白蛋白异常、球蛋白、美国麻醉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Ⅲ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2,P=0.021;χ^2=2.811,P=0.012;χ^2=11.322,P<0.001;t=3.891,P=0.001;t=6.222,P<0.001;χ^2=7.533,P=0.011;χ^2=5.351,P=0.021;t=3.473,P=0.001;χ^2=6.134,P=0.013;χ^2=6.241,P=0.012;t=3.157,P=0.003;χ^2=4.211,P=0.042;t=2.822,P=0.008;χ^2=4.001,P=0.041;t=2.773,P=0.009;χ^2=4.751,P=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手术医师职称(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切口清洁度(Ⅱ~Ⅲ类手术切口)、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是影响踝关节骨折ORIF术后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2,0.011,0.001,0.022,0.023,0.013)。结论年龄偏大、BMI偏高、开放性骨折、手�
陆小洋席武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部位感染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讨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病人32例,病例均选自2013年6月到2016年12月期间。选取的病人均实行解剖型的锁定加压的接骨板医治,根据...
席武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文献传递
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0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38例。应用臀大肌挛缩带部分切除治疗臀大肌挛缩症,并于术后行系统的功能性训练。结果:对38例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患者随访3~9个月。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和体力劳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优26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7%。结论:臀大肌挛缩带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的理想方法。
席武
关键词:挛缩臀大肌
一种医用多功能翻身垫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多功能翻身垫,包括翻转板、底板、承托组件、充气控制组件、多个翻转气囊和多个限位气囊,翻转板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底板沿厚度方向的上端中段铰接,多个翻转气囊沿自身厚度方向并排贴合设置,且位于两端的两个翻...
刘玮 顾东升席武 司桂秀金新
文献传递
两种不同联合入路在累及后外侧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对比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在累及后外侧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就诊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后外侧入路组(n=45)和前外侧入路组(n=44)。后外侧入路组行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固定,前外侧入路组行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固定。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术后骨折复位、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引流量和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外侧入路组相比,后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失血量减少(P<0.05)。术后3 d,两组Rasmussen总分及关节面塌陷、髁部变宽、成角畸形单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外侧入路组与前外侧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 Rasmussen评分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56%vs 100%,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疼痛、功能评分、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评分较术前升高,减分项目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但后外侧入路组与前外侧入路组总分及单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与前外侧入路组的HS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78%vs 81.82%,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3%vs 9.09%,P>0.05)。结论 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对累及后外侧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前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更快,对骨折累及干骺端选择后者入路更佳,临床上可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孙正阳席武陆小洋
关键词: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1例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18个月,根据肩关节有无疼痛,活动情况及X线检查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优24例,良7例,优良率100%。结论对于肩锁关节Ⅲ度脱位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席武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