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文英

作品数:23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基因
  • 7篇血友病
  • 7篇凝血
  • 6篇凝血因子
  • 6篇基因治疗
  • 5篇多态
  • 5篇突变
  • 5篇基因突变
  • 5篇分子
  • 4篇多态性
  • 4篇介导
  • 3篇心病
  • 3篇血友病A
  • 3篇体外
  • 3篇细胞
  • 3篇小鼠
  • 3篇小鼠体内
  • 3篇酶链反应
  • 3篇聚合酶
  • 3篇聚合酶链反应

机构

  • 21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3篇康文英
  • 22篇王鸿利
  • 19篇王学锋
  • 16篇王振义
  • 14篇尹俊
  • 11篇储海燕
  • 10篇段宝华
  • 9篇璩斌
  • 8篇丁秋兰
  • 8篇傅启华
  • 6篇武文漫
  • 6篇胡翊群
  • 5篇方怡
  • 5篇熊立凡
  • 4篇郭雪梅
  • 4篇戚正武
  • 4篇段宝华
  • 3篇刘湘帆
  • 3篇储海燕
  • 2篇李稻

传媒

  • 1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国外医学(输...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第九届全国实...

年份

  • 4篇2004
  • 7篇2003
  • 9篇2002
  • 3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凝血因子Ⅹ基因外显子1 T58→G突变导致的因子Ⅹ缺陷症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检测 1例凝血因子Ⅹ缺陷患者的基因突变。方法 PCR对凝血因子Ⅹ基因进行扩增 ,扩增范围包括因子Ⅹ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 ,用DNA测序检测因子Ⅹ的基因突变。结果 因子Ⅹ基因外显子 1第 5 8位核苷酸存在T→G的突变 ,从而导致在外显子 1编码的信号肽中 11Ser(AGT)→Arg(AGG)的错义突变。结论 该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患者因子Ⅹ缺陷的原因。
尹俊王鸿利王学锋储海燕璩斌郭雪梅康文英段宝华王振义
关键词:凝血因子X聚合酶链反应基因突变G突变
血友病A基因治疗的临床前研究
王鸿利王学锋储海燕张宇舟胡翊群尹俊康文英段保华傅启华丁秋兰王振义
基因治疗是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根本措施。该研究以血友病A(遗传性凝血因子VⅢ缺陷症)为契口,在FVⅢcDNA克隆和去B区(BDD)FVⅢcDNA改造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又致力于研究安全有效的表达载体、适宜的基因特异靶细胞以及血...
关键词:
关键词:血友病A基因
遗传性凝血因子XIII缺陷症分子机制的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研究两种遗传性凝血因子 (FXIII)A基因的缺陷 (FXIIIAArg77→Cys,Ser4 13→Trp)以了解其致病的分子机制。 方法 构建正常人FXIIIA重组表达质粒 (wt PCI/FXIIIA) ,通过定点突变获得上述 2种突变的FXIIIA重组表达质粒 (mut PCI/FXIIIA) ,并分别将它们转染到COS7细胞表达 ,PCR、RT 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细胞中人FXIIIA的DNA水平、RNA水平及其蛋白质的表达量。用脉冲追踪试验追踪人FXIIIA蛋白在细胞内的变化。通过生物素化戊胺的掺入检测细胞内、外人FXIIIA的活性。结果 wt PCI/FXIIIA和mut PCI/FXIIIA稳定转染的COS7细胞内FXIIIA在RNA水平表达量相同 ;而两种mut PCI/FXIIIA转染的细胞内未检测到人FXIIIA蛋白质 ,且蛋白活性Ser4 13→Trp突变者仅为正常的 8.7% ,Arg77→Cys突变者则为 0 %。用脉冲追踪法显示正常FXIIIA蛋白质各时间点含量无减少 ,而两种突变的人FXIIIA在 0 .5h和 1h虽存在 ,但很快消失。结论 两种FXIIIA基因突变导致FXIIIA在细胞内不稳定 ,迅速被降解 ,从而FXIIIA蛋白量减少和活性丧失。
段宝华王鸿利王学锋胡翊群储海燕王红尹俊郭雪梅傅启华武文漫丁秋兰方怡王文斌周荣福康文英谢爽王振义
关键词:分子机制基因突变
血友病A基因治疗的靶细胞研究进展
2001年
基因治疗是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血友病A的根治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在血友病A基因治疗研究中所选用的靶细胞作一综述。
康文英王鸿利
关键词:血友病A基因治疗角质细胞肠上皮细胞骨髓基质细胞
人凝血因子VIIIcDNA在Balb/c小鼠及C57BL/6J小鼠体内的表达
目的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和聚酰胺-胺型(PAMAM)树枝状聚合物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FⅧ)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方法应用含B区缺失(760aa~1639aa)人FⅧcDNA(FⅧlBD cDNA)的以逆转录病毒为框架的重组表达...
康文英王鸿利王红王学锋王从珠傅启华丁秋兰武文漫方怡王振义
文献传递
人凝血因子ⅧcDNA在小鼠体内的转染与表达被引量:3
2004年
本研究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和聚酰胺 胺型 (PAMAM)树枝状聚合物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 (FⅧ )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转染和表达 ,并与体外转染方法作比较。应用含B区缺失 ( 76 0aa- 16 39aa)人FⅧcDNA(FⅧBDcDNA)的以逆转录病毒为框架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 pLNC FⅧBD包装成为逆转录病毒LNC FⅧBD ,exvivo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同时将 pLNC FⅧBD与PAMAM树枝状聚合物按照 1∶15混合以形成复合体PAMAM pLNC FⅧBD进行小鼠invivo转染。分别于注射后第 2 4 ,4 8小时 ,第 1,2 ,3,4周取血 ,分离血浆 ,采用一期法测定人FⅧ活性 (FⅧc) ,ELISA法测定人FⅧ抗原 (FⅧAg) ,并采用Bethesdainhibitorassay测定人FⅧ抗体 ;同时取脏器肝、脾、肺、肾提取RNA ,进行RT PCR ,观察各组织的转录 ,并用苏木素 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 ,逆转录病毒转染人FⅧ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输入体内后 ,可以在体内继续表达人FⅧ ,并且能有效地分泌至血液中。宿主小鼠体内可检测到的人FⅧ表达持续 3周以上 ,注射后第 2 4小时表达最高水平 ,人FⅧAg平均为 8.6ng/ml,此后人FⅧ抗体逐渐生成 ,人FⅧAg水平渐低 ,于注射后第 4周不再能测出人FⅧAg。注射复合体PAMAM pLNC FⅧBD在体内转染后 ,获得了短暂的人FⅧ生理水平的表达 ,在注射?
康文英王鸿利王红王学锋王从珠傅启华丁秋兰武文漫方怡王振义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基因治疗
中国人动脉血栓性疾病与活化蛋白C裂解FV和FVIII基因位点突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检测脑血栓 (CT)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活化蛋白C(APC)抵抗 (APCR)及APC裂解凝血因子V (FV )和凝血因子VIII(FVIII)肽链的基因位点突变。方法 :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SCP)方法 ,检测 10 2例CT、46例AMI和 10 5例健康人的APC裂解FV肽链 (Arg3 0 6、Arg 5 0 6、Arg 679和结合部位 1865~ 1875 )、裂解FVIII肽链 (Arg3 3 6、Arg 5 62和结合部位 2 0 0 5~ 2 0 18)的基因位点。结果 :对照组和患者组均未检出FV的突变基因。结论 :中国人动脉血栓性疾病患者无APC裂解FV和FVIII肽链的基因突变 。
熊立凡倪培华吴洁敏胡翊群应雅韵康文英王学锋王鸿利
关键词:中国人动脉血栓性疾病活化蛋白C
冠心病TM1418位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2003年
钱高潮郑佐娅殷兆芳康文英王从珠王红李稻王鸿利
关键词:冠心病凝血酶调节蛋白单核苷酸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
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两种新基因突变的确定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 (F )缺乏症的基因缺陷。方法 采用PCR、核苷酸测序的方法对两个遗传性F缺乏症家系先证者及其亲属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的FA基因进行检测 ,并用RT PCR检测先证者外周血白细胞FA基因mRNA水平 ;ARMS PCR对 6 0名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的FA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①发现两种新的基因突变 ,先证者 1在第 12 41位核苷酸由C突变为G ,位于外显子 10 ,导致Ser413Trp(TCGTGG) ,先证者 2及其妹妹在第 2 32位核苷酸由C突变为T ,位于外显子 3,导致Arg77Cys(CGCTGC) ,均为单碱基突变 ,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改变 ;先证者 1的父母及先证者 2的父、母、舅则分别在DNA水平相同位点呈杂合状态。②采用ARMS PCR法分析正常人群未发现这两种突变的存在。③患者血浆存在少量FA ,而FA基因在mRNA水平几乎没有变化。结论 这两例F缺乏症患者均由于FA基因缺陷造成。患者的FA在细胞内不稳定、易降解可能是F缺乏的原因。家系 1的突变位点在F的核心区 ,对其结构功能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家系 2的突变位点位于F的表面 ,可能对蛋白的空间结构产生影响。
段宝华王鸿利储海燕王学锋璩斌李稻王红尹俊康文英王振义
关键词:基因突变分子机制
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研究冠心病 (CHD)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 (FⅦ )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方法 对 6 0例CHD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33例 ]及正常对照者 149名的血浆活化因子Ⅶ (FⅦa)、FⅦ活性(FⅦc)与FⅦ抗原 (FⅦ :Ag)进行测定。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鉴定FⅦ基因中的 5个可能与血栓有关的多态性位点 :- 40 1G/T、- 40 2G/A、5′F7A1/A2、IVS7H5 /H6 /H7/H8和R35 3QM1/M2。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CHD组的FⅦa、FⅦc与FⅦAg平均值均有升高 ,但仅AMI组FⅦa与FⅦc的增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MI组IVS7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余各组间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 40 2A纯合子与 - 40 2G纯合子相比 ,血浆FⅦ :Ag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血浆FⅦa与FⅦc增高 ,可能对AMI时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有促进作用 ;AMI组IVS7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而且 - 40 2A纯合子血浆FⅦ :Ag水平显著高于 - 40 2G纯合子 ,故 - 40 2G/A多态性可能主要是影响血浆FⅦ :Ag水平 。
康文英王鸿利熊立凡王学锋储海燕璩斌刘湘帆尹俊段宝华于金德王振义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冠心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