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兰
- 作品数:48 被引量:216H指数:7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1
- 2004年
- 背景: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ischemicopticneuropathy,AION)是由于视神经神经局部供血不足,引起视神经局部缺血缺氧,而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疾病,目前,AION确切的发病机理尚未证实。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AION患者36例,为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1999-01/2002-02份住院患者,男16例,女2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6岁,平均55.4岁。干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1次/d,每个疗程10d。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36例(36只眼)AION患者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前后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的改变,并与对侧健眼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灯盏花素治疗后,患者眼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分别为(32.74±3.56)cm/s,(17.12±2.15)cm/s,0.63±0.03,睫状后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分别为(12.35±1.60)cm/s,(5.96±0.86)cm/s,0.59±0.03,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分别为(15.41±1.62)cm/s,(5.71±0.830)cm/s,0.64±0.02,治疗后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收?
- 廖海兰阎亦农徐晓红
- 关键词:灯盏花素注射液血流动力学视神经病变药物治疗
- 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玻璃体手术时机的选择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对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玻璃体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24例纳入研究,按照二期玻璃体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60例60只眼)和常规手术组(64例64只眼),分别在伤后2~4 d与伤后7~14 d内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早期手术组60只眼,功能痊愈54只眼(90.00%),解剖痊愈4只眼(6.67%),未愈2只眼(3.33%),总痊愈率96.67%;常规手术组64只眼,功能痊愈38只眼(59.38%),解剖痊愈14只眼(21.88%),未愈12只眼(18.75%),总痊愈率81.25%。早期手术组的功能痊愈率、总痊愈率均明显好于常规手术组(功能痊愈率比较,χ~2=15.169,P<0.001;总痊愈率比较,χ~2=7.349,P=0.007)。早期手术组保留眼球58例(96.67%),常规手术组保留眼球60例(93.7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连续性校正χ~2=0.114,P=0.736)。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的硅油依赖、视网膜脱离、玻璃再出血、继发性青光眼、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的最佳手术时机。
- 陈回兴廖海兰龙巧燕
- 关键词:手术时机玻璃体开放性眼外伤并发症
- 术后眼压正常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央角膜厚度与视神经受损关系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手术后眼压达正常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meal Thickness,CCT)与视野、视神经损害进展的关系。方法对127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角膜测厚、视野检查及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HRT-2)。根据CCT将127例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CCT〈540μm(n=59),第二组CCT≥540μm(n=68)。手术后1个月开始检查,随访2年,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术后2年除了视盘面积(DA)无差异外,其平均视野缺损值(MD)、视杯面积(CA)、最大视杯深度(MxCD)、杯盘面积比(C/DAR)、盘沿面积(RA)、视杯形态测量(CSM)、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mRNFLT)与首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一组上述指标的进展均较第二组加快(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即使手术后眼压控制正常,其视野及视神经仍出现继续损害,角膜厚度薄者视野及视神经的损害更明显。
- 廖海兰李瑞庄林翔
-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中央角膜厚度HRT
- 深圳市龙岗区青少年屈光状态及眼生物参数变化的队列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青少年屈光状态及眼生物参数变化的变化。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四年级和初一年级进行抽样,2018年完成第一轮调查,2020年对同一调查对象进行随访。采用对数视力表、电脑验光仪及索维生物测量检测视力、等效球镜及眼生物学参数,仅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2018年比较,2020年男生、女生等效球镜和眼轴参数增加(P<0.01)。2018年初一学生等效球镜、眼轴、角膜曲率及前房深度大于四年级学生;2020年两个年级学生的上述参数均高于2018年(P<0.05或0.01)。2018年公立学校学生的等效球镜及眼轴均大于私立学校学生,2020年两类学校学生等效球镜及眼轴均增加(P<0.01)。与2018年比较,2020年两类学校学生的角膜曲率及前房深度均有变化(P<0.01)。2020年四年级学生近视率从50.2%上升至62.1%,初一学生近视率从71.0%上升至83.9%(P<0.01)。2020年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初一学生近视率高于四年级,公立学校高于私立学校(P<0.05)。初一学生近视戴镜率高于四年级,公立学校学生高于私立学校(P<0.05)。结论深圳市龙岗区青少年等效球镜、眼生物学参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近视率也相应增加。
- 廖海兰金奎东刘丽连杨宝娣程璐璐
- 关键词:近视等效球镜
- 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低下的分析
- 2000年
- 目的 :分析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低下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 ,出院时的 6 2 6例 80 5眼 (简称出院组 )和 2个月后复诊的 181例 2 10眼 (简称随诊组 )进行检查 ,对裸眼视力 <0 .5者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裸眼视力 <0 .5者 ,出院组 2 36眼 (2 9.3% ) ,其中因术前原有眼病所致的 19眼 ,因手术致散光、过矫或欠矫等 2 17眼 ;随诊组 43眼 (5 .3% ) ,后囊混浊 2 2眼 ,散光、过矫或欠矫 14眼 ,角膜失代偿 4眼 ,葡萄膜炎 3眼。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低下的原因 ,主要是手术带来的屈光不正、后发性白内障等。提高手术技巧或选新术式 ,及时随诊 。
- 陈毓东王映芬廖海兰王一心
- 关键词: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视力低下
- 羊膜加巩膜前部覆盖防治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眶内植入暴露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探讨羊膜加前部巩膜覆盖对防治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植入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羊膜联合自体或异体巩膜为加固物对13例(13眼)行Ⅰ、Ⅱ期HA义眼座植入,随访12~20mo。结果:13例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在行HA义眼座植入时采用羊膜联合前部自体或异体巩膜覆盖加固有利于结膜创口的愈合,预防创口裂开,减少义眼座暴露。
- 梁轩伟严灿荣廖海兰宋洪妮郑彪
- 关键词:羊膜巩膜羟基磷灰石
- 中西药合用治疗出血性玻璃体浑浊效果评价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出血性玻璃体浑浊的效果。方法: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而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眼底出血、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出血性玻璃体浑浊效果较好。
- 龙巧燕陈玉华胡文学金奎东陈回兴刘姣杨宝娣张玥廖海兰
- 关键词:中西药合用对照治疗观察
- 纳洛酮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视网膜损伤线粒体Ca^(2+)质量分数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损伤后视网膜线粒体Ca2+质量分数的影响,探讨纳洛酮对缺氧缺血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新生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缺氧缺血、纳洛酮保护3组,每组12只。将新生SD大鼠结扎右颈总动脉并吸入96%N2+4%O2制成缺氧缺血模型,以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线粒体Ca2+质量分数。结果对照组、缺氧缺血组、纳洛酮保护组Ca2+质量分数(μg/gpro)分别为31·2±0·03,98·5±3·49和40·3±1·61。结论纳洛酮可有效降低缺氧缺血视网膜损伤后线粒体Ca2+质量分数,从而减轻缺氧缺血对视网膜的损伤。
- 梁轩伟严灿荣廖海兰宋洪妮郑彪
- 关键词:纳洛酮局部缺血线粒体视网膜
- 兔鼻泪管阻塞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鼻泪管阻塞模型理想的制作方法,以及动物模型鼻泪管阻塞的判断方法等。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金葡组4只8眼行鼻泪管损伤后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扎组4只8眼行鼻泪管损伤后缝线结扎,另一组2只4眼作为对照组,行鼻泪管损伤后不做进一步处理。观察损伤后3、7、14 d的临床表现及14 d时的泪道冲洗结果,泪囊造影情况,比较这些制作鼻泪管阻塞模型方法的成功率、临床表现等。结果结扎组鼻泪管阻塞成功率为100%(8/8),金葡组成功率为25%(2/8),对照组为0(0/4)。金葡组与结扎组、金葡组与对照组、结扎组与对照组比较,成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道阻塞眼均有溢泪,泪道冲洗不通,泪囊造影示泪囊显影,鼻泪管不显影,但分泌物较少,金葡组早期分泌物较多。结论兔可作为鼻泪管阻塞模型较理想的实验动物,结扎法是制作兔鼻泪管阻塞模型的较理想的方法。
- 胡文学廖海兰黄小花
- 关键词:鼻泪管鼻泪管阻塞动物模型
-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5年
- 梁轩伟廖海兰闫亦农黄伟奇
- 关键词: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球结膜复发型组织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