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留峰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地气
  • 2篇天灾预测
  • 2篇降水
  • 1篇地气图
  • 1篇地气图方法
  • 1篇地气系统
  • 1篇地热涡
  • 1篇地温场
  • 1篇地震
  • 1篇顶托
  • 1篇东北深震
  • 1篇玉树地震
  • 1篇三步法
  • 1篇天灾
  • 1篇气系统
  • 1篇巨震
  • 1篇距平
  • 1篇壳幔
  • 1篇降水场
  • 1篇降水距平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作者

  • 5篇汤懋苍
  • 5篇廖留峰
  • 3篇高晓清
  • 3篇郭维栋
  • 1篇邓国卫
  • 1篇惠小英
  • 1篇梅秀苹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2011年全...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011年3月我国天灾预测的回顾与展望
@@2010年我们提山了天灾(震、涝、旱)成因的外核对流上升体对壳幔层的顶托说,使天灾的中期(月季)预测找到了理论依据。据此“顶托说”,对2010年的天灾预测的准确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文拟对2011年0季(冬,2010...
汤懋苍高晓清廖留峰
关键词:天灾预测
文献传递
中国大陆强震月季预测三步法和2010年实际预测检查被引量:8
2012年
本文提出了强震成因的外核对流上升体顶托说,根据强震前时纬残差的大振幅摆动的观测结果,在一些假定之下,可估算得到外核上升流的速度可达到100 m/s,比板块运动要快8个量级,它可能是整个地球内部最快的一种运动,是震、旱、涝等天灾的肇因.强震三要素预测的先后顺序是:震级、震中、和发生月季.2010年两次强震预测的三要素有1~2项预测准确,看来此强震预测三步法可以继续试验.
汤懋苍廖留峰郭维栋梅秀苹高晓清
关键词:三步法
东北深震的孕震三步曲被引量:7
2011年
中国东北地区存在一条震源深度达600公里深震带,频发深源地震,本文通过分析1973年9月27日东北7.7级深震发震前0.5~1年的月际变温场和降水距平场的变化特征,得出中国东北区域深震的孕震过程与我国浅震一样也存在孕震三步曲;近30年9次深震的统计分析表明:东北深震的整个孕震时间以及各步之间的孕震时间均与我国浅震的孕震时间基本相同,唯地壳被压缩的时间东北深震比我国浅震要短一倍左右.东北深震孕震第一步中"热旱区"外围相对多雨带的平均半径与未来震级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6,用环带半径可估计出未来的震级,根据深震孕震三步曲的各步时间可估算出发震时间.东北深震与相匹浅震组成的"拍地热涡"亦可引发强大多雨区.表明深震肇因与浅震一样均来自壳幔层以下,其差别仅在于岩石圈的脆性层深度不同.
汤懋苍廖留峰郭维栋
关键词:东北深震降水距平百分率
汶川巨震与玉树强震地气系统演变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分析了2008年汶川8.0级巨震和2010年玉树7.1级强震之前各月的3.2m地温场和降水场变化,发现它们均符合"强震孕育三步曲"。三步曲的时间点是:干热面积最大月(第一步):2006年8月和2009年6月;应变波始月(第二步):2007年7月和2009年7月;应变弱停月(第三步):2008年3月和2010年3月。2009年11月曾根据已得到的"孕震三步曲"规律,对玉树地震进行了预测,结果发震地点和时间均报错,仅震级报对,显示利用"孕震三步曲"预报地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汤懋苍廖留峰邓国卫郭维栋惠小英
关键词:玉树地震地气系统降水场地温场
2010年我国天灾预测结果的回顾被引量:8
2012年
2010年是我国的一个重灾年,利用天灾(旱、涝、震)预测方法,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强震、西南地区2009-2010年秋、冬、春季连续大旱、汛期长江中下游和青海省多雨、2010年8月7日晚暴雨引发的舟曲泥石流等天灾的预测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洪涝、干旱和强震等天灾均可与地球外核的对流活动(Benard对流)相联系,外核对流上升体对壳幔层的顶托是地震形成的原因。由于上升体中心与附近下沉体中心连线的中点是垂直速度的水平切变最强点,很可能就是震中位置所在。两个对流上升体在其中点因共振而形成的"拍频"效应是暴雨形成的原因;而强震后地壳复原(拉伸)效应则是干旱形成的原因。为了与岩石圈中渗流体的"浅地下系统"相区别,把这些活动统称为"深地下系统演变"。
廖留峰汤懋苍高晓清
关键词:地气图方法天灾预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