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业雨
-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CT灌注成像对肺癌的诊断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鉴别诊断困难,可疑肺肿瘤的47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做CT灌注检查,按入选标准共有20例纳入研究。先行常规CT扫描,确定肺肿瘤中心部位,对选定肿瘤层面行灌注成像,包括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等参数,以此来评价并定量地反映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灌注状态。结果孤立性肺结节的恶性与良性病变BV、MTT、BF、PS经分别进行两样本独立t检验,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病变BV、BF、PS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而MTT明显低于良性病变。比较传统CT常规扫描方法和CT灌注检查对孤立性肺结节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和95%,经χ2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CT灌注检查诊断符合率更高。结论 CT灌注能反映出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特点,其结合肺结节常规CT扫描的形态学特征能为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 孙琼芳涂蓉张业雨李胜达王圣恩史华莉尤晓光伍保忠
- 关键词:CT灌注肺癌
- 读片窗答案
- 2012年
- 术前MRI诊断(1)左中颅窝贴岩骨及幕旁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脑膜瘤);(2)左侧中耳和乳突炎症;(3)双侧筛窦炎症。手术及病理全麻下行左颞部开颅,中颅窝脑膜瘤切除术。
- 秦将均周晓陆汤为张业雨
- 关键词:读片窗答案脑膜瘤切除术占位性病变MRI诊断中颅窝左颞部
- CT三维重建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恶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该院恶性肺结节病例67例,所有入选的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病例均先常规轴位二维(简称2D)图像扫描,后通过多平面重组(MPR)、多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等CT三维重建方法进行三维(简称3D)图像重建,对两种图像上恶性肺结节主要征象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截断征、胸膜凹陷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D和2D图像诊断恶性肺结节的符合率分别是94%和74.6%,3D图像诊断方法明显优于2D图像诊断方法(P<0.01)。结论合理运用MSCT的三维重建方法对提高恶性肺结节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孙琼芳涂蓉王圣恩张业雨尤晓光史华莉李胜达
- 关键词:三维重建
- MSCT冠脉前门控扫描检查心率的控制
- 目的:通过检查前药物药物控制和屏气调节来人为控制心率,达到多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检查前门控扫描对心率的标准要求.方法:2013年4月-2013年5月做冠脉检查的受检者中,选择心律齐、心率范围在70-80次/分钟(bpm...
- 伍保忠张业雨黄海伟陈继攀刘旭东
- 64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64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孤立性肺结节病例93例,其中选择结节直径≤3cm的40例入组,所有入选的40例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良性病变20例,恶性病变20例,通过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多曲面重组(Cur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重建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与相邻血管束、支气管、胸膜之间关系的显示图像进行分析,经卡方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血供特点、与周围支气管、胸膜的差异性。结果良、恶性孤立性结节的血供特点与周围支气管、胸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供较丰富为主表现的恶性占85%,良性仅占15%;支气管中断或里杯口状为主表现的恶性占75%,良性未见该征象;胸膜凹陷征为主表现,恶性占80%,良性占15%。结论联合64MSCT的多种重建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 孙琼芳涂蓉王圣恩张业雨尤晓光陈晓正史华莉
- 关键词:肺结节三维重建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MRI-DWI)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乳腺肿块性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40例进行对照。所有受试者均予以常规MRI序列及DWI,测量乳腺良恶性肿块及正常腺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乳腺肿块病变的DWI和ADC图像表现,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乳腺肿块诊断阈值等情况。结果不同b值下的乳腺恶性肿块ADC值水平均显著低于良性肿块及正常腺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性肿块的ADC值水平与正常腺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800s/mm2的DWI图像呈现的乳腺病变信号略高于b=1 000 s/mm2。不同b值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诊断阈值分别为1.202×10-3s/mm2(b=800 s/mm2)以及1.117×10-3s/mm2(b=1 000 s/mm2)。结论在常规MRI序列的基础上,DWI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 邓丹琼黄妮陈贤飞刘旭东张业雨王小龙
-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乳腺肿块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不同类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正常乳腺组织与其表现扩散系数值(ADC)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同时行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MRI检查的78例女性患者,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将乳腺分为四型:致密型(9例),多腺体型(27例),少腺体型(26例),脂肪型(16例)。乳腺X线摄片体位为头尾位及内侧斜位片,MRI检查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扩散敏感因子b=800/mm2。分别测量各组乳腺的ADC值并做统计。结果各组ADC均值中致密型(1.5±0.000 6)×10-3mm2/s,多腺体型(1.7±0.000 5)×10-3mm2/s,少腺体型(1.7±0.000 4)×10-3mm2/s,脂肪型(1.1±0.000 5)×10-3mm2/s,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17,P<0.01);其中致密型与多腺体型间,致密型与少腺体型间,致密型与脂肪型间,以及多腺体与少腺体型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腺体与脂肪型间和少腺体型与脂肪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类型正常乳腺与其组织的ADC值有一定的相关性。
- 邓丹琼黄妮陈贤飞王小龙刘旭东张业雨郑妙琼
- 关键词:乳腺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图像处理
- 读片窗
- 2012年
- 患者男,24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颞部阵发性胀痛。患者言语清楚,记忆尚可,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无视力模糊、耳鸣、耳聋,无肢体乏力、抽搐,无中耳炎病史。
- 秦将均周晓陆汤为张业雨
- 关键词:读片窗视力模糊肢体乏力阵发性左颞部中耳炎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全数字化X线检查对乳腺癌老年患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观察和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全数字化X线检查对乳腺癌老年患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40例的相关资料。患者术前均使用全数字化X线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患者术后的病理诊断情况与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单用和联合使用的情况下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结果 100例患者全数字化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为83.00%,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2.50%,阳性预测值为87.72%,阴性预测值为76.74%;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为79.00%,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77.50%,阳性预测值为84.21%,阴性预测值为72.09%;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提升至91.00%,91.67%,90.00%,93.22%,87.8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全数字化X线检查联合诊断乳腺癌,能有效弥补全数字化X线检查对肿块囊实性鉴别和血供情况判断不敏感的缺点,提高诊断的整体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 符川张建辉张业雨范平明冼少荣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