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中秋

作品数:112 被引量:55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3篇政治法律
  • 8篇社会学
  • 6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5篇法律
  • 16篇律文
  • 14篇国法
  • 14篇法律文化
  • 13篇法律史
  • 12篇中国法
  • 11篇中国传统法
  • 11篇法系
  • 11篇传统法
  • 10篇中华法系
  • 10篇法学
  • 9篇法治
  • 8篇中国传统法律
  • 8篇传统法律
  • 7篇学科
  • 7篇法制
  • 6篇哲学
  • 6篇中国法律
  • 6篇唐代
  • 5篇道德

机构

  • 72篇中国政法大学
  • 39篇南京大学
  • 3篇河南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常州市人民检...
  • 1篇最高人民检察...

作者

  • 111篇张中秋
  • 5篇陈煜
  • 3篇陈景良
  • 3篇陈煜
  • 3篇金眉
  • 2篇张明新
  • 1篇朱仕金
  • 1篇杨光
  • 1篇孙光妍
  • 1篇徐忠明
  • 1篇冯川
  • 1篇张生
  • 1篇周东平
  • 1篇李贵连
  • 1篇闵钐
  • 1篇阮晏子
  • 1篇陈学超
  • 1篇段秋关
  • 1篇王方玉
  • 1篇王晓丹

传媒

  • 12篇法学
  • 10篇南京大学学报...
  • 10篇政法论坛
  • 9篇南京社会科学
  • 7篇法制与社会发...
  • 7篇南京大学法律...
  • 5篇江苏警官学院...
  • 4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中国法学
  • 3篇江海学刊
  • 2篇河南省政法管...
  • 2篇华东政法大学...
  • 2篇清华法学
  • 2篇中国法律评论
  • 1篇华东政法学院...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法学杂志
  • 1篇法学研究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0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统中国法特征新论被引量:6
2015年
传统中国法的特征是有机一体、二元主从、辩证发展和道德人文,这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认识。传统中国法的这些特征是内生、固有和特有的,相互之间存在着互动、联动和贯通的辩证逻辑关系,其中道德人文是根本,其精髓是在人为称首的思想指导下,以仁义为内核的重生与讲礼的对立统一。在有机宇宙观下,重生与讲礼对立统一的理想是和谐。和谐即合理,合理即公平。合理不是简单绝对的平等,而是同与不同、等与不等,或者说等者同等、不等者不等的有序构造,亦即重生与讲礼在传统中国法中的有机结合,这即是传统中国法的公平正义。与近代西方法相比较,传统中国法的这些特征存在着某些缺失,但并不违背人类法律的内在使命和基本价值;而且这些特征有着坚韧的生命力,依然以某种变化的形式存活于当代中国法中,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法治的文化要素。
张中秋
关键词:新论
传统中国法的精神及其哲学被引量:21
2014年
本文以法文化的视野和法哲学的方法,重新审视和揭示了传统中国法的精神,进而探讨它的哲学及其意义等相关问题。认为传统中国法的精神是道德人文,亦即在人为称首的思想指导下,以仁义为内核的重生与讲礼的对立统一。在有机宇宙观下,重生与讲礼对立统一的理想是和谐、合理、公平。如果与近代西方法相比较,传统中国法的道德人文精神存在着宗法血缘和专制等级的缺失,但更有超越宗法血缘和追求合理秩序的普适性,因此并不违背人类法律的内在使命和基本价值;而且这个精神扎根于万物有序与生生不息的自然之理,是中国人固有的世界观及其正当性所在,亦是中华文明历五千年风雨而绵延不绝的思想根源,甚至还有可能是我们创新中国法文化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
张中秋
关键词:哲学
法律文化交流的一般原理及其作用--以中日法律文化交流为个案的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人类法律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它们的交流,交流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基于人类生活的共性和个性所形成的法律文化的同一性与差异互补性原理。在这个原理的作用下,透过人这个历史主体的参与和推动,人类法律文化的交流从理论上的必然变成现实。唐与清末中日法律文化的输出与输入,乃是同一性原理和差异互补性原理在交流中发挥各自作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即通过继受与变通的协奏,调和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紧张关系,调适域外先进文化与本土固有传统,利用文化亲近因素化解和获取交流中的难与易。这些在原理作用下的行为措施,不仅决定了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展开和成败得失,亦为我们从中寻求成功的经验提供了先例。
张中秋
关键词:法律文化
中国社会转型与法的统一性问题
迄今为止,中国社会已经历并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引起了法的理论和制度体系的统一性运动。殷周之际的社会转型对法的统一性的影响,在思想方面表现为由崇信鬼神的巫术法观念转向重视人命的道德人文法思想;在制度方面表现为...
张中秋
关键词:社会转型法律变革历史演变
唐律研究新的里程碑--法史学家评钱大群教授《唐律疏义新注》
2010年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钱大群先生毕生精研唐律,成果卓著,退休后仍笔耕不辍,推出了巨制《唐律疏义新注》。该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甫经问世,学界即好评不断。本期特蒐集法史学界诸多名家对该书的评论,以利读者对《唐律疏义》的理解。
杨一凡李贵连陈鹏生丁凌华王立民马小红徐忠明孙光妍田涛段秋关赵晓耕杨光戴建国张中秋林明周东平侯欣一张生方潇
关键词:唐律疏义唐律疏议大群译文中国法律史学
传统中国法的道德原理及其价值被引量:19
2008年
从道德是法律的基础这一法学原理出发,传统中国法的原理可称之为道德原理;对传统中国法的道德原理的内涵,即除三纲以外的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法律结构,可以从价值与理念、原则与规范、感觉与态度这三个层面进行解读;由此可见立足于道德原理的传统中国法,在对人与法和社会这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其宗旨是肯定、保护和追求有德的人、向善的法与和谐的社会;由于这些价值本身植根于善的道德,因此具有某种程度的普适性和持久性;而且与西方法的自由原理相比较,传统中国法的道德原理亦永有其价值,因为两者都是人类必需的。
张中秋
人与文化和法——从人的文化原理看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可行与难题及其克服
<正>序语我提交这篇文章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为了参加会议。这次会议能邀请大家共同探讨中国与以色列的法律文化问题,对我们大家都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对我所属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也是一个有力的支持,作为东道主"...
张中秋
文献传递
回顾与思考:中华法系研究散论被引量:7
2000年
张中秋
关键词:中华法系学术研究
论西方法治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9
2006年
西方法治理论出于思想家们对权力本质一以贯之的深刻认识,为此他们设计出了“法律→分权→法治→人权”的法治政制模式。法治理论的实践是法治社会的建立,它贯彻了人权神圣、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和分权与制衡诸原则。西方法治最基本的成因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独特的理性文化传统和官僚体制化。
张中秋
关键词:法治
对我国立法权限划分和立法权运行状况的观察与思考被引量:23
2000年
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立法数量急剧增加 ,但人们并没有相应地增加对法律的信心和期望。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立法权限划分不清 ,立法权实际运行过程中更易产生权限冲突 ,致使立法无序、膨胀 ,法律冲突矛盾之处多有发生 ,导致人们对法律无所适从。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有立法权的机关背后的部门利益驱动。在我国《立法法》颁布实施之际 ,此一主题理应引起高度关注。
张中秋张明新
关键词:立法权限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