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媛
-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及其在肿瘤治疗监测和预后中的作用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sTK1)在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患者组、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TK1浓度及阳性率。结果sTK1诊断肿瘤的灵敏度是74.1%,特异度是97.3%;肿瘤患者组sTK1浓度为0.99~40.63pmol/L,平均浓度为4.70pmol/L,阳性率74.1%.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浓度为0.54~7,14pmol/L,平均浓度为1.70pmol/L,阳性率18.1%)和健康人对照组(浓度为0.14—2.15pmol/L,平均浓度为0.53pmol/L,阳性率2.73%),差异有显著性(P〈0.001);肿瘤患者未经治疗组、治疗效果不佳组与治疗缓解组sTK1平均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血清胸苷激酶1是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有价值的指标。
- 陈曲波刘瑞萍黄惠李强张健媛郑松柏李倩珺荆宁郑丽
- 关键词:胸苷激酶1肿瘤标志物
-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联合检测血清相关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CCP和抗RA33,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dsDNA、AK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RA组96例标本来自我院风湿专科门诊已确诊患者。非RA对照组78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6例、干燥综合征(SS)12例、骨关节炎(OA)10例。正常对照组50例,来自体检健康的志愿者。结果:96例RA患者中ANA、ENA、dsDNA、抗CCP、抗RA33、AKA和RF的阳性率分别为35.4%(34/96)、10.8%(10/96)、0.0%、49.6%(48/96)、28.1%(27/96)、22.6%(22/96)和69.6%(67/96)。而56例SLE患者其阳性率分别为90.3%、52.3%、45.0%、7.8%、5.6%、0.0%和26.7%。12例SS中只有ANA、ENA、CCP呈阳性,分别为62.5%、20.0%、2.4%。10例OA患者无1例阳性。50例正常对照者中仅2例ANA阳性,其余指标均为阴性。抗CCP、抗RA33、AKA和RF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3种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可提高SLE诊断的敏感性,但特异性无明显改变。结论:抗CCP、抗RA33和AKA均是RA特异性诊断指标,但三者与RF、ENA、ANA可相互补充,选择适当的自身抗体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张健媛梁铮柯培锋李强吴长有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自身抗体敏感性
- 全自动血凝仪二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评价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对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中的Von Clauss法和PT-der法定量测定纤维蛋白原Fib进行实际评价。方法:低、中、高值质控血浆的批内精密度实验,对临床样本测定的统计学分析。结果: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中的VonClauss法和PT-der法测定Fib只有Fib含量低于5g/L时,测定结果才无统计学差异,在Fib>5g/L时,后者测定的Fib 结果偏高。结论:建议在临床应用全自动凝血仪时,当PT-der法衍算出来的Fib较高时改用Von Clauss法进行测定。
- 张健媛田明照黄松音周东耀
- 关键词:全自动血凝仪纤维蛋白原CLAUSS法PT-DER法
- TECAN加样器和BEP-Ⅲ酶免分析仪常见故障的处理被引量:3
- 2007年
- TECAN加样器是一部由数个程序级所组成的准确、无人为性的误差,能代替原始手工法加样的仪器。BEP-Ⅲ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是一部实现自动化、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的全自动酶免仪。本文对TECAN加样器和BEP-Ⅲ酶免分析仪使用过程中出现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在仪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报警及时处理,以尽快解决故障,提高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
- 李强卢燕君张健媛刘瑞萍李倩君
- 关键词:故障原因
- 茵陈蒿汤对A血型抗原免疫小鼠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对ABO血型抗原免疫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水平的影响及TNF-α与抗-A水平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人A型红细胞免疫BALB/c小鼠为模型,通过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TNF-α水平变化,应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检测小鼠血清IgG型抗-A,观察A型红细胞免疫组和茵陈蒿汤治疗组中BALB/c小鼠体内TNF-α水平变化及与IgG型抗-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型红细胞免疫组和茵陈蒿汤治疗组TNF-α检测结果分别为:(83.50±6.32)ng/L、(135.56±44.14)ng/L和(109.44±12.50)ng/L,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P值均<0.05;茵陈蒿汤治疗组有效率为61.11%,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TNF-α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NF-α水平与抗-A水平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小鼠动物实验提示茵陈蒿汤可抑制TNF-α和ABO血型抗体的分泌,TNF-α水平和ABO血型抗体水平之间的变化呈正相关。
- 李慧余明明闫清雅于艳涛晁艳张健媛刘持翔石文周华友
- 关键词:茵陈蒿汤肿瘤坏死因子-Α抗-A
- 基于日常检测结果的HBsAg定性检测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实验室日常检测数据进行定性免疫测定假阳性或假阴性监测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实验室日常不少于20次检测的阳性率比值为基础,计算阳性率和阴性率比值的均值(-x)和标准差(s),绘制质控图,以12s为告警规则,13s和32s为失控规则。结果对实验室372批次两对半ELISA定性检测中的HBsAg实测数据进行分析,阳性率为0.20±0.05,与前20次测定的阳性率为0.21±0.04;阴性率为0.80±0.05,与前20次测定的0.779±0.049相近。372批次测定中,无论以阳性率比值还是以阴性率比值为基础,分别都能判断有18次超出x-±2s,按照所规定的质控规则有3次失控,符合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结论临床实验室可采用日常检测数据对免疫常规检测进行假阳性或假阴性监测。
- 陈曲波李金明李强张健媛刘瑞萍黄惠梁铮张伟铮李倩珺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假阳性反应假阴性反应
- 乙肝小三阳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与前S_1关系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HBV-DNA含量,并与前S1抗原(Pre-S1)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351例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血清和3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前S1抗原,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HBsAg、抗-HBe、抗-HBc阳性(小三阳)患者HBV-DNA检出率为62.7%(4.5×106copies/ml),前S1抗原检出率为72.9%。结论:HBeAg转阴者也存在病毒复制,HBV-DNA与前S1抗原相关性较好,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基础上对HBV-DNA数量进行动态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 李强张健媛庞雪云刘瑞萍
- 关键词:乙型肝炎前S1抗原
- 不同检测系统尿酸测定结果的偏倚评估被引量:1
- 2007年
- 卢妙莲石汉振张健媛黄宪章庄俊华张秀明
- 关键词:尿酸生化分析仪
- ELISA定性试验同一质控物不同批号试剂间连续质控法的建立与应用
- 2007年
- 目的 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定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同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质控物不同批号试剂问连续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的建立与应用。方法 每批试剂均测定超低温保存可报告范围内不同浓度的5份HBsAg阳性标本的S/C0值,始终以原批号试剂测定S/C0值为Y,新批号试剂测定S/C0值为X2,得一直线回归方程YffibX2+a;在换用新批号试剂时,得一新的直线回归方程(Y=bX2+a);依此类推。每个工作日均以浓度为2ng/ml的HBsAg质控血清测定的S/CO值(X)通过该批号直线回归方程计算Y值连续作Levey-Jennings质控图。结果超低温保存不同浓度的5份HBsAg阳性标本的S/CO值在5批新试剂与原批号试剂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3.238X1+0.48、Y=3.165X2+0.62、Y=2.966X3+0.85和Y=3.128X4+0.624、Y=3.25X5+0.54。结论 同一质控物在不同批号试剂间可以连续作Levey-Jennings质控图,该质控法有效、实用。
- 李强张健媛刘瑞萍庞雪云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
- 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及其在肿瘤治疗监测和预后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在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患者组、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胸苷激酶1(sTK1)浓度,阳性率,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检验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 陈曲波刘瑞萍黄惠李强张健媛郑松柏李倩珺荆宁郑丽欧爱华
- 关键词:胸苷激酶1肿瘤标志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