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痨药致肝损害83例报告
- 1999年
- 俞灿张军俞剑
- 关键词:抗痨药肝损伤病例报告药物副作用
-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820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样本PreS1-Ag,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等5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820份血清样本中,PreS1-Ag检出576例,阳性率为70.2%。HBV-M五种模式中,HBsAg(+)+HBeAg(+)+HBcAb(+)模式中PreS1-Ag阳性检出率为90.1%,而HBsAg(+)+HBeAb(+)+HBcAb(+)、HBsAg(+)+HBeAg(+)、HBsAg(+)+HBcAb(+)和HBs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3%、60.2%、59.5%和30.7%。HBsAg+浓度值与PreS1-Ag阳性检出率成正比关系。PreS1-Ag能很好地反映HBV的复制状况和传染性,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治疗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张军
- 关键词:乙肝病毒前S1抗原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
- 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与单用利巴韦林治疗肾综合症出血热疗效比较
- 2010年
-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急,病情复杂。既往应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对HFRS早期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疗效[1-3],但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对HFRS早期患者是否更有效,文献报道不多。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87例HFRS患者应用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或单用利巴韦林进行了治疗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李文洪张军唐晓琦
- 关键词:利巴韦林干扰素肾综合征出血热
- 谷胱甘肽佐治慢性重型肝炎疗效
- 2002年
- 李文洪张国朝吴寅涛张军
- 关键词:谷胱甘肽慢性重型肝炎疗效
- 谷胱甘肽辅助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综合性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古拉定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改善迅速,凝血酶原时间复常较快,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性治疗基础上加用谷胱甘肽治疗重型肝炎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和转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李文洪张军唐晓琦
-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慢性重型肝炎
- 思美泰治疗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33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对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从而探讨临床治疗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方法,为临床提高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研究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思美泰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60.61%(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外源性腺苷蛋氨酸补充,结合常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军
- 关键词: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
- HCV慢性感染者抗F蛋白抗体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者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15例抗HCV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抗F蛋白抗体,并进行HCV RNA检测和基因分型。结果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6.0%(142/2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0~岁和51~岁间抗F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是否合并肝硬化的F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而性别、HCV 1b和2型、HCV RNA阳性和阴性抗F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将年龄和肝硬化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年龄为51~岁以及合并肝硬化会增加血清抗F蛋白抗体阳性的可能性,OR(95%CI)值分别为3.45(1.56~7.62)和1.35(1.05~1.73)。结论年龄增长、合并肝硬化会增加血清抗F蛋白抗体阳性的可能性,性别、HCV分型及HCV RNA则不会影响。
- 张军丁伟良周玉麟王佳佳唐筛娣王洁邓小昭张云
- 关键词:流行病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