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兵
- 作品数:19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母细胞瘤的介入治疗被引量:3
- 2006年
- 一般认为,小儿肝母细胞瘤能够治愈的标准是能够手术Ⅰ期切除,如果没有或者不能进行手术Ⅰ期切除,则通常认为预后不良,我们应用介入的方法,对1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肝母细胞瘤患儿进行了4次介入治疗后,患儿肿瘤完全消失,正常肝脏组织完全代替肿瘤组织,随访5年,患儿健康生长,无任何不适。现将我们的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 胡显良张利兵徐志诚
- 关键词:小儿肝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后手术机会预后不良肝脏组织
- 脐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脐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145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脐孔腹腔镜加自制疝针治疗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无一例患儿阴囊出现水肿;术后半年至4年随访84例患儿:脐轮切口轻微瘢痕,腹股沟区皮肤无瘢痕,1例复发。结论:脐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优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美观、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而且还能发现并处理对侧的隐匿性疝,尤其是对双斜疝的处理,疗效确实可靠。
- 李福林符松林阳张利兵
-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外科手术腹腔镜
- 获得性漏斗胸(附2例报告)被引量:6
- 2003年
- 吴学东胡廷泽刘文英罗启成蒋小平张利兵刘敏
- 关键词:儿童外科手术
-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对147例小儿阑尾炎术前进行了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的检测,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小儿阑尾炎的诊治率。方法:根据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将纳入病例分为三组,分别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1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印例;并对各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测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腹痛是所有急性阑尾炎病儿的首要症状,大部分患儿可合并发热、呕吐等临床表现;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相比较,血CRP和WBC水平明显升高(P〈0.01);③婴幼儿阑尾炎发病较少,一旦发病,病情较重。结论:在充分掌握腹痛患儿病史及体征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血WBC、CRP的测定,可提高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识别能力。
- 张利兵阎焕胡显良
- 关键词:阑尾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婴幼儿儿童
- 小儿胃扭转二例被引量:1
- 2003年
- 张利兵胡廷泽刘文英
- 关键词:小儿胃扭转外科手术
-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41例儿童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Ⅰ期根治性手术困难的骨肉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及特大型混合性血管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Ⅰ期根治性手术切除困难的41例实体肿瘤患儿病历资料,其中,骨肉瘤5例,肾母细胞瘤7例,肝母细胞瘤4例,特大型混合性血管瘤25例。均采用TACE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并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 5例骨肉瘤、7例肾母细胞瘤、4例肝母细胞瘤术前各经1~3次TACE治疗,体积缩小率分别为24.9%~36.5%(平均25.7%)、18.8%~36.9%(平均25.3%)、43.3%~54.9%(平均50.0%)。随访7~69个月,根治性手术成功率87.5%,2例死亡,14例获得无瘤生存。25例特大型混合性血管瘤分别经1~4次TACE治疗,体积缩小44.3%~100%(平均69.4%),随访3~61个月,治疗有效率96%。结论 TAC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作为Ⅰ期根治性手术困难的骨肉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术前治疗方法及特大型混合性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手段。
- 吴艳梅胡显良王珊张利兵闫焕张英姿陈联盟谭培兰
- 关键词:实体肿瘤根治性手术
- 介入放射学在肝母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肝母细胞瘤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肝脏肿瘤,除非够手术将肿瘤予以完整切除,其预后极差。已经有各种不同的化疗被应用来增加其手术的切除率,但是南于传统的静脉化疗毒性较大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经动脉插管进行动脉化疗栓塞(TACE)从而降低毒性的方法已经被成功应用到那些不能手术切除的成人肝癌患者并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反复应用该方法结合延迟手术治疗了14例肝母细胞瘤患儿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曾承胡显良张英姿张利兵王珊陈姬龚学德何小兵陶冲
-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介入放射学不能手术切除诊治动脉化疗栓塞化疗毒性
- 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 HD)经肛门一期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经肛门一期根治的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58例的临床疗效.其中,男性患儿为45例,女性为13例,年龄为6个月至6岁,中位年龄为1岁5个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标准,得到该委员会会批准,征得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患儿结合病史,经钡剂灌肠(每1例均观察24 h钡储留)或病检得到确诊.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手术平均历时约90 min,出血约30 mL,无输血,直肠后间隙常规放置引流管以充分引流,术后24 h内即恢复进食,无腹腔感染及小肠结肠炎.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大便次数多,一般在术后1~2个月后恢复至1~2次/d成型大便,仅1例术后出现粪污,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本组患儿术后均按要求扩肛半年,随访1~4年,生长发育良好,大便控制较满意.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手术效果确切.
- 张利兵胡显良
-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外科手术
-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合并胃前壁广泛肌层缺损一例被引量:2
- 2003年
- 张利兵胡廷泽
- 关键词: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合并症病例报告新生儿消化道畸形
- 兔胎仔部分取出宫腔外模型制作可行性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将兔胎仔部分取出宫腔外 ,制作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 取 16只日本长耳大白兔孕兔 ,体重 2 .6~ 4 .0kg ,于孕 2 2d行宫内手术 ,每只母兔选一远离子宫颈的胎仔 ,将其部分取出宫腔外 ,切除一侧下腹壁皮肤、皮下及部分肌肉组织后 ,放回子宫。术后密切观察母兔有无流产 ,术后第 8d以剖宫产方式取出胎仔 ,观察手术胎仔的存活情况。结果 16只母兔 ,2只术后 1d内死于气温过高。其余 14只母兔均存活至妊娠足月 ,无一流产。 14只手术胎仔在剖宫产时存活 9只。手术胎仔存活率 6 4 .3%。结论 通过本实验方法 ,将兔胎仔部分取出宫腔外手术 ,制作相对复杂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 刘旭初韦福康刘敏张秀辉张利兵罗启成
- 关键词:动物模型可行性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