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尧
- 作品数:26 被引量:142H指数:8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先天性高危膈疝术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重症膈疝的疗效和意义。方法回顾1997~2005年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9例重症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病例,其中8例患儿手术前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其它11例急诊手术作为对照,对一般情况、围术期动脉血气、呼吸机平均气道压(MAP)、手术疗效和预后随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入院时pH(7.16±0.14)、PaO2(5.36±0.72)kPa,PCO2(7.87±0.98)kPa,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pH(7.34±0.21)、PaO2(10.18±5.63)kPa、PCO2(5.11±2.40)kPa,其中6例存活,2例死亡;对照手术组入院pH(7.18±0.29)、PaO2(7.82±4.14)kPa、PCO2(7.68±1.12)kPa,术前pH(7.19±0.17)、PaCO2(6.87±4.14)kPa。治疗组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血气都较有明显改善,术后治疗组pH(7.34±0.05)、PaO2(13.1±4.74)kPa、PCO2(4.78±2.12)kPa,恢复较急诊组理想。对照组中患儿5例存活,5例死亡,1例因术后无法脱离呼吸机,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手术前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等措施对于改善围手术期管理和稳定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内环境有一定的作用,对降低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病死率有积极的意义。
- 张坤尧曾国志严文康廖锦其罗小平
- 关键词:先天性膈疝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远期随访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为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 I E) 对患儿远期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48 例经头颅 C T及临床表现确诊为 H I E 的患儿进行了远期随访,体格发育用 Kaup 指数对小儿身高、体重等进行评估,智力发育测量用 Gesell 智能发育量表。结果 H I E 与正常儿对照组在体格发育上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智力低下可发生在中、重度 H I E 患儿中。结论 降低 H I E 所致的智残,除建立自主呼吸≤20 分钟外,还要重视复苏后72 小时内保护心、肾、脑、以防止 H I E。
- 赵萍周春梅张坤尧林素惠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随访
- 前列地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分析前列地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PPHN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HFOV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PH值、动脉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脉压(PAS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儿血压(BP)、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肺动脉压力(PV)、肺血管阻力(PVR)、体血管阻力(SV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PPHN患儿采用前列地尔联合HFOV进行治疗,有效改善了患儿临床症状,降低了患儿的肺动脉压,改善了患儿血流动力学,减少了呼吸机使用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严文康马海然廖智行张坤尧
- 关键词:前列地尔HFOV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 新生儿期低血糖患儿发生早期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新生儿期低血糖患儿发生早期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方法71例新生儿期低血糖患儿,将其中发生早期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的23例患儿作为研究组,未发生早期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的4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时体质量、开奶时间、血糖水平、低血糖持续时间、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新生儿窒息、惊厥等情况及产妇的分娩方式、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等情况,分析新生儿期低血糖患儿发生早期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情况及产妇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胎龄、出生时体质量、开奶时间、新生儿窒息、惊厥、血糖水平、低血糖持续时间及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早产、出生时低体质量、开奶时间≥24 h、新生儿窒息、惊厥、血糖水平在1.5~2.6 mmol/L、低血糖持续时间≥24 h以及产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均为低血糖新生儿发生早期神经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结论分析新生儿期低血糖对早期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严文康马海然张坤尧
- 关键词:新生儿期低血糖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NICU收治的新生儿共816例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16例新生儿中,发生感染42例,感染率为5.15%。42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其中31例发生1个部位感染,11例发生2个部位感染。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其次为胃肠道、皮肤、口腔及其他部位。比较不同体重新生儿感染的情况,发现体重越低,感染的机会越大(P<0.01);胎儿期间羊水有污染的新生儿感染率显著高于没有污染的新生儿(P<0.01)。结论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自身的感染、环境引起的感染、操作引起的感染和用药引起的感染。
- 严文康曾雪飞张坤尧罗立川
-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 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分析被引量:1
- 1998年
- 张坤尧周春梅曾国志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88例体重增长速度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日均体重增长速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的9家医院新生儿科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出院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住院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日均体重增长的不同分为3组:低体重增长组[日均体重增长<10g/(kg·d)],适宜体重增长组[日均体重增长10~15g/(kg·d)],高体重增长组[日均体重增长>15g/(kg·d)],对影响其生长速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随着日均体重增长速度的增加,生后1周、2周、4周、达完全经口喂养前、整个住院期间的日均热卡、蛋白质摄入量均相应增加,热卡、蛋白质累计缺失量则相应减少;高体重增长组(31例)禁食总时间、开始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最低体重出现时间、最低体重下降百分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热卡摄入达标时间、蛋白质摄入达标时间等均小于低体重增长组(68例),适宜体重增长组(189例)上述指标介于高体重增长组与低体重增长组之间。结论营养摄入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体重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改善早产儿生后早期的热卡、蛋白质摄入可明显改善其生长速度。
- 吴繁崔其亮张慧谭小华何伟彬高平明杨冰岩黄辉文张坤尧李晓东郭小芳程柳旺
- 关键词:营养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8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集所有患儿痰标本,并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观察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结果 80例患儿中共35例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3.75%。其中早产16例,窒息10例,湿肺3例,感染5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35例患儿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8株,其中混合感染25例。病原菌分布情况:肺炎克雷伯杆菌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显示出多重耐药性,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霉素、头孢他啶等耐药率均≥80%,对头孢哌酮、万古霉素、环丙沙星、他唑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具有较高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较高,对青霉素、头孢霉素、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均≥50%。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原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因此在治疗时临床药掌握病原菌种类、变迁,根据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严文康饶红萍张坤尧赵翔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耐药性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7例治疗分析被引量:6
- 1998年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和体格发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以避免患儿智力及体格障碍。总结7例甲低服用甲状腺素治疗情况。认为甲低服用甲状腺素剂量必须根据个体的临床表现及血清水平而定,一经确诊甲低,必须坚持长期服药,终生服药,才有利于患儿智力及体格发育。
- 周春梅张坤尧
-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素药物疗法
- 青蒿琥酯与 Quinimax 治疗脑型疟疾的比较
- 1996年
- Quinimax 是法国 LABAZ 中心药厂研制的复方奎尼丁制剂,在80年代中期引进入赤道几内亚,成为继氯喹之后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青蒿琥酯则在90年代初由中国医疗队在当地较大规模应用于临床。1992~1994年两年在中-赤联合医院儿科收治脑型疟疾53例,用上述两药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 张坤尧廖火生
- 关键词:疟疾脑型疟疾药物疗法青蒿琥酯QUINIMAX